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13|回复: 6

佛教内观在强迫症治疗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1

主题

5

帖子

0

积分

渐悟自然

积分
0
发表于 2009-12-2 11: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曾是一名强迫症患者,2000年学习佛教内观后治好强迫。从089月到12月,在内观QQ群中遇到一些强迫症的病友,把我的经验介绍给他们,6个病友半年治愈5个,深感内观的力量强大,强烈推荐各大医院能够采用内观。

    当前的森田疗法认为强迫症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向内看,主张我们向外看,走出家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其实强迫症的问题并不在于向内看还是向外看,而是在于我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后产生强烈的喜欢和讨厌。走出去关注外面的世界,不能治愈强迫症,只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我自己一开始也是去关注一些别的事情,但是在我内心深处,知道这个问题没解决,我不能去想这个事,过些时候会复发,复发次数多了就转移不了。有位病人为了分散注意力就去赌博,在一段时间内是感觉好了,后来有一天想我是不是彻底好了?突然病就复发,再也没办法,这样的例子我知道的就还有几个。这其实只是一种逃避,并没有真正培养起顺其自然的心理习惯。当初佛陀修各种禅定,在禅定中不去想事情,可以得到一些平静但是,出了禅定接触到各种事物时,仍然会有喜欢和讨厌,佛陀发现这其中没有解脱道。所以佛陀成道后,传授的是四念住也叫内观,是用一种平等心去观察自己的身心情况,不论什么现象的升起,不起喜欢和讨厌。从修内观治愈强迫症的病人体会来看,他们整天都是在关注自己,但是是用一种平等心去观察,最后可以去玩症状。

一般用森田疗法的患者,想顺其自然,但是往往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即使用也只是在症状上用。但是症状来时,是伴随着撕心裂肺般的痛苦,一开始想要在症状上练习是十分困难的。即使是在症状上练习,一天训练的次数也比较少,一种新的心理习惯的培养,当然是练习的越多越好。用内观可以在看到,听到,感觉到时练习顺应自然,强迫是因为我们在看到,听到等等事件时,就有讨厌和喜欢。这种心理习惯强到一定程度,就会在某个地方暴发,形成强迫症。如同我们从四面去挤压一个气球,在某个薄弱地方鼓起来。先在症状以外的地方练习,以后在症状上要做到顺应自然,就要容易得多。

虽然内观是可以治疗强迫症,但是一般的人直接修内观往往效果不佳。原因就在于我们养成了一种,遇事就升起强烈的讨厌和喜欢, 的心理习惯。一般病人对此把握不好,需要有老师特别强化训练。

例如,有位梁女士30多岁,症状是感到喉咙堵。曾经用转移注意来治疗,暂时是好了。后来一位病友告诉她,自己修动中禅效果好,7天就揭盖了(严重强迫的人就像和真实世界有一层隔膜),14天获得极大的法喜。她一边练习一边想我怎么还没有揭盖?我已经练习了6天,今天再顶一天可能就能揭盖,心太急结果强迫反而复发了。喉咙堵得她吃不下饭,有时呼吸都困难,一谈起这些就哭,感到活不下去。“我现在在网上搜了上百种的自杀方法,如果我不是有个女儿我真不想活了。”当时她已经练习了一个月,没有一点效果,请教动中禅中的法友,一般都是说你要再精进一些,培养你的觉性。她一天顶6-7个小时,不敢有半点放松,一放松就会吓得跳起来,“完了,完了。我的觉性又中断了,我好不了啦。”针对她的急躁:“你要按你自己的节奏去走,不要和别人比。当你发现自己急躁时接受它,对自己说,‘我就是很急躁,它就是如此。’当你训练了一天发现没有一点效果时,同样要接纳它‘是我现在还没有一点效果,它就是如此’”。对于急躁如果我们不是去接纳顺应它,而是说你不要急躁,这样反而会更急躁。说‘它就是如此’之后,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急躁和没有效果,“你要回过头来对自己说,我今天还不能接纳它,它就是如此。不要去强迫自己接纳。”同时告之,你每天不用修这么长的时间,只要修2-3个小时的动中禅就可以了,(如果她不能以顺应自然的心态去修行,一边练习一边追求效果,只会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这样的修行就没有太大的义意)。嘱之“你平时要在看到,听到,想到时多念它就是如此。”。症状来时要去看看,它是怎样影响自己的,在身体和心理哪些地方难受,因为我们常常把草绳当成毒蛇,一但我们看清它仅仅是条草绳时,就不会有什么害怕了。我们为什么那么不能接受症状?也是由于症状给我们带来的是苦的感受,如果是快乐的感觉,我们就不会去排斥它,而是要去追逐它。对这种苦的感觉的接纳,能帮助我们去接受症状。她说:“我不敢去看,只想逃跑。”“没有关系,你只要尝试着去看,不行再去逃跑。”。她可能已经养成了严重的心理坏习惯,遇到事情时上面教的就全忘记了,每天要给她语音一到二次不断提醒。她见效很慢,我原以为训练二周左右,就应该有明显的起色。可她却没有一点效果,只好安慰她“你只要练习就会有效果,如同小孩子学习走路,一天训练下来没有明显的成效,但是他还是有进步的,什么事情都是从量变到质变。”到一个半月时,她说“我以前早上一醒来就恐惧,担心症状会来袭击我,然后便是焦虑,怎么还不好?现在我能看这个恐惧了,恐惧就是心跳加快,手上毛孔发麻,当我能看清楚恐惧时,它对我就没有影响。但是强迫一点都没有好,我简直活不下去了。”我也感到奇怪,能够去看恐惧,应该说就有不小的进步,怎么能说没有一点效果呢。她的状态也让我担忧,心想也许这个方法真的不适合于她,于是建议她去找个心理咨询师聊聊,咨询师告她“症状你是永远斗不过它的,和它斗你要消耗能量,你不如把这些能量,用来做些别的有用的事情。”她听后说:“这些都是转移注意力,我以前花几万块看心理医生用过,后来还是复发了。我还是要用内观,但是我现在一点动力也没有,希望你每天能给我聊一下,这样我才勉强能修下去。”我虽不太情愿,但也只能地同意下来,同时建议她去吃点抗焦虑的药物。她自己在QQ签名中说“永不言弃”她说:“你可能很难再找到一个,像我这样痛苦的人,还能坚持下去的。”练习到二个月时,她说:“我现在什么都敢看,恐惧,焦虑,强迫。喉咙堵其实是我太急躁,用力扩张喉管造成的。你看我现在很少哭了,我可以笑了。”刚好就不想练习,时逢春节回家一个月,结果强迫又复发。这就如同我们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书写习惯,要重新培养,刚练习二个月,字有了点模样,立马停止练习,很容易又回到过去的书写习惯之中去。回来哭哭啼啼的活不下去了,我一听她说想死,我心理压力蛮大,当时就想对她发火,一再提醒她要坚持训练,为什么不听?一想不行还是要用顺其自然,教她“是我现在复发了,它就是如此;我现在很痛苦,它就是如此。”同时我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情绪也得到抚平。又经过二个月的训练再次走出来,并且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习惯。现在虽然动中禅练习的少,但是平时随意做做接受的练习,也能够防止强迫的复发,并且情绪波动比较小。我问“你以前就是一个情绪起伏小的人吗?”“不是,我以前情绪起伏很大。”她是我遇到最重的一个病人,其它人只是一周聊一次就行。她一开始自己很少做“它就是如此。”,主要是靠在语音的过程中,带着她练习,这也是其进展慢的一个主要原因。

另一位罗女士35岁,患社恐多年,修习内观和西藏的大圆满二年,效果有一点,但是成效不大整天不愿出门。和她聊了之后才发现,她对顺其自然把握有不到位的情况。她说:“我这个人就是太懒惰,修行过分地放逸,放逸之后又非常自责。”告之“强迫是在看到,听到,想到等等之后有讨厌和喜欢。你就是在见人紧张上,有过分的讨厌和喜欢。在放逸这个事情上如果你能坦然接受,‘是我今天放逸了,它就是如此。’这便是修行。”她又说:“我经常都在编织梦,我要怎样才能不在心理演戏?”“对任何思想情绪,我们都要去接纳它。‘是我心中在演戏,它就是如此。’”大圆满我没学过,不过有说大圆满和禅宗差不多,于是给她讲了禅宗的理论,禅宗理论见附录《禅宗心理学》。告之“紧张这些皆是客尘,既然是客尘,你为什么要去讨厌它呢?”她以前是当紧张来临时想:“我已经观照到它了,它怎么还不消失呢?”现在是允许紧张要呆多久,就呆多久。结果紧张立刻消失,虽然还会很快再次升起,但是和以前修内观就大不一样,感到得力了。她练习大约三个月后,说“我就是嗔恨心太重,经常对女儿发火。”当时我有点奇怪,因为内观修得好,应该不容易发火。于是,问她你每天接受练习多少次?“只是在症状来时才做,也就十几次。”“做得太少要加强,你可以把‘它就是如此’当咒来念,隔半分钟,一分钟就可以做一次。”她大概精进了三天,她说“我第一天练习下来,晚上做梦梦到对女儿发火,本能地一念‘它就是如此’就醒了,发不下去,一共四次。第二天去学开车,在路上老熄火,后面的车就猛按喇叭催,我心理焦躁不安,一念‘它就是如此’情绪便平静下来。还有一天晚上做噩梦,在梦中一念‘它就是如此’虽然没有醒,但是对情绪没受影响。”她自己说方法我已经掌握,就是精进不上去。虽是这样大约半年社恐也好了,她说“当烦恼来时我一念‘它就是如此’,人一下子就轻松下来。”我问“禅宗你还用吗?”“用得少些,不过一用上人更轻松。”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她觉得社恐不好治,现在熟练了,觉得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内观是佛教小乘,禅宗是最上乘,就我自己的体会是:知道症状是客尘之后,觉得这些东西没有必要去讨厌和喜欢,自然也就达到顺其自然的功效。

台湾的体方法师也发现,一般人修内观,如果不时时注意如实观照,可能修很多年效果不佳,可以参看体方法师的《如实观照》一文。

我已经把内观训练的一些体会介绍出来了,希望能对医院院实践有益。不过一个教内观的老师,是自己要有一定的训练,看到听到什么时,很自然地说它就是如此,形成条件反射。在南传佛教认为,只有在自己身上体会过,苦,集,灭,道‘四圣谛’后才能对内观有正见,如同一个数学老师,自己要有相当的解题能力方可去教学生。梁女士训练一个多月时,有位修内观的师兄,一天在QQ中突然发来一句话“阳光早安已经好啦。”,她一听简直受不了,回了一句“我按我自己的节奏去走。”我又进一步辅导“你要这样看:阳光早安好的比较快,我好的比较慢,它就是如此。”另一位学习心理学的大学生,也是强迫后来好了。对她说“你如果不能去面对死亡,你就好不了。”她便去想象死亡时的情况,发现自己无法面对。情绪极度沮丧,“完了,完了。我无法面对死亡,我好不了啦。”。内观是要活在当下,这就没有活在当下,“我可能好不了,它就是如此;我现在十分忧虑,它就是如此。”这样才是活在当下。要想在具体事情上,准确地应用内观的理论“四圣谛”,佛陀形容比箭箭都能射中头发的百分之一还难。因为我自己当初也遇到,沮丧,顺应自然顺不过来等等问题,每天67个小时耗在里面,解决遇到之各种难题,大约二年半下来才基本弄通.                                                              
                                                                                                 周宏 09.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0

积分

渐悟自然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11: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宗心理学
                             周宏 2004.12
    下面这篇文章是我习禅的心得,我修内观三年后开始习禅,就象大慧杲禅师说的,十来天就有个入处,突然发现自己以前全是在瞎修乱练,虽然还不能很清楚地看到问题之所在。大乘佛教说:菩萨看小乘之人不识本心,打坐就如同坐在地狱之中。
    禅宗是佛教的最上乘法门,其心理学理论及训练方法与现代心理学迥异,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当今虽有不少谈禅的书籍,但是对禅宗的理解多有偏差,因而在实践中没有什么用,本文主要介绍纯粹的禅宗。
      一提禅宗大家都知道要明心见性,可是我们为什么要明心见性?什么是明心见性呢?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中说,一般人为什么有痛苦,是因为两种原因:一、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我们的真心;二、是把攀缘心即妄心当成是真心。什么是真心呢?佛说:“你看我的手是有开合的,但你的真心(能见的见性)是没有开合的。有声音你能听得见,没有声音你也能听得见,也能听到周围寂静无声。你的心不会随着声音的生而生,也不会随着声音的灭而灭。”有人问黄檗禅师:“妄念来的时候,佛在什么地方?”回答:“汝今觉妄起时,觉正是佛。”快乐、痛苦、愤怒、自卑不是我们的真心,快乐来的时候我知道,快乐消失的时候我也知道,我的心不会随着快乐的生而生,也不会随着快乐的灭而灭。知道快乐生灭的这个,才是我们的真心。佛在《楞严经》中讲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客尘\"。就像来旅店投宿的客人,有的住一两天,有的住三五天总是要走的,知道这些客人往来的店主(主人公)是常住不动的。快乐、痛苦、恐惧等等思想、情绪来来往往就像来投宿的客人,而知道这些思想、情绪的是店主人。这些动摇的客人、客尘都是妄心,而知道思想、情绪变化的是主人公,即真心。一般人把思想、情绪认作是真心,佛陀称为\"认贼作子\"。美国《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作者辅导一位绝症患者时,她的戒指丢了,她十分生气说:“这个戒指对我来说有重大的意义,是我祖母传下来的。。。。”这时作者教她观察当这个戒指丢失时,这个我是否减少了?她观察后发现“我并没有变化。”心情便好多了,这是她把戒指当做是我的一部分。我们平时总是将各种标签名誉,地位,情绪认作是我,这是我们痛苦的原因。      
    禅宗直指人心,就是指出这个观察者是真心。临济禅师上堂云:“赤肉团上有个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又说:“大德,你且识取(认知)弄光影底(的)人是诸佛之本源,一切处是道流(学道之人)归舍处。你四大色身(佛教认为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即氢元素、氧元素、钙、铁、镁等)不解说法听法。是什么解说法听法?是你目前历历底,勿一个形段孤明,是这个解说法听法。(这个能听的没有颜色、没有形象、没有大小、无头无尾)若如是见得,便与祖佛不别。(以上是明心见性,见性一分钟都不要)但一切时中更莫间断,触目皆是。(此为保任,也即在生活中时时注意这个能听能说的)”大珠问马祖求佛法,马祖曰“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大珠曰:“阿哪个是慧海(大珠自称)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大珠于言下自识本心。后上堂,人问如何是佛,大珠曰:“清谈对面,非佛而谁?”大梅禅师临终前闻鼠声,乃曰:“即此物,非他物,汝等诸人,善自护持。”此物是什么?就是这个能听的,不会是老鼠吧?裴休访黄檗,黄檗唤裴休:“裴休”,裴休应诺。檗曰:“在什么处?”这个能听的在什么处?裴休一日托一尊佛像于黄檗前,跪曰:“请师安名。”檗唤“裴休”,裴休应诺。檗曰:“与汝安名竟”,休礼拜。唐宪宗问于鹅湖禅师,何者是佛性,湖对曰:“不离陛下所问。”大慧杲禅师云:“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知得来去处,方名学佛人。知生死的是谁?受生死的复是阿谁?不知来去处的又是阿谁?忽然知得来去处的又是阿谁?看此语眼眨眨地理会不得,肚里七上八下,方寸中(心中)如顿却一团火似的,又是阿谁?若要识取,但自向理会不得处识取。若便识得,方知生死决定不相干涉。”一会叫\"生\"的客人来了,一会叫\"死\"的客人来了,始终有个主人知道,故曰:“方知生死与主人公决定不相干涉。”“但向理会不得处识取。”懂与不懂皆客人,有个观察者知道懂与不懂,要注意这个观察者。我们平常注意力都放在客体上,当玫瑰花放在眼前时,我们只注意花的芳香、鲜艳,忘了还有一个观察者---主体。什么是客体?颜色、声音、思想、情绪。主体也就是我,时时记住自己也行。稍有佛教知识的人都知道要无我相。我相是指一般人把身体和思想、情绪认作自己,这些均为客体,有一定心理训练后会发现,一但将这些认作自己就会有烦恼。古德云:“是谁叫你拖着这具死尸来?”瑞岩禅师居丹丘这个地方,坐磐石,终日如愚。每自唤主人公,自复应答乃曰:“惺惺著,他后莫受人瞒。”不可被他人言句变相中瞒过。灵训初参访归宗禅师,问:“如何是佛?”宗曰:“我向汝道,汝还信否?”训曰:“和尚诚言,安敢不信?”宗曰:“即汝便是。”佛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明心见性并不像很多书上说的高不可攀,其实很容易,唐朝的清远禅师说:“世间的东西是难见易识,佛性是易见难识。”难的是一般人不敢相信,往往是一看又怀疑“这是我的真心吗?”临济云:“如今学者不得,病在甚处?病在不自信处。你若自信不及,即便茫茫地寻一切境转,被他万境回换,不得自由。你欲得识祖佛吗?只你面前听法的是。学人信不及便向外驰求,设求得者,皆文字相终不得他活祖意。”疑和信皆客尘,别去排除怀疑建立信,要回头看这个知道疑与信的是谁?刚开始保任会感到困难,这是由于我们长久以来攀缘客体,轻车熟路,对观察主体生疏所致。对此只要坚持下去,也就熟能生巧了。遇障碍时千万别去消除障碍,因为一会叫“障碍”的客人来了,一会又走了,知道障碍的才是店主人,要看他。刚开始保任时转眼就忘了,同上理别管他。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往往很注意现在是否见效了,此时当问自己:“这个关注疗效的是谁?”保任以似保非保为上,一般人容易盯得太紧太死,此时可放下一会再提起。
      一个人刚明心见性并不能立即断除烦恼,临济禅师说:“你还不能自救。”尚须时时保任。不过见性前想对付烦恼,却不知如何应对,见性后开正法眼,知道该怎样化解烦恼。见性前烦恼粗重有力,见性后保任一段时间,虽有烦恼但转轻薄无力。
   禅宗在学道上,历来都是持读书无用论。书读多了易将各种思想观念认作自己,忘了主人公,对见性有影响,“知解门一开,悟门就关”。另外书读多了易增长烦恼。20世纪上半叶,缅甸著名法师孙伦戒训,不管你修得怎样,一句话“它就是如此。”我若说:“师父,我现在还是不圆满的,该如何办?”回答:“对,它就是如此,你是不圆满的。”我若说:“师父,我现在是圆满的。”回答:“对,你现在是圆满的。”余早年初学小乘佛教没几天,被一位博学多闻的专家指出:“你那点工夫算什么?离圆满究竟差得远。”当时一听信心顿失,内心焦虑差点就放弃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坛经》云:“爱憎取舍谓之著相。”这位专家是在说:“你现在还处在不圆满的低价值状态,你要讨厌它,舍掉它;有个圆满的高价值状态,你要爱要取。 ”用认知疗法来分析,知道自己不圆满是“诱发事件”,价值评价的介入,不圆满、价值低是“自动思维、自主思维”,由此产生对高价值、圆满的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产生苦的“感受”,为了消除苦的感受,产生“行为反应”,如笔者想放弃,在这四个过程中价值评价是关键。书读得多的人,分别心重,烦恼也重。佛教唯识学,把价值评价称为“比量”(对比、称量的意思),临济云:“爱圣憎凡,生死海里去沉浮。”《庄子大宗师》称:“古时候的真人,生不知道喜欢,死不知道厌恶。”因此在死亡来临之前,就已经把死亡杀死了。可后来的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也就是生我喜欢,死我厌恶。不管他活多长总是要死的,当他死亡时都是被死亡所杀死的人。
      常人对禅宗的另一个误解是,以为禅宗要打坐,坐到心如止水,一个念头也没有。慧能和临济对此均持否定态度。因为杂念均为客体,禅宗关心的是主体。即使打坐感到空了,禅宗说还不行,要回头看这个知道空的,否则叫“默照邪禅”。因为当打坐时,叫\"空\"的客人就来了,打坐后,叫\"空\"的客人就走了,是谁知道\"空\"在来去?
      以精神分析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与佛教大小乘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呢?精神分析关心梦,关心无意识的分裂。小乘佛教和小乘相通的森田疗法是接受一切。如果我做了一个美梦,对,它就是如此,我做了个美梦;如果我做了一个恶梦,对,它就是如此,对无意识的分裂与整合也一样。禅宗不关心梦,禅宗只关心做梦的人,是谁在做这个梦?是谁知道这个梦?是谁要去分析这个梦?
      见性前的修行禅宗是不承认的,见性前的修行避免不了瞎修乱练。《圆觉经》说:一般人就如同认为自己没有头,心怀忧虑四处找头。哪些是“头”?法轮功认为不执着是“头”,四处寻找不执着。有的认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认识”是“头”,整日在书堆中寻找。见性后会发现再高明的观念,不过也只是客尘,何必去追寻呢?古德将这些追求称为运粪,这个粪不往外运,是往里运。临济禅师说:“我以前没个入处时,也是昏天黑地的乱求。”讥讽这些人是整天在大册子上读老死人的话,教导大家,把这些对宇宙人生的深刻认识统统放下,做个无事之人最妙。禅宗是为人指出:这个到处乱求的就是你的“头”一切具足故无修,“头”就在项上不用再去安“头”故无证。
下面这些是天琦禅师的开示:
   须知见性成佛,但向二六时中,一一之处,回光返照,看是阿谁?不得执定只在一处,须是于一切处,大起疑情,将高就下,将错就错,一丝一毫毋令放过。行时便看这行者是谁?住时便看这住的是谁?坐时便看这坐的是谁?卧时便看这卧的是谁?见色时便看这见的是谁?闻声时便看这闻的是谁?觉一触时便看这觉的是谁?知一法时便看这知的是谁?乃至语默动静、回头转脑、著衣吃饭、迎宾待客、周旋往返,一一返看,昼夜无疲。倘若一念忘了,便看这忘了的是谁?妄想起时,便看这起妄想的是谁?你说不会?那说不会的又是谁?现今疑虑,你看者疑虑底又是谁?如是看来看去,不妨头头独露,法法全彰,万境不能侵,诸缘不能入,得失是非都无缝隙,明暗色空了无彼此。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尽圣尽凡,都只是一个谁字,更无别念。上下无路,进退无门,山穷水尽,情消见绝,豁然爆地一声,方知非假他求。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上面的开示是教我们,从对客尘的认同中拉回来,用这个方法时不要再去期望有个什么开悟,只要这么一问其实就已经见性,大慧杲禅师教人,不要将心待悟。也不要企图见到一个有形的人,《金刚经》云:不能以色身见如来。重点在“倘若一念忘了,便看这忘了的是谁?妄想起时,便看这起妄想的是谁?你说不会?那说不会的又是谁?现今疑虑,你看者疑虑底又是谁?”倘若将这个忘记的,疑虑的认作是自己就会有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87

帖子

0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0
发表于 2009-12-2 23: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好贴不能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1

帖子

0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0
发表于 2009-12-4 14: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好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603

帖子

1万

积分

OCDCN驻站嘉宾

积分
10973
发表于 2009-12-4 16: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能否留下联系方式,愿意共同学习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冰雨心理工作室新浪博客:十五年强迫康复历程原创文章,内观疗法治疗强迫症。强迫症咨询与治疗 QQ1733416838  电话:0516-88996893  1536582689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0

积分

渐悟自然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10: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zhh4200#sina.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1

帖子

0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0
发表于 2009-12-10 13: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方法,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