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纳是个体对自己不喜欢而又很难避开的感觉、情绪、想法、行为或症状作出的一个理性的决定或选择。这个决定的内容是:理性允许症状及其所造成影响在自己身上存在,不再努力减轻消除它;允许减轻消除症状的想法、冲动、欲望存在,只是不再去满足它;同时也允许满足那些欲望的思维行为存在,虽然知道那些思维行为是错的。接纳的反面是不接纳,个体不允许症状的存在,是个体的理性为满足减轻消除症状这个欲望所做的的种种努力。
接纳是理性运作的过程,也是理性运作的结果,是个体的理性根据自己或他人切身的经验教训、关于神经症规律的理论知识,经过深思熟虑所作出一个有利于自己当前利益,也有利于自己长远利益的重大决定。接纳是个体的利益选择,是个体的理性利用已知信息,对利害得失进行分析、比较、权衡后的利益选择。接纳的过程是理性的运作,是理性的有为,接纳的结果是理性的无为。过程是有为的,结果是无为的。接纳的本质是理性的无为。
接纳是理性认识到自身对身心现象的无能为力后,不得不低下傲慢自负的头颅,是理性对身心现象的彻底臣服,也是理性对自身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回归,是理性自身的一次重大觉悟。
接纳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但在不同时期,理性介入的程度不同。开始时的接纳,需要理性的大量介入,随着成功经验的积累,正确信念的逐步形成,掌控感的增强,理性思考的量会慢慢减少,最后会达到不需要理性介入的自动化习惯化接纳的程度,个体几乎意识不到这个过程的存在了。接纳的总体趋势是先难后易,类似于学骑自行车。
接纳是一个动态的、矛盾的、曲折的过程,不是静止的纯粹的、一帆风顺的,里面也包含着理性的不接纳和动摇,但这些成分最终会被否决。接纳不是作出一个决定就万事大吉了,每一次症状出现都面临一个接纳与否的问题。接纳虽然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但因为是伴随症状的呈现而发生的,所以也是一个忍受痛苦的过程。接纳的过程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标准模式,即使同一个人前后的两次接纳,也不会完全一样。接纳与个体对症状的厌恶程度无关,个体对它们可以是轻微的讨厌,也可以是深恶痛绝。接纳的难易程度与很多因素有关,需要专门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