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3|回复: 1

强迫症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研讨

[复制链接]

4

主题

15

帖子

0

积分

渐悟自然

积分
0
发表于 2007-8-27 09: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言

强迫症是心病患者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患,这也是由现社会的特征所决定。
现社会的特点中有三高对心理疾患有深刻的影响:即高科技、高速度、高竞争。这种特征下,人们的心态出现了浮动,紧张、急躁、焦虑、疑惑,恐惧、
在最近短短两个月中,笔者就集中接待了四位患者,为此笔者加大了力度,很花费了一番心血、精力,对他(她)们进行帮助、治疗,同时也进行了研究。好在目前暂时可以告一段落,而且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也取得了相应的经验、心得、体会。这是笔者的一大欣慰。这是两年前写的文章所言,现在又有新的案例新的表现不断参与进来,这又不断引起笔者新的思考,从而对原有的文章进行新的补充和修改,继续进行研讨。

一、强迫症的表现

1,强迫思维;有些强迫症患者主要表现在思维上的强迫,明知有些想法是不对的,有问题的,但是就是摆脱不了,一直在脑海中萦回、纠缠不清、挥之不去,也就是钻入了牛角尖,内心冲突重重,痛苦不堪。这是一种强迫思维的强迫症。
2,强迫行为;强迫行为的强迫症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强迫洗手。
3,强迫推理逻辑;再一种表现在逻辑推理上的强迫,这种强迫症甚为特殊,甚为顽固,这种强迫症患者,意识到自己患上了强迫思维症,但对自己的对问题看法、观点则有十足、充分的逻辑推理说明、证明自己的想法、看法是理由十足、相当充分有理的;当他人、甚至是医生向他指出这种认识、这种看法、想法是不对的时,他又会从另一个角度,进行逻辑推理,找出理由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认识是有理由的。从而陷入了强迫的怪圈。
4,似是而非的强迫症:最后一种的“强迫症”表现(主要是行为),是夹在正常与异常之间的行为。可以划入强迫症行为,也可以从强迫症中剔出来,归之于不良个性习惯。例如有一位个体,其开门的习惯行为不是用手,而是用脚跌开门(因为他怕门上有细菌污染手),凡手一接触他认为不洁物品后,就立即洗手达数十分钟到数小时,甚至欲罢不能,她洗完澡从浴缸出来,从不用毛巾将身上水分擦干而将水滴洒满地板,不擦干体肤而穿干衣(他曾在西方国家生活多年)。
二、强迫行为的神经生理机理

正常人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都是由神经支配完成的,如果手足的某个部分神经受到损伤,那么某个部分就会瘫痪,不能动弹。这个神经叫运动神经,远动神经的中枢在大脑顶叶。在运动神经中枢的上面还有最高中枢,这个最高中枢可以称之为心理中枢。这个中枢就是人体最高司令部,就是人的灵魂。所以人的一举一动,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由人的心理,人的思想——人的思维活动所决定、所控制、所指挥。
但有时,运动神经中枢(它也是一级有权的机构,是次一级的司令部)也有不听指挥的“反叛”行为,这时它就自说自话地指挥运动神经做起行为来了,这种行为脱离了心理意志的控制,这个行为就称之为“强迫行为”。
生物个体,经过种系发育演变,和后天长期生活锻炼,有很多行为动作,形成了规范动作,这时它就成为习惯动作,可以自动运作,而不必再耗费人的心思,例如人在行走时,总是习惯地均匀地双脚交替向前迈,双手自然地交替前后摆动。这是因为这种惯性动作,早已深深地刻凿在运动神经中枢的神经细胞中,当然健全的大脑仍然可以作出新的方式运动的指挥,例如,在行走时要求双手同时一起同方向前后摆动。然而这种运动姿势,既非常别扭,而且也极不协调,因而是非常吃力的,也持续不了多久。这个动作主要是用来说明心理指挥行为的例子。也说明,经过长久和深刻印凿在神经中枢的习惯动作行为的牢固性。由此可见,强迫行为的产生和消除其机理同样如此。
人的记忆以及人的行为本事、形式、能力是外界事物通过各种神经:感觉神经(包括触、压、摸、视、听、嗅、闻的神经)、运动神经、内脏(本体觉)神经,将受到刺激的信号传入中枢神经细胞,在神经细胞上留下了印痕后形成的。这些印痕的全部信息经过相互联系、组合、归纳、综合、再组合,这时就形成、变成了人的思维、人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
强迫症者就是在某种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受到了某种外环境的某种负性的、不良的条件刺激物的刺激(而且这种刺激强度大、性质恶、持续时间长)后,在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后,造成的(这种强迫行为,可以比喻为一个黑客程序,它表现的只是破坏,而内在的编程程序要想把它全部破译出来,则并不会很简单。如果不将以破译,就谈不上杀毒。强迫行为同样如此,任何人都看得出这是病态的、异常的行为,然而它之形成、产生的机理之复杂,非心理医生者就难以通晓了。也不是一般的心理咨询者所能把握的。所以找出这种机理就是一种难度,就需要时间,就需要资料)。
××(对×患者回信是的对话),你现在已经知道了你的行为是“强迫性行为”也就是病态行为、非正常心态的行为,这是一个进步!但你还没有正确认识为什么你会产生这种行为,会产生这种心态。所以现在还难以有能力克服它。一旦达到了这种理解,那么离解除它、清除它、克服它的日子就不远了;这种印痕凿刻得是那样的深,那样的隐蔽,所以强迫症者自身很难正确予以认识,以致也很难靠自身的力量予以消除。
但是,强迫症既然是通过这样的机理发生的,那么同样也可以用同样的机理予以消除,即用另一种正性的、良性的、有益的、比负性因子更为强大的、有力的、持久的事物予以再刺激,就是向原有刻凿有负性事件因子的神经细胞输入新的信息,来排除,击退直至最后清除强迫信号,来恢复正常人的正常行为。

二、强迫思维、行为的社会心理机制
心理治疗中的行为判定

人是社会动物,所以人的行为与社会活动密切相关,与人的思维方法、思维认识密切相关。
有些人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傲,有些人则感到苦恼;有些人对他人的行为甚为欣赏,有些则感到厌恶;有些家长对自己子女的行为啧啧称誉,有些则纠正无方……
人的行为表现、方式千差万别,这一来由社会规范所引起,另则与人的认知差异所决定。
就这样一个“行为”问题却有如此众多的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行为是正常的,什么是病态的,是强迫症的行为,其中的道理就得作多方思考。
首先得将“行为”作一个判定,立一个标准。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以暂定将行为作如下的判定:正常行为,病态行为,一般习惯;从社会学角度评判:英雄行为,流氓行为;正人君子,市侩小人;高雅大方举止,低级庸俗陋习……
有的值得赞赏,学习,引为范例,有的则应予批判,鄙视,谴责,禁绝;有的是病态行为,是人的无奈,需要帮助与治疗;凡此种种,大有讲究,值得审视、研究;因此,对行为本身的正确认识,极为重要,否则有失偏颇,将好的视为坏,将坏的看作好,将基本属于正常范围的只是性格上、个性上的缺点、缺陷的行为判作病态行为,将病态行为视而不见,都将会适得其反,带来不良后果。

思维与行为。
思维是内在的心理活动(认识是思维内容之一);行为是外在的躯体动作。
动作较之思维来说要简单得多,动作与思维紧密相连,因此动作都有目的(当然长期日久形成的动作,成为习惯性行为,某些时候也可以变成无意义的习惯动作,这是例外)。所以长期养成的行为,还是一个人个性的象征。可以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上看一个人的个性性格。
“认识”是思维功能,所以认识对行为的形成举足轻重。不同的认识养成不同的行为。
一个人要想培养自己成为一个高雅的优美的举手投足,那是因为这个人的认识中认为那种举手投足是高雅的、优美的,因为那个人想成为一个“高雅”的人,所以就处处学习模仿那种动作。
而长期生活在、流浪在居无定所,食难果腹的无业流浪人员中的人,就会把粗俗、野蛮的行为视为“美”,而加以模仿和“学习”。
所以行为同人的认识是紧密相关的。也可以说先有认识,后才养成习惯动作,成为行为。
对人的行为判定,也与人的认识有关。不同的认识,对不同的行为作出不同的判断。

对自己的行为如何判断,首先得弄清楚、认识,辨别行为好与坏的标准,然后才有能力予以保留或摒弃。对他人的判断,同样如此,不能以个人好恶为标准。没有认识上的标准,只以个人好恶去评定他对人的行为,是不公正的,常常发生错误,错判。

行为、习惯、习俗、个性、性格,首先来自认识,然后长期实践,反复从事一种行为动作导致最终养成一种自然的习惯动作行为,养成为各自不同的个性性格。
这种性格行为是好还是怀,从总体上来说,有社会标准,有道德标准,但就某个人来说也有其各自不同的自我标准,个人的标准则与个人的认识、个人的文化素养有关。

病态行为,虽与疾病有关,但其思维认识上的规律基本也是一致相同的,其行为所以是病态是由于其思维陷入了病态,因其思维成为了病态思维,所以其行为也成为了病态行为。病态行为不单单是认识问题,而是需要治疗的问题,但治疗的重要步骤,认识上的纠治(认知疗法)是重要的步骤之一。
对“病态行为”也必须作严格的区别。不能将一般行为误作病态行为,不能将个性缺点混作病态;病态行为应予温和对待,细心、耐心治疗,不能粗暴,粗暴是雪上加霜;只能慢慢化解,不能急于求成。
不能将陋习误作病态,予以姑息。对陋习必须贬斥,对陋习必要时要用猛药!
对成人与小孩的陋习,也必须区别对待,对小孩要加强教育,要从认识上予以引导,必要时当然也必须强化。对成人,就必须严格、甚至是强制!

2005、05、15


四、强迫症的消除途径及其机理方法、步骤

强迫症的发生形成机理已经明了。因此治疗、克服,也必须按此机理,反其道处理。

1,心理治疗(包括心理疏导、认知疗法纠治)总纲
心理治疗的核心思想就是发挥大脑司令部的正确决策和决心。
强迫行为是生理躯体行为,这种行为看似独立,心理难以控制,其实不然,在深层次上,行为的绝对控制权依然在上层大脑司令部。
情绪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心理现象,情绪是心理与生理沟通的桥梁,良性的情绪:安定的、平静的、松弛愉快的情绪有强大的能量完全控制得了行为,而急躁、焦虑、紧张、恐慌的情绪当然就没有力量控制行为,因而在这种情绪下,常常会发生失常的行为。所以司令部的稳定沉着是最重要的条件。这也就是治疗的第一步首先要化很多功夫去弄清这个道理的理由。
目的是要使司令部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树立起信心、决心以及配合医生采取正确的步骤策略,逐步完成全部的治疗过程,包括强迫症知识的学习过程。
2,分期分阶段清除运动中枢中的劣性刺激痕迹:揩擦、淡化、直至清除,或暂时封闭、取代、抑制。
强迫症之顽固地表现,久久不肯消退,是因为在脑海神经中枢中有一个被刻凿得很深的印痕存在,所以要治愈它就必须把这个印痕清除。清除的难易早晚,与刻凿时间的久长以及刻凿的深度有关,越是很早刻凿下去的,存在的时间越长,或发病当时刺激极其强烈所以刻凿的痕迹极深,那么清除的难度相应就要大,清除的时间同样要久。清除的办法也就要多种多样。这好像清除物体上积聚很深的的油腻污垢一样,得化力气慢慢仔细揩擦,先使其淡化,直至最后清除,且又不伤物体原件。如果确实污垢很重很深,想立马清除难度很大,清除的时间花费比较久,那么采取一些临时措施,暂时将其表面予以遮盖、封闭、抑制,以使物件仍能正常使用,则也是一种可行的措施。
因此强迫症的治疗方法、治疗步骤可以按这样一个步骤、机理进行制定。
其具体的辅治疗助措施有:

(1)药物治疗
强迫症药物治疗近10年来研究证明,有一小组抗抑郁药对强迫症有效,如氯丙咪嗪和多虑平,但这类药因副作用较大,已日趋淘汰。
近年发现百忧解等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有抗强迫作用,且副作用很小。虽然强迫伴抑郁症状者被认为最为适合药物治疗,但疗效并不限于有抑郁的强迫病人,大约50%的强迫症对药物治疗有效,药物治疗应视为整体干预的一个成分,和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结合起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步骤。
安定。安定是一种药性比较平和,副作用较少的药物,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心理情绪在药物作用下暂时获得安宁。一个烦躁的心情,使人极其不舒服,甚至坐立不安、 焦虑万分,头痛心慌、饭食不香,思绪纷繁、思维混乱;如果能使其暂时得到安宁,理 智得到清醒,为进一步的治疗增强了信心是有帮助的。所以在某些场合,强迫行为可能 即将来临或即将发作时,或正在发作而难以一时恢复或难以控制时,可以临时服用。如 果一时脱离不了诱之发作的环境,也可以短期服用。但一旦症状改善必须停服,以免发 生耐药性等副作用的产生。
(2)行为训练:(具体操作详附件)
①深呼吸法,增加大脑供氧,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然后再对话,
②脱敏法这个步骤 包括两个内容:1,脱敏;2,训练、锻炼。
③疲劳法
(3)意志、毅力、耐心的培养
(4)个性完善

五、思维定势在心理治疗中的地位

什么是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指思维在形式上常常采用的、比较固定的甚或是相对凝固的一种思维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内容;或有人名之为:“定势思维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思维定势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以说思维定势是思维的惯性,或思维的惰性。
思维定势在人的思维能力上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是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累积下来的经验和形成自己独有的对世界、对客观认识、认知的规律、途径。所以思维定势具有明显的个体性。
思维定势既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也有它的负性一面。这主要看每个个体如何对待自己/和认识自己的思维定势,是自觉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自己的思维定势,还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思维定势这一规律及其利弊。
正确的思维定势是动态的,辨证的。

人生活在运动的社会中,生活在时时刻刻变化的世界、环境中,因此人的思维内容、规律、模式,是随着社会的变、世界的变、环境的变而变,随着科学的变而变,科学的进步而进步。尤其是现当代的高度科学发达的社会,思维学是一个新兴的前沿的科学,关于“思维定势”这一重要内容和规律将会有更新的概念需要加以认识和研究。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和科学内涵的思维逻辑、推理、定式的“定势”,有助于加速人对世界的认识和对事物的认识接受,有助于更快掌握客观规律,有助于对复杂事物的驾轻就熟的解决速度,有助于对事物的解题处理能力,
反之,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科学内含的逻辑、推理、定式的思维定势,则有害于事业的发展,工作的开展,对事物的判断常常错误百出,认知偏离常态,工作上常常失败,生活上处处碰壁,学习成效低下,考试、考核常常错题,甚至百思不得其解;思维被引入歧途,心理处于困惑状态,矛盾重重,焦虑百结,分不清错对,虽有时明知是错,但又常自以为是,纠缠纷杂,从泥淖中无力自拔,痛苦非凡。这也就是思维定势在作怪。

思维定势不是天生的,思维定势是后天不断的学习积累、长期的生活经历、甚至是宝贵的人生实践中的经验累积中逐渐获得养成的。
定势同时也与人的个性性格发生发展有关。也可以说与人的神经类型有关。反应灵敏,转换迅速,定势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换而俱进;会时时检验自己的思维定势的错与对而加以修正。因此这种性格的人,其定势随着时代俱进,时时更新;而个性性格拘泥,墨守成规,呆板、迟钝,其定势形成后,常容易凝固、刻板、难变。
定势也与外环境的强度有关,与心理状态有关。良好的外环境,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大脑神经的内环境(程序处在最良好状态)稳定、有序、敏捷,运行效率非凡,这时就容易吸收新的知识,更新自己的思维,改变既有的定势。
反之,恶劣的外环境,紊乱的心理状态,以及遭受特大的外环境的打击、刺激、挫折,心理状态进入、处于极其恶劣境地,这时固有的、有缺陷的个性和认知上的方向误导,其心理定势不仅不能与时俱进和更新,反而成为化解挫折,消除刺激的阻力,甚至变本加厉造成对心理的伤害,成为病态思维的病根,祸根……
这时,“心理定势”就成为心理疾患、心理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一个关键的关节点。

心理疾患,尤其是强迫症患者,其行为上之所以强迫,主要是在其意识意念中的不正常的、偏离了正常常规的思维方法、凝固不变的思维定势在作怪。
行为是躯体的、有神经指挥的动作。人体之动作——肢体活动——绝大多数都是有目的的,因此是有意识的行为。当然也有一些习惯动作,不一定有什么目的。但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的话,那么这是一种潜意识在发生作用,同样与心理意识有关,只不过显意识不感觉而已。
强迫症者的强迫性动作,完全是在意识支配下、指挥下的行为。所以这种强迫行为,实质上是一种强迫意识、强迫思维在作怪。要想克服、改变、改正这种强迫行为,关键在于解决强迫意识和强迫思维。由于思维定势的作用,或思维的惯性、惰性,这种定势有相当的顽固性,想改变它谈何容易,这就是强迫症治疗的难度、难点所在。
所以强迫症的治疗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是需要时间、需要步骤,分阶段稳步渐进。
首先第一步,要让患者懂得思维定势的道理、意义、理论;要弄清楚这种强迫行为与思维、意识的关系,以及思维定势与强迫症的关系。
其次要了解认识自己强迫行为是否有思维定势在起作用。
第三,反视检视自己的个性性格特点以及分析认识个性性格在强迫症发生形成上的关系。

一旦这些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强迫行为和强迫恐惧心理的阴影消除已为期不远。

2004-7-7日初稿




附件:行为训练操作方法
深呼吸法

呼吸方式(如腹式呼吸)与情绪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加强呼吸(如深呼吸、喘粗气等)能使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己的理性改变自身的心理情绪。加强呼吸的实质就是体内吸入并利用更多的氧气。
在消除不良心理情绪时,应理性作引导,呼吸作动力。要有意识地把氧气、把劲用在消除不良心理情绪上(可想象“,用力象擦黑板一样把不良心理情绪”意识在头脑中擦去)

操作方式:
单独一人在房间(空气宜良好),站直身体(放松),心情平静、轻松,头可微抬,不去想任何事或尽量设法回忆愉快的往事,并面露微笑,这些可以称之为“调整状态”。调整好状态很重要。那种头脑一片混乱、似想非想的近乎停滞的状态是应该尽力避免的。
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先吸后呼,缓慢自然,放松,不要闭气。如果感觉过时,中间可以恢复一帮平静呼吸片刻,然后再开始深呼吸……如此反复持续十分钟左右作为一节。
深呼吸操作可以在两种场合进行,一种是每日定期定时(时间根据个人的生活工作条件安排)进行;一种是在强迫症发作时进行,达到症状缓解为止;这时就不强求持续时间。

不良的心理情绪是由头脑中的不良刺激物造成的,造成大脑大量的损耗,致使情绪受累,心情恶化,深呼吸补充了大量氧气,使头脑恢复清醒理智、和力量,加强了与劣性刺激的对抗,直至把它清除。
生理学知识告诉人们,思考会使大脑消耗掉大量氧气,所以应供给大脑更多的氧气。传统所说的“思虑成疾”就表明了这么一回事 。一般来说,只有(基本)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才有可能较易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理智的选择。如在有较强烈的欲望、或厌恶感、或头脑发热、发怒、烦躁等情况下,很难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理智的选择。只有把理性认识与“加强呼吸”相结合,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在有些时候,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会产生一些诸如“烦躁”之类的不良心理情绪,他们遮住了我们的理性之光。所以一般来说,不是必须立即做出判断的比较重要的事情,应尽量首先消除那些不良心理情绪,这样才更有可能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理智的选择。
深呼吸就是这种方法、就是这种机理。


脱敏法

1,脱敏;2,训练、锻炼。
脱敏的原理和方法是:对有过敏的事物,在一定的保护条件下,对该事物进行渐次的、小量的接触(而不是回避),这样使之逐渐适应,然后再逐渐增加接触频度和接触的量,直至最大的量也能适应时,这时就可达到完全的适应。这就是脱敏。
脱敏的初期,仍然会出现强迫表现,但由于接触量小、少和接触时间短暂 ,而且经过前一阶段的治疗,认知有了提高,知道了强迫症的病因来源,也认识了自己个性 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因此对再次诱发强迫症状时,心理已经有了准备,所以出现的症状就轻而少,控制和恢复也就容易的多。再次履行脱敏措施时,就会更轻、更小,更容易控制和恢复;如此反复循环脱敏,最后就达到不再发作。
训练和锻炼:经过治疗,强迫的症状暂时得到了控制,但仍心有余悸;因此一旦在某些情景时或发生刺激时,症状仍会发作。所以在症状缓解后,还要主动设法 迎上去进行锻炼、进行训练 ,而不是逃避。虽然这种训练、锻炼,仍然迈步艰难,这时就需要意志和毅力,用意志和毅力去坚持。与此同时,进行技巧学习(指社交能力,以及接触“领导”人员等……),仔细观察他人的技巧和方法,持之以恒,不但克服了强迫症,而且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
这就是这一阶段治疗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阶段巩固前一阶段的疗效仍十分重要,不能掉以轻心!!!

(3)疲劳法
某些强迫行为,如果在特定条件下,例如有很多空闲时间等等,那么干脆就持续做下去,不去抑制它,甚至故意加强做,直至做到疲劳为此。用此来对抗强迫,就成为一种逆反治疗,以强迫对抗强迫,从而有些患者也会引起思维观念的改变,而逐渐克服强迫。
但疲劳法需要意志支持,因为疲劳法是很辛苦的,一方面要忍受这种方法的折磨、忍受折磨的痛苦而听之任之,让其自由发展,一方面要求自己把精力思想转移到别的地方、别的事情上去;这样如果没有意志毅力,就很难坚持,难以坚持,就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如果用意志和毅力予以坚持,那么这种强迫感受的思想,达到一定的时日,就会适应,因为适应,习以为常,而不再感到有强迫的苦恼感受;这时也就是痊愈的时候了。
(4)橡圈厌恶疗法,即在左手腕上套橡圈,要求当出现强迫观念时,即拉弹橡圈至有痛感,并计算拉弹次数,直到强迫观念消失为止。每日并需作记录。结果第l周每天出现上述强迫观念3~6次,每次拉弹橡圈前3天是30~50次才消失,后3天拉弹3~5次即可消失。第2周每天出现强迫观念平均2次,拉弹橡因2~5次即消失。第3~6周,乎均每天约有一次强迫观念出现,拉弹橡圈5~10次即消失。从第9周起强迫观念不再出现,橡圈亦脱掉,偶有轻微关于性的想法,能很快自己控制而消失。以后追踪观察3个月,强迫症状无复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

帖子

0

积分

渐悟自然

积分
0
发表于 2007-8-27 10: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楼主指点 但我有个疑问 橡圈厌恶疗法中说用橡圈拉弹真的能让思维不在停留在强迫观念上吗 人的思维是自由的 疼痛就能制止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