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3-11 21: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指导实践。我担心黄曲霉素致癌,见到霉变的花生米就魂不守舍,恐惧伴着强烈的回避反应。首先向黄曲霉素挑战。没找到发霉的花生米,在室外花圃里找到一根发霉发黑的玉米棒,把玉米棒用纸裹着(怕同事发现不解)放到办公桌里侧。开始,心有余悸,坐在椅子上,心里惦记玉米棒,做事三心二意,虎头蛇尾。在椅子上一会儿就累了,与客人说话也词不达意。于是,到外闲逛一会。回来后,症状有所减轻。主动向强迫症挑战,心中不正常感也大大降低。两天后,坐在椅子上忙工作,玉米棒彻底从意识里消失。我不再惦记黄曲霉素,不再惦记癌症。
一天开会,放公文包时,发现会议桌桌肚里有一小堆花生壳,可能还有花生米,还有可能发霉了,不知谁贪嘴留下的。要是以前,肯定会一身冷汗,然后,在坐立不安中忍不住把手伸到花生壳里探寻个究竟。这次,稍微慌乱一下就平静下来。我想到霉变的玉米棒可以不怕,花生壳就更不应该怕,何况花生壳与霉变的花生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袋烟功夫后,我不再想花生壳了。不过,赤面恐怖没有受损,在大脑里变本加厉地跳来跳去。
举一反三,对霉变物品不再那么恐惧了。虽然也有习惯成自然的本能回避反应,但基本不碍事。
其实,去南京之前那么长的时间,我在与强迫和恐怖相处中也找到一些适应的土办法。这些土办法有的与“习以治惊”有异曲同工之效,有的就是“习以治惊”的翻版。如看书时,遇到书上有霉点,坚持不理睬一段时间,心里的恐惧一般会变淡,有时也会消失。但是,这种变淡了的恐惧一般不能保持到第二天。第二天,心情一紧张,一切又从头开始。
看书有这样的规律:看书的前半截时间紧张不安,症状很重,下半截时间相对较轻,临近结束的几分钟症状最轻,有时会消失。有时,我就把临近结束的几分钟拉长成十分钟半个小时,抢回一些损失。不过,拉长的时间以十几分钟为宜,太长就不灵了,而且,还会影响接下来的事(如吃饭睡觉等)。
上课和开会有类似之处,下课或会议结束前,恐怖和强迫会变轻。心里这样想,就是脸红和出汗也无所谓,马上就离开课堂或会议室了。我会利用短暂的时间全力以赴补一些前面拉下的东西。
将课堂、会议室“尾声效应”推而广之,从事某一项事宜接近尾声,症状表现相对减弱,我会抓紧时间,狠狠地“咬”一口。
出差坐汽车也悟出诀窍,紧挨车窗赤面恐怖少。紧挨车窗,脸上有汗,拉开窗玻璃,迎面而来的风转眼把汗吹干。只因这么想,就是不拉车窗,也较少脸红和出汗。
生活、工作、学习中随时都可能出现症状,有的症状举手就可能满足心瘾,在惯性驱使下也极易“举手”妥协。如,一个茶杯一侧有黑灰,突然觉得不顺眼,就顺手把茶杯拿走。这时,大脑要冷静,不可轻率“举手”。这些症状,有的来得快,走得也快,稍微忍忍就过去了。如果动辄“举手”,被“举手”的症状极易固着,并派生新的症状。
当一个症状来袭时,不正面与症状碰撞,也不向症状妥协,而是把症状暂时搁置起来,换一个场景进行另一项活动。活动结束后,再进入症状场景,症状强度往往会降低,有时,甚至会消失。
不理睬症状时,相互对峙一段时间,若症状还不减弱,则有可能加强,症状的乌云越积越厚,还有可能引爆其它症状。这时,适时抽身,换一个环境,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土办法被动适应的多,效果极其有限。心理疏导疗法可以改被动为主动。主动与被动虽然一字之差,效果却大不相同。
当主动向“怕”挑战时,心里已做好了接纳“怕”的准备,在气势上已占先,到“怕”的环境时,“怕”往往缩小三分。“习已治惊”相对容易做到,疗效也容易巩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