一,接 纳。接纳不是忍受,接纳是接受,容纳的意思。这个词比较不带有感情色彩。用它来形容神经症患者与症状接触时的态度比较准确。相对于忍受来说是一大进步,为什么?因为忍受含有被动,无奈,抵抗的意思。在森田疗法中,森田要求患者做到“忍受痛苦,为所当为。”他用了忍受这两个字,这就在无形之中,在无意之中,提高了他心理治疗方法的难度和门槛。因为我们知道,所有神经症的表现就是恐惧,焦虑,不安,紧张等负] 一,接 纳。接纳不是忍受,接纳是接受,容纳的意思。这个词比较不带有感情色彩。用它来形容神经症患者与症状接触时的态度比较准确。相对于忍受来说是一大进步,为什么?因为忍受含有被动,无奈,抵抗的意思。在森田疗法中,森田要求患者做到“忍受痛苦,为所当为。”他用了忍受这两个字,这就在无形之中,在无意之中,提高了他心理治疗方法的难度和门槛。因为我们知道,所有神经症的表现就是恐惧,焦虑,不安,紧张等负] 一,接 纳。接纳不是忍受,接纳是接受,容纳的意思。这个词比较不带有感情色彩。用它来形容神经症患者与症状接触时的态度比较准确。相对于忍受来说是一大进步,为什么?因为忍受含有被动,无奈,抵抗的意思。在森田疗法中,森田要求患者做到“忍受痛苦,为所当为。”他用了忍受这两个字,这就在无形之中,在无意之中,提高了他心理治疗方法的难度和门槛。因为我们知道,所有神经症的表现就是恐惧,焦虑,不安,紧张等负面情绪的不可控制性。这些情绪的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出现的十分频繁,十分离谱,完全不合逻辑不合情理。正是这些负面的情绪强迫着,胁迫着患者去想那一千零一个非理性的,荒唐的事情。去做那一千零一个疯狂的,完全没有道理,没有意义的事情。正是它们让患者“欲罢不能”,身陷苦海。
当出现上述情绪时,几乎每一个患者都会因为恐惧,焦虑,和惶恐等等情绪的无法忍受而去做这样那样的打斗,努力,对抗,克制。寻找这样那样的治疗方法。企图控制这些令人苦恼的负面情绪,将它们立刻扼杀掉,让它们不再出现。还自己以平静,安宁的生活。但是,恐惧,焦虑与紧张都是真实出现的心理情绪,而情绪是能量。难道你没有注意过自己在愤怒当中有多么大的能量吗?你会变得脸红脖子粗,浑身发热,挥出去的拳头比平时更快,更猛。当你深陷恐惧中时,你有没有注意过自己变得有多么机警,多么敏锐,就像一只夜行中的猫一样,任何一点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你的注意。还有在考试时,老师都会提醒我们,最好的答题状态要有适度的压力感和紧张感,只有这样,大脑才能运转得更快,思路才能更加清晰,更加敏捷。
所以说,情绪是能量,而能量是无法被摧毁,无法被扼杀的。能量象是燃烧着的火,任何的打斗,对抗,压抑,克制都只不过是在激化它,增大它。就像是一个人在试着用一把火去战胜另一把火一样,这样做只会使它烧得更凶更旺。
只有接纳,才是唯一面对它的正确态度。为什么?因为通过接纳,透过接纳,你完完全全认可它,承认它,接受它,把它与你摆在了平等的,同一的位置上。你不再是想要扼杀它,企图战胜它,驱逐它。而是完全承认它存在的合理性,就让它存在!就让它在那里。没有你的在意,没有你的参与,没有你持续地给负面情绪注入能量和营养。恐惧,焦虑与不安之火会自己慢慢地熄灭掉。这是肯定会发生的,因为这是一个客观的心理事实。而忍受痛苦多多少少含有在意,关注,抵抗,不接受,无奈的情绪在里面,在这种态度里面会有一个希望:“我什么时候才能没有恐惧和焦虑呢?这些负面的糟糕的心理情绪什么时候才能走啊?”这样,你依旧在注意它们,你依旧在关注它们,你依旧在默默地抵抗它们,你依旧在与它们硬碰硬,让它们来冲击你。理所当然地,你会由开始的默默忍受,变成后来的难以忍受,直到最后忍无可忍,完全放弃。继续被恐惧,焦虑与不安所驱使,去做那一千零一个非理性,不应该,很疯狂的事情。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患者在接受了森田疗法以后,感到效果不明显的原因---那个要点和关键还没有被找准。面对恐惧焦虑与不安,我们必须放弃一切可能导致它们激化的努力。甚至这种放弃努力的努力也不要刻意去做,去想,因为这本身也会成为一种对负面情绪的对抗和抵制。面对恐惧焦虑与不安,真正正确的态度是象看着天空的云彩飘来飘去一样,始终做到漠不关心,毫不在意。就让它们在那里好了,我无所谓。而这就是纯粹接纳的态度,也就是完完全全地接受。当然在开始的时候会有困难,你还会不自觉地去忍受,去抵抗。但是要学会在日后与症状接触时,逐渐将自己的心境导向接纳这样一个态度。一旦你能够做到接纳,症状对你的冲击和啃噬就会大大减轻,到最后它自己会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稀释掉,溶解掉,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过你需要耐心与时间。
二,谈觉知与观照。你把接纳说得如此美好,可是我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就是不容易做到对症状完完全全的接受。恐惧和焦虑总是能够吸引我,俘获我,抓住我,让我去做去想那些毫无意义的事。请问,接纳是不是只是一个安慰人的概念,它真的可以做到吗?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的话,有没有技巧可以遵循呢?
它完全可以做到,不过你需要掌握觉知与观照的技巧。如果你能够明了觉知与观照的技巧,不需要你的努力,完完全全接纳的状态就会自己出现。
什么是觉知与观照?
一只小鸟在叫......你在听。这些是两方面---客体和主体。但你无法看到还有第三个“人”在看着这一切吗?小鸟,听者。而在你的内心,还有一个意识在同时关注着这两者。
你在看着一棵树:你再那,树也在那。但是你不能发现另外一件事吗?---你在看着树,而在你的内心,还有一个观照在看着你在看着树,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现象。
同样的道理,你说你是强迫症的,你说你是社交恐怖症的,你说你是抑郁的。你说你正在被恐惧,焦虑,无聊与烦恼折磨着,那么是谁在讲述自己的苦恼呢?是谁意识到这一切的发生呢?焦虑不可能认识焦虑,恐惧不可能认识恐惧,痛苦不可能认识痛苦,就好像黑色不可能给凭自己了解自己一样,它必须接着其它的不同的颜色才能认识自己,定义自己。
一个醉汉,他在醉酒中做出各种各样很奇怪的行为,他说出很难听的话,做出很夸张的动作。但是第二天酒醒后,他完全不知道自己曾做过些什么。在那种完全地沉醉和无意识当中,他就是那些行为,那些行为就是他。所以他对它们没有任何的觉知和意识,就像一个真正的疯子永远不可能意识到他是疯的一样。他跟那个疯狂是完全一体的。
而你不是,你知道自己是强迫症的,你知道自己是社交恐怖症的,你知道自己是抑郁症的。你在这,神经症在那,你跟它们并不是一体的。你可以意识到他们的存在,你可以意识到自己正在恐惧着,焦虑着,忧郁着,烦恼着。这一切都说明,在你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个完全健康的“你”存在,一个完全不被打扰,不被污染,不被影响的“你”存在。这是一个非常洁净的点,一个中心。正是这个中心在观察着周围的黑暗,在映衬着周围的黑暗。所以,牢牢地立足于这个中心,知道自己明了自己心中的这个中心,当下一次症状出现时,你就要学会先不要乱了阵脚,知道自己在这,而神经症在那。知道你与症状是河的两岸,你们彼此分开,互不相连。所以,你可以试着以一种漠不关心,毫不在意的态度来观察它们,看着它们。不管恐惧,焦虑和不安是如何的引诱你,你要学会始终地牢牢地立足于这个中心,立足于这个不被打扰,不被影响,不被污染的洁净的点。始终对症状做到不关心,不认同,不参与。久而久之,你就能够做到对症状完完全全的接纳,一旦你能够完全接纳你的症状,它们的最终蜕变和消失将是不可避免的,是谁也阻止不了的。谈对治疗症状的信心。
也许是神经症带给患者的痛苦实在是太强烈,太巨大,太压抑了。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有强烈的想驱逐它们的渴望。但是,越是强烈的渴望赶走它们,越是采用各种方法与它们对抗,它们反而会变得更加凶狠,更加强烈。不管它们吧,任由着它们在自己身上来吧,又会觉得难以忍受。难以忍受就会习惯性的,不自觉地与它们对抗打斗。而对抗打斗的结果往往就是把心灵本来已经阴雨蒙蒙的天空搅得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使症状进一步变得更加强烈更加汹涌。哎!你无奈,你绝望,你的痛苦难以复加。症状实在是太强烈,太顽固了,所以你怀疑,深深的怀疑:神经症真的能够治好吗?
当然能,一定能。只是你需要了解它,不要被它表面的威武所吓住。首先,神经症靠什么制服你?答:是恐惧和焦虑。不接受你控制的恐惧和焦虑是神经症的生命与核心。面对它们,任何的打斗和对抗都是在火上浇油,都是在加强它们,加深它们。而去觉知它们,观照它们,完完全全地接纳它们则可以将它们彻底的溶解融化,一但恐惧和焦虑可以消失,你就能够彻底的,完全的,从那一千零一个让你烦恼,疲惫,担忧害怕的事情中解脱出来。从此以后,你将不会再去怀疑自己会不会成为一个同性恋;不再为头脑中出现的伤害家人的不道德念头而苦恼;不再为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而不是等于三所困扰;不再去一天洗手五十遍,弄得自己疲惫不堪,健康受损;不再去怀疑自己是不是疾病缠身,弄得自己整天提心吊胆。为什么?因为恐惧和焦虑不存在了,只要想一下,如果恐惧和焦虑不存在了,你还会为那些疯狂的非理性的事情而牵肠挂肚吗?不会。但是你现在还没有体验。有这样一个寓言:一个盲人住着拐杖来到医生跟前。医生对他说:“你的眼睛可以被治好,但到那时你必须丢掉你的拐杖,不要用它。”盲人说:“我能理解我的眼睛可以治好,但我怎么能没有拐杖走路呢?”现在,理智上,理性上他知道他的眼睛可以治好,但是当下的,实际的,经验的,他还没有理解。因为没有体验。否则第二个问题不会产生。
你也是一样的。当症状出现时不要被它所呈现出的内容吓倒,管它是什么血腥,暴力,残忍,虐待,有多么的无意义,有多么的荒唐可笑。要学会去看在这些纷繁复杂内容背后的恐惧与焦虑。知道自己如果没有恐惧与焦虑缠身的话,是不会被它们纠缠的。不要沉溺于那些非理性的事情当中,不要以为它们就是全部,要学会从中跳出来去看待它们。
所以说,要知道神经症的虚与实,皮与囊,表面与实质。这样就不会被它轻易地吓倒和左右,一份对于治愈症状的自信就会从心底油然而生。
《摘自强迫症援助站》
回 5楼(wanily521) 的帖子
您说的太对了!~ 您有QQ 吗 能沟通一下吗? 我的qq:251648935多年强迫症康复者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大家用心看看会有帮助
多年强迫症康复者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大家用心看看会有帮助的现代社会有许多人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不明白心理的规律。科学的发展,使得心理也被作为一种事物来研究。但心理不同于一般的物理现象。所以好多人对于心理问题走进了误区,机械地看心理问题,现实中的物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很明确,很机械,但心理就不一样,它变化多端。所以如果医院用药物治疗心理障碍作为主要手段,就是错误的。心理的问题主要就是心理的原因,只要思想变好了,问题就解决了,跟体质没多大关系,除非是心理影响伤害到了身体,需要对身体治疗。
弗洛伊徳的潜意识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虽然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但还是很不完善的。而且在我们心理的实际应用上没多大作用,比如你如果对汽车的各部分都相当了解,但是你驾车技术不好的话,你车也是开不到好的,而如有一人对汽车各部分都不了解,但他驾车技术好,他就可以把车开的更好。心理也是一样,我们的心理驾驶技术决定了我们的心理运行的好不好。弗洛伊德晚年的研究使他自己陷入了完全的悲观,不但对心理治疗感到完全的悲观,甚至对整个人类也感到了完全的悲观。弗洛伊德本人并没有实际治愈过一例典型的心理障碍患者,而且弗洛伊德本人也承认这一点。
怎样让我们的心理变的更好呢?从古到今,有着对此各种各样的讨论。其实我们可以从古代的老子,庄子,佛教的禅宗中得到很多有有益的启示。但是一提到宗教,很多人可能就想到那些迷信的东西,当然,其中迷信的部分我们不要信,那是肯定错误的。但是这些古人的思想中确有许多可取之处,比如关于心理方面的一些知识方法,也可以说是技巧。 比如佛教的禅宗,提倡顿悟。其实这个开悟就是对心理规律的技巧方法的掌握,但它不当当是个知识,它是一种体验,它要你自已去真实感受它,要实际运用它,觉得好了,你就会知道了。就比如你没吃过一样东西,不管别人怎么说它的味道,你还是不会知道它真正的味道,只有你亲自吃了后,你就立刻知道。当然,我们也不要把悟当成是什么成神成仙的事,没有那么神的。我们只把它当成是对自已心理的一种领悟。
这是个什么方法呢?其实它是太简单,简单到你可能不会认为它是个好方法,你就没有真正用它,它才会从我们眼前溜走。我们喜欢把问题复杂化,我们的本能使我们认为简单的东西更不正确。所以才有禅宗里的棒喝,就是师父拿着根木棒要逼徒弟领悟,就是说这么简单的东西你还不知道。
这个方法就是“接纳”。就是诚心接纳你所有的感觉,感受,想法,行为,痛苦,害怕,高兴等等一切。就这么简单。要注意是一切,不管再怎么痛苦,再怎么难受,再怎么不合理,都接受它,接纳了,你就会好。在接纳的同时,你也可以观察自已的心理到底在想什么,去感觉自已的感受,就好象看另外一个人一样。这就好象佛教里的俗语,“观照”和“觉知”。当然,你没去想怎样接纳,你也可以是在接纳。 这个方法对于正常人,对于有心理障碍的人都是一样有用的。其实所谓正常人和不正常人的区分界限是不大的,甚至就在一念之间。
我们可以用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做为例子,这样更容易理解。比如,有个有心理障碍的人,他每天总在睡前要看一下门关了没有,即使他已经知道门关好了,他还是要去重关一下,如不去,他就不舒服,而且几乎每次门都是已经关好的。他意识到这是个病,为此很烦。如果运用接纳的方法就是,你就接纳有这种想法,有这种行为,接纳自已为此而产生的烦恼。那你就会变好。其实我们有古怪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有这种想法呢,为什么不那样想就是正常的,我们如果把有那种想法和没那种想法都看着是正常的,那我们胸怀就更宽广。就比如庄子的家人死了,他一点都不伤心,反而敲乐器,别人觉得不正常 ,就问他为什么不难过,他说,人死了就是难过的事吗,人死了,与天地同眠,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吗。
那个总关门的人,就是为有这样的想法而烦,所以他就努力压制这样的想法,但是心理就是这样,你越压制,他越对抗。这样相互对抗,冲突就会越来越大。这是愚蠢的做法。可笑的是,世上的许多人恰恰喜欢这样做,还美其名说坚强,其实,如果他去接纳这种想法,接纳这种行为,那么渐渐的反而就会变好。当然,这是个渐变的过程,这点很重要,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蜕变,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变好。就象我们在睡觉时,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睡着的,你从不会知道是哪一刻睡着的。当然这个蜕变的时长因人而异。
当接纳时,我们的心理反而慢慢不再对抗了,这时我和我们的心理成为一体了,就象“无我”那样。有一个典故,有人问佛,我为什么烦恼呢,佛跟他解释后,他立即顿悟了,佛大概的意思就说,是你自已在烦,是你自已一直在纠缠你的心,本来你是不烦的,你为什么要去纠缠它呢,也就是说你接纳你的烦恼,你就不会烦了。所以也有个典故,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就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惠能得到了师父的衣钵。勤拂拭正是自已没有必要的纠缠。所以佛教常常以小故事来启发人们。
那个关门的人其实更多的是为有那种想法而烦,当他接纳后,他可以常去关门,甚至还可以喜欢上关门,但他也可以不去关门,如果不关门有不舒服就接受不舒服。这样渐渐地,关不关门对他就无所谓了。心理也没什么障碍不障碍了。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我们话语有时难以表达清楚,但只要去体验就容易明白的,而且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实际体验。
另外我们也要相信接纳就会好,信则有,不信则无,这虽然很主观,但心理就是这样的,你不信的话,你连体验它正不正确的机会都没有了。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客观的心理科学。禅宗的悟也是客观的心理科学。
再比如有些人会失眠。对于失眠,药物治疗是没什么用的。完全是心理原因。当失眠时,你就这样想,我就让它失眠,一直醒着到天亮我也真的接受,有烦恼有担心我也接受,当然你闭上眼睛,摆好了睡觉的姿势。你要相信接纳就会好的。而的确实际上就是会好的,慢慢地,不知不觉你肯定会进入梦中。这个过程也是很微妙的。
总之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都大同小异。解决的方法也差不多。有心理障碍也不一定是坏事,正所谓没有迷哪来的悟,没有悟也就没有迷。
其实我们还可以由这种体验领悟到很多道理。还有象老庄的“无为而无不为”,我们的工作是工作,如果我们不工作时,就是在玩吗?不工作时,我们的身体在运行,嘴巴在呼吸,在一定意义上不可以说是工作吗。所以你即使一事无成,和做成大事,在一定意义上是一样的,这就是你的思想要有包容性。有时候世俗的思想是片面的。还有老庄思想的柔弱能胜强硬等等,都是很有道理的。
当我们接纳了自已时,我们还可以体验到更多的感受,有时候即使你一个人静坐时也能感受到无比的愉悦,你也会知道快乐和痛苦是相对的,一波又一波,而且不受我们想法控制。很多时侯你的思考变的根本不重要了,你只需去体验,你没去想接纳,但你是在接纳,而且接纳的更好。我们的思考有时反而束缚了我们,丢开了可笑的思想,我们会变的更自由,更精彩。我们的心是很大的,我们体验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我们的世界是复杂的。有太多的问题我们不明白。好多人喜欢问为什么,有时对于一些问题,你不要去想为什么,不要去钻牛角尖,你想也想不明白,一句话,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的脑子的思考力实在是很渺小。我们的世界也是很矛盾的,真理和错误都是相对的,真理在一定意义下是错的,错误在某种意义下又可能是对的。有时我们的言语很难表达出好多事情,言语表达也有许多不完整性,所以争辩也是没有多少意义,你争赢了也不一定是对的,争输了也不一定是错的。只要我们体会到其中的真正的意思也就足了 文章真经典,收藏了,下来慢慢吸收。 路过,看看,还不错,楼主加油 回复了,我要看 你娃怕是在打广告哟,我又不是不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