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3|回复: 0

转一篇文章 :心理诊室 我是一个自私可恶的人

[复制链接]

16

主题

296

帖子

4147

积分

福至心灵

积分
4147
发表于 2009-2-6 11: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好!
  我是一个25岁的女孩,最近我很痛苦,因为我发现我是一个自私、可恶的人。这一阵子我一直在看你的《为何家会伤人》,也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但我的人际关系一塌糊涂。
  我是一个好胜心极强的人,我会把与我利益有关的当成竞争者,就算是亲人也好。我忍受不了别人对我的冷落,在人群里我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如果得不到的话,我就会痛苦,觉得自己很失败。我很情绪化,一会儿开心,一会儿又无来由地伤感。连我自己都受不了这样的自己。
  并且,跟我越亲近的人,我跟她的矛盾就越大,尽管她很好,但我已经把她的缺点无限放大,无法忍受。发生什么事情,我想到的第一个是自己,然后才是别人。老师,我觉得我该自己么办才好呢?
                                   Jane



    Jane,你好!
  从你的来信中,我看到了非凡的勇气。
  以《蓝白红》和《十诫》等影片享誉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他的影片之所以有感染力,一个关键原因是,他经常无情地分析自己。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的解释是,必须搞清楚自己,才能懂得别人的故事。
  在你的来信中,你也在无情地分析自己,这样的努力是重要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你就有了自我改善的可能性,也有了“懂得别人的故事”的根本,这是比学习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东西,而你已经具备了。
  尊重自己的这一优点,将它一直贯彻下去,它会给你极大的帮助。稍稍要注意的一点是,试着减少自我分析时的强烈自责。
  你的来信中写道:“我一直在看你的《为何家会伤人》,也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但我的人际关系一塌糊涂。”
  对这一句式,可以概括为“是的,但是……”,或用英文表达即“yes……but……”。使用这一句式的含义是“我有一个优点,但是我还有一个缺点”,因为句子的重心在于“但是”,所以这样的句式会给人消极懊丧的感觉。
  美国著名的NLP培训师罗伯特·迪尔茨在其著作《语言的魔力》中称,这样的句式可以改变为两种更积极的句式:“是的,同时”(英文即“yes……and……”);“是的,虽然”(英文即“yes……although”)。
  “是的,同时”的句式,其含义是“我有一个优点,同时有一个欠缺”,这是一种中性的表达。
  “是的,虽然”的句式,其含义是“我有一个优点,虽然缺点还没变”,这是一种积极的表达,重点放到了“是的”部分。
  试着感受一下以下这三个句子的差异。
  我一直在看你的《为何家会伤人》,也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但我的人际关系一塌糊涂。
  我一直在看你的《为何家会伤人》,也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同时我的人际关系一塌糊涂。
  我一直在看你的《为何家会伤人》,也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虽然我的人际关系一塌糊涂。
  是不是后面两个句子给你的感觉积极了很多,尤其是第三个句子?所以,可以试着多用这两个句式,去转换第一个句式。
  自省是一个巨大的优点,但自省变成强烈自责时就成了一个沉重的压力,你可以保留自省这个巨大的优点,而远离自我批判。你在看我的书,你在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这些都是多么好的努力啊,可你说“但我的人际关系一塌糊涂”时,好像这一切努力都被抹煞了。尊重你的努力,这些努力不仅是自我改进的基石,同时也意味着,你的改变已经发生了,而且会一直持续下去。



症状从来不是问题
  接下来的两段话中,你写了自己很多问题。对此,我想起了美国催眠大师艾瑞克森的话“症状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去解决它”。
  你说,你的好胜心甚至会将亲人当作竞争者。这是一个现象,这个现象令你感到痛苦,你想改变它。
  那么,你可以先去理解这一现象。你将亲人当作竞争者,这种现象最初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你第一个最重要的竞争者是谁?你为何要与这个亲人竞争?这种竞争的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心理……
  你说:“如果得不到的话,我就会痛苦,觉得自己很失败。”去仔细体会这种失败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失败感?如果只是说这是一种失败感,事情就会流于表面,所以需要进一步去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失败感”。
  最后,还可以去深深地体会一下:如果你最害怕的事情——竞争失败——果真发生了,那么会发生什么事情?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我们通常不去探究这个最害怕的底线。对你而言,你可能一直在说“不能失败,失败了会很可怕”,但真失败了,到底又会如何呢?
  这样去探究时,你可能一开始会有很大的恐惧感,但真的去体会并想象自己失败后的情形,你可能会发现,这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然后会有一种解脱,觉得这么竞争真是有些无聊。
  一般而言,我们最惧怕的都是一点——“一旦什么发生了,就没有人(这个人也可以具体化)爱我了,那我就会死去(这一点较难意识到)。”这一点在小时候成立,但现在已不成立了。
  我还想强调的一点是,不要痛恨自己的好胜心。以前,这个好胜心给了你很大的帮助,令你发展出了很多生存的策略和技能,可以说,在你此前生存的土壤上,这种好胜心是非常有价值的。只是,现在你不是太需要这个好胜心了,你需要调整它了。
  所以,在探究这个好胜心时,要对它心存感激,带着感激之心将其放下,而不是带着敌对的情绪想把它赶走,那只能适得其反。



与你的情绪拉开距离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发展你的自我觉察能力,在你的情绪和“我”之间拉开一段距离,形成一个自我觉察的空间。
  你说:“我很情绪化,一会儿开心,一会儿又无来由地伤感,连我都受不了这样的自己。”
  这段话给我的感觉是,当你有这些情绪时,你完全认同了你的情绪,开心时,你可能会觉得“我是一个开心的人”,伤感时,你可能会说“我是一个伤感的人”。
  本来,开心、伤感或其他情绪只是你的一个体验而已,但你好像将“我”等同于这种体验了,这样一来,你和这些体验就没有距离了,你会被这些体验所笼罩所左右所控制。
  怎样去和这些体验拉开一段距离呢?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当体验到某种情绪时,譬如伤感,试着对自己说:“我感受到了一种伤感,这是一种什么什么样的伤感,它因为什么而产生。”
  当你这样做,就是培育一个内在的觉察者,在觉察这种体验,而不是完全认同这个体验。
  同样的,当你开心的时候,也可以对自己说:“我感受到了一种开心,这是一种什么什么样的开心,它因为什么而产生。”
  台湾作家张德芬在其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中也讲到了一个很简单又很有效的办法,即当某种情绪到来时,对自己说,我觉察到一种情绪的产生,我接受你产生的合理性,但我不再认同你,我要将你放下。
  这些办法是如此简单,但它一开始用起来好像很难。我的认识是,这是因我们不愿意放下这些体验,我们喜欢一边陷在这种体验里喊苦,一边却期待着另一种强有力的方式将我们从这种体验的陷阱里拉出来。然而,等别人将我们拉出来后,我们还会跳进去继续一边受苦一边期待别人拉我们。当这种阻力发生时,去觉察这种阻力,并对自己说,我真的想改变。
  你的来信的最后一段说,你习惯性地将你的朋友的缺点无限放大,然后无法忍受她。你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你受不了你自己。我们怎么看待别人,其实都是我们内在关系模式的投射。我注意到,你说的朋友是“她”,这应该是因为她的性别和你一样,而导致你更强烈地将你的“喜欢自责的内在的小女孩”投射到了她身上。所以,不必痛恨自己这一点,而是去认识这一点。
  不只不必痛恨自己这一点,甚至都不必痛恨自己任何一点。因为,这一切所谓的缺点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资源,当你通过无情的自我分析更深地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并改变了自己,这将是你作为一个心理学业内人士最大的资源,它比一切学来的知识和技能都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