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zjchenting

十三年的强迫?焦虑?

[复制链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渐悟自然

积分
0
发表于 2008-3-28 21: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3楼zjchenting于2008-03-28 16:22发表的  :
    现在老是怀疑到底自己是强迫症还是真的有些事情不会,或是自己接受的信息太多了,大脑适应不了[s:3]
很多患者都有完美主义的倾向,注意很细节的东西,深究原因,会不会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1

帖子

0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8-3-31 09: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4楼快乐人生于2008-03-28 21:49发表的  :

很多患者都有完美主义的倾向,注意很细节的东西,深究原因,会不会是这样?

   应该是的,可能自己没有完全意识到。
  就好比刚才我打字,以前不会感觉别扭,现在打字会对某几个键的位置突然感到别扭,非得打好几遍才觉得顺手。
还有昨天看电视突然紧张,突然觉得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看电视了,越看越紧张,这应该和焦虑情绪和强迫思维模式有关,按说看电视是件很普通很随意的事,也被我强迫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1

帖子

0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8-3-31 10: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写一些自己的强迫症状,怕自己给漏了(这可能也是强迫):
1.担心自己很多英语单词不会拼,不会读,音标和汉语拼音不会读
2.经常在想声音,气味,味道,性欲到底是怎么样的感觉,因为不是视觉,不直观
3.那天看到qq表情,突然也紧张,在想是怎么理解qq表情,图案和武打动作,体育比赛等等
4.上次突然觉得自己不会用office,不会用电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1

帖子

0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8-3-31 10: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给自己的诊断是:强迫症合并广泛性焦虑和抑郁,强迫主要是强迫观念,还有强迫焦虑和强迫思维混乱,同时还有比较明显的植物性神经紊乱状态。不知道这么描述对不对,自己的感受就是这样。
   精神状态紧张,心情有时候非悲观抑郁感觉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下去。
   还有我的老婆还不知道这回事,不知道该怎么和她说,不知道和她说了之后她能不能接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1

帖子

0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8-3-31 10: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咨询师给的建议如下:
1.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运动量以出汗为宜
2.每天进行一定的放松训练,根据放松训练mp3的要求每天进行三次
3.服用左洛复进行抗强迫,服用罗拉抗焦虑,服用米氮平来缓解抑郁情绪
4.尽量减少反强迫的情绪和行为,对强迫顺其自然,同时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和鼓励,保持较好的心情,减少期待性焦虑,尽量使自己在这个封闭式的心境中抽取出来。
5.定期坚持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1

帖子

0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8-3-31 10: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别的论坛上的一段话,感觉很有道理,与各位分享:


5-HT是心因性焦虑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去治疗这个结果而不是原因无异于摘取这棵病树的烂叶子,砍掉枯枝,而没有治疗这个病树的真正病因

李维荣老师家庭结构治疗案例里,治疗强迫症和暴食症等都没有用药物。

其实,这同精神科医生的训练背景和心理治疗师、咨询师的训练背景有关。也就是不同的经验系统

一个是精神病学和药物动力学的,一个是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的取向

作为亲身十多年的强迫症康复者和接触过大量的强迫症病友和治疗过的强迫症病人,药物治疗往往不能彻底。我遇到不少常年服用药物的强迫症患者,还是没有康复。

药物治疗有效的人也只能控制,而不能治疗,除非服用数年后,他们生活发生了变化,当年的情结已经不成为情结,焦虑就会消失。但是这并不是药物的功劳,而是心理上由于外界的环境变化,内心发生了改变。如果进行心理治疗,这个改变就会快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1

帖子

0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8-3-31 11: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几篇关于何氏理论的东西,受益匪浅,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场合和心情对强迫症的影响
越是重要的场合,强迫症越是容易发作。
    根据何氏原理,“不自信”导致了强迫症。强迫症的发作,就是在强迫症的触发条件下,“不自信”的认识被想起,然后导致强迫症发作的过程。
    在遇到重要的场合,或者与重要的人见面的时候(比如决定自己饭碗的上司),如果症状发作,会给病人的生活带来更大的破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其重要性提升,强迫症在病人心目中的份量会大大提升,这就会导致病人对情况非常关注。病人往往在重要时刻到来之前就会忐忑不安。这实际上就是不断在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了,你还有强迫症症状呢!”。经过这样的“提醒”,到了重要时刻,“不自信”的认识很容易被想起来,然后导致强迫症发作。
    当然,也有这种可能:病人虽然一直忐忑不安,但是当重要时刻来临的时候,时机的紧迫让他忘记了自己的症状,结果强迫症没有发作,病人表现得很正常。不过,总的来看,这种可能发生的概率较小。
    反之,在遇到一个宽松的环境的时候,比如和一般同事或者普通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即使症状发作,也对病人影响不大。这就导致强迫症的“份量”下降。因此,即使遇到触发条件,强迫症也很有可能被忘记了,这样强迫症就不会发作。
    正因为如此,很多强迫症的触发条件都是重要场合。也就是说,很多强迫症实际上只在重要场合才发作。因为,即使这种强迫症能够泛化蔓延到非重要场合,因为在非重要场合不容易发作,强迫症也会不治而愈。这样强迫症的触发条件就只剩下重要场合了。
    当众演讲的障碍,就是上述原理的活体表现。很多人在台下可以声情并茂,一到台上就“发挥不出”了。当众演讲的障碍,也是一种强迫症,因为这种情况发作的根源也是病人的“不自信”认识。而这种强迫症,是只在重要场合才发作的。
    同样的道理,病人的心情也对强迫症的发作有重要的影响。在病人的心情较好时,他会有更大的安全感。这样,在病人看来:即使强迫症的症状发作,对他的影响也会相对较小一些,因此强迫症的“份量”下降。反之,在病人心情较差时,他更缺乏安全感,这就导致强迫症的份量上升,因而导致强迫症更加容易发作。
    抗抑郁的药物,之所以能够缓解强迫症的症状,就是通过调节病人的心情,来降低强迫症的“份量”,最后达到目的的。

强迫症病人为什么具有相同的性格特点?
强迫症病人的性格特点:注意细节、敏感、追求完美、圈子小。
  为了避免犯错误,这样的人更为谨慎和细致;为了取得完满,他们关注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争强好胜的他们总是拥有更高远的目标,在不断迎接挑战的同时,他们需要更多的面对对于自身能力的怀疑;日益加大的环境压力,使他们急于提升自身的各种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更害怕自己出现任何异常;敏感的特质则让他们发现一切异常情况;较小的人际交往圈子,则让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
  这是一群内省的人,或者说,他们是一群更关注自身内心世界的人。
  正因为如此,当他们身上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比如,某次洗手的时间长了一些),他们会迅速的感知到,然后试图找到出现异常的原因。一旦他们把这种异常情况的出现的原因归结到自身能力的问题(比如,怀疑自己不再具有那种能力:正确判断“手已经洗干净”的能力。),“不自信”就产生了。根据何氏原理,“不自信”必然导致强迫症,强迫症就出现了。
  只需要一次异常情况,而对这次异常情况的分析只需要几秒钟,一旦分析的结果产生了“不自信”,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个强迫症的患者。
  强迫症是不能遗传的。但是,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子女很可能有相似的性格特点。如果子女也像父母一样好强和敏感,他们也会成为强迫症的高危人群。然后,只需要一个诱因,他们就可能成为强迫症的下一个猎物。


强迫症为什么会泛化?
强迫症病人的症状可能从单一的症状发展成为多种的症状。通常把这种情况成为泛化。
  强迫症为什么可能出现泛化?泛化是如何发生的?
  根据何氏原理:“不自信”导致了强迫症。强迫症的泛化,就是病人从一种“不自信”,发展成为多种“不自信”的过程。
  举例来说:病人的症状最开始只是反复地检查自己的门有没有锁好。此时,病人的“不自信”是:“在锁门的时候,自己必须把门已经锁好的念头清除,回到门未锁好的状态”。此时的症状表现单一,因为症状的触发条件是:锁门的时候。因此,只会在锁门的时候出现强迫症。
  可是,敏感的病人可能会注意到这样的情况:有些情况和触发条件很类似。比如,关上煤气阀的时候。他可能会想:千万不要再出现锁门时候的那种情况了!这样想会导致两个结果:首先,他开始注意这些情况了;另外,他对于这一类情况都不“自信”了(而不是仅仅限于原先的锁门的时候)。此时的“不自信”还只是怀疑阶段,因为并没有实际出现异常情况来支持这种“不自信”。
  这样,病人就已经被推到了悬崖的边上:他已经对这一类情况都产生了“不自信”,而且他已经对异常情况的出现开始投入注意力了。此时,只要出现一个异常情况(比如,关上煤气阀后,病人多想了一下),病人脆弱的心理防线就会全线崩溃,因为他原本处于怀疑阶段的“不自信”得到了实证的支持。这时,新的“不自信”应运而生,新的强迫症症状出现了。
  泛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病人没有对于异常情况进行正确分析的能力(这实际上也是所有强迫症出现的原因)。诱因在于病人原先的强迫症打击了病人的自信心。
  强迫症的泛化,通常是在相同种类的强迫症中进行的(但也不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比如,社交障碍的病人,一般不会泛化为重复洗手的类似症状。同样,强迫失眠的人,也不会发展成口吃(口吃也是强迫症)的症状。

什么样的人能帮助你-强迫症病人?
作为强迫症病人,无论你告诉他什么,理论也好、心得也好、方法也好,他都会有一肚子问题要问;而没有问题的病人并非没有疑问,他们只是不知道该问些什么。这时候更需要有人引导他,让他把疑问表达出来,再最终解决他的疑问。
    强迫症病人从迷茫中找到路标,并逐渐走向正确方向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的过程。而帮助他们的人,就是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提供答案的人。
    随着强迫症的症状千差万别,病人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病症随着时间和环境一直在发展变化,再加上病人自己对于病症的干预,以及其他的各种因素交织产生作用,可以说每个病人都处在一个独特的状态中。这就造成不但医生和病人之间难以沟通,甚至病人和病人之间也难以交流和理解对方。即使完全同样的病症,病人们的情况也总会有所差别,他们担心和提出的问题也不会相同。
    合格的帮助者必须要能够进入病人的世界,充分的理解和体验他们的状态,身临其境的处在他们的处境中思考和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方法,然后通过交流,引导病人改变他的观念,并最终理解和接受正确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帮助者和病人是通过提出问题和陈述看法来交流的。病人们也会提出问题,他们的问题,无论看上去多么荒唐不可思议,都是必须回答的。因为这些问题的背后,是病人在担心和关心什么。对这些问题的置之不理,只会中断医生和患者的交流。
    很难想像,一个从未患过强迫症,从未处在强迫症的状态中思考的人,能够明白病人在说些什么和想些什么。如果病人提出的问题,你根本闻所未闻,你自己都从来没有思考过,你能给别人一个答案吗?无论多么高明的医生,如果他连病人的病症到底是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都模模糊糊,能够做到对症下药吗?
    正因如此,虽然现在的心理咨询医师成千上万,但真正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的却不多。即使你是大学教授、博士,如果你只是从书本上来了解强迫症,你的概念永远是模糊和不清晰的。就算你能把全部的书都背下来,你还是只能从书面的形式来揣摩强迫症的一鳞半爪,你还是无法了解这些东西背后对应的真正含义。


处理强迫症-就这么简单!
通过这两天与病友们的交流,发现很多病友还是没能做到“接纳”强迫症。他们把“接纳”看成一件很复杂、需要领悟才能达到的境界。其实,虽然没有方法能去掉强迫症,但对于它的最佳的处理方式却是惊人的简单——就是什么都不用做!
    此话怎讲?
    首先,在我们的观念中,如果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强迫症),我们必须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否则,问题就会一直存在。因此,在出现强迫症后,所有的病人都会想方设法来谋求问题的解决。而这里面的潜台词是,大家实际上是认为:如果不这样做,强迫症会一直存在下去。
    就是针对这样一个再正常、再普通不过的想法,强迫症给所有的病人开了一个恶毒的玩笑。因为遇到强迫症的时候,情况恰恰相反:无论你怎样想方设法,你都无法找到一个方法(因为它根本不存在);而当你放弃、绝望、不再寻找迷宫的出口的时候,强迫症反而有可能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在与病友们谈论“接纳”的时候,病友们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强迫症给我带来如此多的痛苦,几乎让我难以忍受,如果要我接纳它,岂不是要我一直如此痛苦下去?
    我对此问题的回答是:根本没有办法可以去掉强迫症,因此,我们只能忍受强迫症带来的痛苦。我们只能带着症状与它一起生活。而奇妙的是,一旦我们真的开始这样生活的时候,它反而会逐渐地远离我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9

帖子

0

积分

渐悟自然

积分
0
发表于 2008-3-31 20: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比我幸运,过了学校的这段时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1

帖子

0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 14: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1楼感谢有你于2008-03-31 20:22发表的  :
你比我幸运,过了学校的这段时期了

   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学校期间是强迫症高危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1

帖子

0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 14: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上午去看了心理咨询,不知道为什么,回来后感觉状态好很多,特别是紧张的情绪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虽然强迫依然存在。
  晚上说话的时候又强迫去想自己说的话,一阵阵恐惧,但是焦虑不那么明显了,早上醒来因为心情较好又想了个问题,正好要用到九九乘法表,结果又开始紧张这个了,反复想。开车没那么紧张和强迫了,但是下午回到公司一打字又开始紧张,恐惧。
  我想问题还是要自己去“解决”,采用正确的方法,循序渐进的完善自己性格的问题才是关键,强迫思维只是表面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