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ll=3,] [概述]
非我疗法是指利用移情、转移注意、改变世界观价值观等手段,将自我认识挤出意识,让人们在特定时期忘记自己的心理疗法。这也是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太接近自我是很痛苦的。这是反思的痛苦。而快乐总在远离自我才出现,而最高的快乐就是忘我或无我。
人总是在充分回顾自己时触到孤独,如果说追忆是水,那么孤独就是潜在水里的怪兽。同样,如果不想到自己,是不会感到孤独的。这也是热心肠、乐于助人的人较少感到孤独的原因:他们往往把心放在他人身上!从慈母,情侣、兄弟......到雷锋等等,他们都有着专注和献身。
情绪的外化使人更坚强。比如说信念,就使人从自我体验中挣扎出来,不再纠缠于感觉和推理,并以之抗拒风浪。
\"爱\"的幸福在于\"我\"的外化,\"我\"的外化的同时,就是\"我\"的扩大。在爱的归属中,本来与自已可能完全没有关系的人也能与自己互动。这种感觉或感应往往就让人欢喜。
人对自身的突破是\"非我\",是将自己的时间/精力/资源用于自己以外的东西。
无论保尔柯察金,还是吴运铎、雷锋,都是我很佩服的。一些享乐主义者也许会嘲笑他们人格缺陷,事实上最容易进入自我实现状态的还是他们,他们也更多地具有成就感、满足感,更觉得自己幸福。他们不会有享乐主义者的无聊、患得患失、苦闷和空虚。这就是\"非我\",信仰就应该在自我之外。没有一个斤斤计较不是在因小失大。也没有一个\"精明\"不是在牺牲自己的幸福。
我在爱康社区康复中心工作的时候,见过很多严重残疾的病人,但是他们一心想康复,至少是社会康复,为社会做些什么,让社会知道他们的存在,让社会给他们一块发展的空间。他们所承担的社会压力往往比健全人要大得多,这种非我的行为这是他们摆脱压力的最佳途径。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时不时在想,连他们都那么积极,我们没有理由不更坚强。
[适应症]
\"非我\"在心理咨询中往往是为了突破。在心理治疗中,可以是\"强迫症\"\"焦虑症\"的最佳辅助疗法之一。非我能带来充分的放松。
非我疗法在心理调适中也能够起到很好作用。那些持续于一个状态,因此也将情绪和思想固结起来的人,往往会获得巨大的飞跃。
[理论基础]
非我疗法的关键在于降低对自己的关注。一个人对自己关注太多只会带来无穷的烦恼。过多把自己扯进事件也可能因为利益问题纠缠不清,也不能获得\"置身事外\"的轻松心境和清醒的形势认识。
[治疗原则]
[操作实务]
1、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东西上去。比如兴趣、工作、学习、生活或新朋友等。兴趣是最好的注意力附着点,有一些专家提出兴趣疗法。
2、学会关心人,将心比心,在治疗期间以满足他人利益为主,在适当原则下让步或放弃自己利益。即使完全是应该自己的利益所得,也要分一部分给相关的人。对一时得失不心疼(如果心疼就更多给人,直到淡化得失为止)。
3、多认识新朋友、积极向所交往的人打招呼,陌生人也不例外。
4、在治疗期间尽量不要总结自己、反思自己。不要衡量利弊得失。
5、没有必要关心自己的病情,和现在的治疗状况。不要认为自己有病,就象自己是完全正常一样。哪怕出现不正常现象也当作是正常的。无需自责。
6、不用压抑或控制自己的想法或念头。
[与其他疗法协调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非我疗法经常和期望疗法配合使用。其基调是:不要认为自己很重要;不要以为自己的言行举止真的能够影响人;如果离开效率中心,没有人能够拥有资源,也无法有效利用资源。如果能够因此改善价值观,自然会心胸宽广,轻松自在,不会有太多的紧张和焦虑。
[效果和控制]
[评价]
非我疗法:
告诉自己(并作为信条):
斤斤计较的人更不容易得到快乐。
患得患失的人更不容易得到快乐。
无论贪心还是慷慨,人一辈子得到的就是那么多东西,不会有太多的区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