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7-10 08: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归因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指向了问题的解决。但是也有归因偏差,比如归因全部指向别人。另外一个常见的偏差是神经症的判断。很多神经症是从症状上获得诊断,但是其背后是有具体的原因。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不对等的,就好比流鼻涕和感冒。并不是所有的流鼻涕都是感冒。如果你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病,是遗传的,只能吃药,那就很难治好的,而且你认为自己有了抑郁症,心情会更低落。
给大家举一个网上的案例,抑郁女海归赛娜。她在治疗过程并没有解决问题。再举一个案例,是我今天做的咨询。咨客症状是非常焦虑,然后想去解决问题,就一直在思考,去医院被诊断为强迫症,医生就开药,但是她认为吃药除了给了自己一种自己是病人的感觉,没有任何作用。后来选择心理咨询了,现在已经快好了。
归因是连续性的,比如今天那位咨客,她没有接受医生的归因,而是寻求心理咨询的调整。但是生活中很多人接受了这样的归因,而且这种归因还不是自己完成的。我们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后,会考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管这个原因是客观的还是不客观的,当了解到原因,接下来解决问题的方向是确定的。如果你认为是心理问题,就会通过心理咨询或自我去调整。如果你认为是一种病,就会去医院。或者你会想,痛苦就痛苦吧,最多就痛苦两天嘛。比如失恋了,只要一个人在爱情中投入了情感,失恋后一定会难过伤心,情绪也一定比较低落。有的人就会这样想,失落就失落吧,难受一段时间之后,生活中发生美好的事情,或者遇到真爱,就会走出来。有的人,一直会想为什么难受,他为什么离开我,是因为我不够好吗,是我哪里做的不对吗?时间长了,自以为是抑郁症,对照着抑郁症的症状,觉得很相似,就以为得了抑郁症,于是情绪低落,干什么没兴趣。这种归因方式引向了痛苦的边缘。在心理学上叫贴标签,正常的情绪反应被你贴上了病的标签。这也是一种归因偏差。
解决问题,第一步从归因做起。贴病的标签是一种归因偏差,贴病的标签把问题本质掩藏了,比如说失恋了,应该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从具体的原因分析,是和对方不合适还是其他的原因,接下来该过什么生活就过什么生活,如果因为失恋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抑郁情绪,然后就贴上抑郁症的标签,那么你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解决抑郁症,本来没有的事情,你怎么去解决呢,当你把全部注意力转移到解决抑郁症上,你的生活也丢了。你就无法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生活中就更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再反过来去验证,抑郁症就是生活中找不到价值和意义,没有乐趣,继续想下去,生活没有了希望,那你做事当然没有动力。
网上流传强迫症是精神上的癌症。举个例子,焦虑的时候,人会本能的去探究背后的原因,做一些事情缓解焦虑。比如现在你很焦虑,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有的人会给自己暗示,小时候走夜路,会有一些恐惧,我们就会幻想超人在旁边保护着自己,当时能够缓解很正常,有些人紧张的时候会整理东西,刚开始这种行为确实会缓解你的焦虑,如果焦虑源于一种刺激存在的并且没有化解的话,这种焦虑就会一直存在,举一个在心理咨询中最常见的例子,有的男生或者女生认为性是肮脏的,性是见不得人的,羞于说出口的。进入生理成熟的时候,会出现性冲动和性的需求,对自己的形象也不太认可,和异性交往的时候想到性的问题就会紧张焦虑,有时做出一些动作会缓解紧张,但是如果背后的焦虑源---对性的态度,这种不合理的认知没有化解的话,通过改变外在的行为或者思维并不能真正化解背后的焦虑。如果你经常出现这种焦虑,人会有一种习惯性,使用尝试过的”有效”方式(暂时的有效),并把这种方式固定下来。比如有些人认为性是肮脏的,想到性就会去洗手,有些强迫洗涤是和这个有关的,这样的反复强迫行为本来是为了化解焦虑,但是到网上去和强迫症对照, 症状很相似,都是不断洗手,虽然知道没必要,但是不洗手心里焦虑, 给自己贴上强迫症或者被人贴上强迫症的标签,但是你认可了就会把它当作强迫症去解决,问题的本源就会被隐藏, ,症状的焦虑源一直存在, 再怎么解决强迫症,问题也无法解决,当你看到网上说强迫症是癌症的时候会丧失信心,你把它等同于强迫症的时候就会去消除他,就会关注它,时间长了会形成一种不良的思维行为反应,并且你的精力全部用于解决强迫症,无法谈恋爱,无法工作,生活中的发展停滞了,没有乐趣,就绝对会认为自己有问题,然后认为自己现在什么都不能做就是因为强迫症,没有强迫症的话什么都可以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