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3-18 09: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成了一潭死水,日子成了一个个肥皂泡。一路荒漠,遍地瓦砾。心,杜鹃一样啼血,童年萌发的求知梦薄刃一样日复一日地在心尖上荡来荡去。
为了使荒芜的精神生活有那么一星绿色常驻,受伤的心倦鸟一样还有半亩休憩的沙洲;也是为了打开一扇连接社会的窗户,不让自己过早过快地被生活遗弃。受一位朋友启发,想到集邮。在省城读书,买过几套J、T邮票,如“工业学大庆”、“西厢记”等,集邮公司在面值基础上有一定幅度的加价。票面吸引眼球,但寄信不合算,寄完后就没买了,只用当时的“长城”普票。
再到我所在城市的集邮公司,以前看到的邮票,橱窗里再也找不到,到个体摊位前询问,价格高出面值许多倍。后悔当时没有眼光,不然会大赚一笔。
想到富甲美国的沃尔玛总裁沃尔顿说的话:贫穷者之所以贫穷,往往因为他们只看到脚边的石头和泥坑;富翁之所以成为富翁,因为一抬腿他们就发现脚边的财富。
小小的纸片也能赚钱?!这也是集邮的推动力。不知我能否挖掘脚边的财富?
把当年发行的邮票配齐,再溯流而上,集以前发行的邮票。当时,手头仍不宽裕,便把重点放到信销票的搜集上。过去熟悉的面孔在眼前回放一遍,拿起话筒或信纸一一联系上,报上姓名后,理直气壮地索要各种信销票。因缺乏邮识,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搜集到的实寄封,不问三七二十一,把邮票从信封上揭下来,无端地损毁一些有价值的实寄封。
以邮票为媒,许多失去联系的同学、朋友又有了音信,一枚枚发黄的纸片承载着友谊和信任在空中穿梭。
一次,到泰安开会,某市的一位同学知道我集邮,特地绕道到单位看我,把他与妻子以前情书的信封全部带来,供我挑选。那晚,他讲他的爱情,我说我的邮票,我俩在餐馆里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又结伴到山东泰安参加会议。
是不是我天生就有一颗执着的心,我对数学执着,对唐诗执着,现在,又对邮票执着。搜集信销票一时上了瘾,也小有成获。爱屋及乌,看到老旧信封眼睛也一亮,不会让上面的“宝”轻易从眼皮底下溜走。不过,可以联系到的人联系一遍后,信销票的“进项”每况愈下。随着眼光的提高,也不再满足信销票。便到个体摊位买一套套新票。单位零星发的过节费、取暖费等也不再上交妻子,或部分地上交妻子,留在手头的,不到两天,就变成一枚枚邮票。
实践靠理论指导。留心介绍邮识的杂志,如《集邮》、《集邮博览》等,《集邮》每期必买。知道了邮票里的很多趣闻,懂得了邮票的一些鉴赏和保存知识。
那些日子,茶余饭后,大谈特谈邮票,谈邮票的变迁和历史风云,谈邮票的收藏和保值增值,谈邮票背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小小纸片能透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