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hadowl

有强迫抑郁的朋友都去读读 克里希那穆提 吧。

[复制链接]

0

主题

5

帖子

0

积分

渐悟自然

积分
0
发表于 2007-6-8 13: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生活--弟子与师父  
「你知道,我曾经告诉你我是某个师父的弟子。」他以这句话起头:「你认为我是怎样的人?我真的想知道你如何待这件事。我属於一个你了解的社团,那个代表内在世界领导者的外在领袖、或者是我们称之为师父的那种人告诉我,因为我为社团所做的事,我已经变成了一个弟子。他们对我说在这一世我有机会成为第一级的新成员。」他非常认真的看待这一切,我们也为此做了一番讨论。  

  当一个人对世俗的荣誉已经有点漠不关心时,任何形式的报酬都是非常令人高兴的,特别是所谓的灵性报酬。或者当一个人在世俗没有非常成功时,他被一个可能有高度灵性发展的人特别选上、并且可以归属於一个团体,是很令人高兴的。那麼一个人就成为了远大理想的团队工作的一部分,而自然的他也必须以他的顺从来回馈,因为这种事需要牺牲。如果那不是一种报酬的话,也算是一个人灵性进步的象徵了;或者,就像在一个运作良好的组织中,为了刺激一个人做得更好,就会告知他目前他的效率如何。  

  在一个成功被尊崇的世界中,我们会了解并鼓励这种个人的进步。但是要别人来说你是某个师父的弟子,或以为你是他的弟子,显然会导致许多剥削的丑陋形式。

  不幸的是,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都对他们之间的关系得意洋洋。这种自我安慰被视为是灵性的进步,特别是当在弟子与师父之间有个中间人的时候,当师父住在不同国家时,或者师父是无法接近的,或者是你无法与他有直接的接触时,这种事会变得丑陋与粗鲁。这种不可接近的性质与缺乏直接的接触,变成了自我欺骗以及伟大但孩子气的幻想;这些幻想被那些狡猾的人、被那些追求荣耀与权力的人剥削了。  

  报酬与惩罚唯有在没有谦卑时才会存在。谦卑不是灵性练习和否定的结果。谦卑不是一种成就,它不是一种要被培养的美德。被培养的美德就变成不是美德了,因为那样它只不过是另一种成就的形式,只不过是一种纪录而已。被培养的美德并不是自我克制,而是一种负面的自我主张。  

  谦卑不会察觉到优越与卑劣的差别、师父与弟子的差别。只要师父与弟子之间有差别、真相与你自己之间有差别,就不可能有了解。在真理的了解之中,是没有师父与弟子的,也没有高下之分。真理是由一个片刻接著一个片刻得来的了解,而没有过去的负担或残渣。  

  奖赏与惩罚只会强化自己,那会否定谦卑。谦卑处在现在,而不是在未来。你无法变得谦卑。这种「变得」是自我重视的延续,它会在练习美德当中隐藏自己。我们想成功、想变成的意志是多麼强烈啊!成功与谦卑要如何放在一起呢?然而那正是「灵性的」剥削者与被剥削者追求的,而在其中则有冲突与悲惨。  

  他问:「你的意思是说师父不存在,而我成为弟子只是一种幻象、假象吗?」  

  师父存不存在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那种事对剥削者、神秘学校、神秘社团是重要的;但是对一个寻找会带来无上快乐之真理的人来说,这个问题是完全无关紧要的。苦力对於富人、就像弟子对於师父一样的重要。不论师父存不存在,不论初学者、弟子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之间有没有差别,那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要了解你自己。没有自我的了解,你用来推理的思想是没有基础的。不先了解自己,你如何能了解真理呢?没有自我了解,就无法避免产生幻象。别人说你是这样或那样的人,而你就接受了,这就是一种孩子气的想法。要小心那些提供你这个世界或另一个世界之奖赏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0

积分

渐悟自然

积分
0
发表于 2007-6-8 13: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生活--富人与穷人  
天满是炎热而潮湿的,大城镇的吵杂声充斥在空气之中。海面吹来的微风是温暖的,还带著焦油与汽油的味道。水面远方的红色落日仍然不服输的发出著热气。挤满房间内的一大群人现在都走掉了,我们也离开室内走到了街上。  

  鹦鹉们像绿色闪电般的回到了它们的栖息之处。在清晨它们会飞到北方,在那里有果园、绿地与空旷的乡野,到了傍晚它们会回到城市中的树上过夜。它们的飞行永远不是平滑的,而是总是横冲直撞的、吵闹的、闪亮的。它们永远不会像其他鸟儿一般直直的飞,而是永远忽左忽右、或者突然落到树上的。它们是最鲁莽的鸟儿,但是它们红色的喙是多麼的美,它们金绿色的身躯正是阳光的荣耀。而沉重、丑陋的秃鹰则盘旋在空中,然后降落在棕榈树上过夜。  

  有个人吹著笛子走了过来,他看来像是个仆人。他走上了山丘,仍然在演奏著,我们则跟随著他;他转入了侧面的巷子,但一直没有停止演奏。在吵杂的城市中听见笛声是件奇妙的事,而这笛声却穿透了人们的心。笛声非常美,我们远远的跟著吹笛人。我们穿过了几条街,来到了一条更宽、更亮的大街。再往前一点,有一群人盘腿坐在路边,而吹笛人加入了他们。我们也加入了他们;当他演奏时我们都坐在他的旁边。他们大部分是司机、仆人、守夜者,还有几个小孩和几只狗。有几辆汽车经过,其中一辆是由司机驾驶的;有一位女士坐在里面,她单独一人、打扮得很美,车里开著灯。另一辆车停了下来,司机走出来与我们一起坐下。他们愉快的聊天、比手划脚的谈笑著,但是笛声一直不受影响,这是个非常欢乐的场合。  

  之后我们离开他们,走上了一条通往海边的路,途中经过了灯火通明的富人们的房屋。富人们有一种独特的气味。富人们不论多麼的有文化、谦虚、守旧与圆滑,总是有一种令人费解的疏离,那种不可侵犯的冷酷是很难被打破的。他们不拥有财富,而是被财富拥有,那是种比死还难过的事。他们为自己的仁慈自夸;他们认为他们是财产的保管人;他们有慈善事业,他们捐献;他们是制造者、建设者、赠与者。他们建造了教堂、寺庙,但是他们的神属於他们的金钱。世界上有这麼多的贫穷与堕落,一个人必须非常厚脸皮才能成为富人。他们之中有些人会去质疑、争辩、寻找真理。对於富人和穷人来说,要找到真理是极为困难的。穷人渴望成为富人、有权势的人,而富人已经陷入了他们的行为造成的网子当中了;然而他们两者的信仰与行为都是差不多的。他们不只对市场投机,还对终极的事物投机。他们玩弄这两者,但是唯有这些东西在他们的心中,他们才会成功。他们的信仰与仪式、他们的希望与恐惧与真理无关,因为他们的心是空虚的。外在显示得越丰富,内在就越贫穷。  

  抛弃世俗的财富、舒适与权位相对来说是件简单的事;但是要把渴望成为什麼的欲望放在一边,需要很大的聪明与体会。要了解真理,财富赋予的力量是一种阻碍,天赋与才能的力量也是。这种特殊的自信显然是自我的活动;虽然很难,但这种自信与力量还是可以被放在一边。更微妙的、更被隐藏的是渴望成为什麼的驱动力。任何形式的自我扩张,不论是透过财富还是美德,都是一种冲突的过程,并且会导致敌意与混乱。一个想要变成什麼的头脑永远无法得到安详,因为安详并不是练习或时间的结果。安详是一种了解的状态,而想要变成什麼却会否定这种了解。想要变成什麼创造出了时间感,而时间感其实是在拖延了解。「我将成为什麼」是一种自我重视产生的幻觉。  

  大海就像城市一样的骚动不安,但是它的骚动不安有其深度与实际。傍晚的星星出现在地平线上。我们走了回去,中间还经过一条挤满了巴士、汽车与人群的街道。有一个人赤裸的睡在人行道上;他是个乞丐,他精疲力尽而且营养不良,很难叫得醒他。再往前则是公共花园的绿色草地以及亮丽的花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8

帖子

785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785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16: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新认识你自己》-克里希那穆提

没有任何向导  

多少世纪以来,人类就不断设法超越自己,超越物质世界
的幸福,向往所谓的真理、上帝或实相那种无限的境界,或
不受外境、思想及人类的堕落所影响的存在.


  人时常会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生命到底有没有任何
意义?触目所及尽是残杀、暴乱、战争,连宗教、意识形态和
国家都在不断分裂中.面对一片混乱的生命景象,人类不能
不沮丧地扪心自问:我该怎么办?所谓的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
事?人类到底有没有出路?


  遍寻不着那冠以千名的无名本体,只得另谋出路,培养自
己对救主或某种理想的信念,而这份信念迟早也会酝酿成暴
力。


    我们在所谓的“人生”这个永无安宁的战场上,根据自己
成长的社会背景,不论是专制社会或所谓的自由社会,订下
行为的规范。这些规范也许是印度教的,也许是基督教的,我
们一概接受它们作为我们的传统。我们期待某些人告诉\'我们
是非善恶的标准,然后恪守力遵,我们的言行思想因而变得
机械呆板,时常不假思索便自动反应。这些现象在我们身上
都是显而易见的。


    多少世纪以来,我们被我们的老师、尊长、书本和圣人用
汤匙喂大。我们总是说:“请告诉我,那高原、深山及大地的
背后是什么?”我们总是满足于他人的描绘,这表示我们其实
是活在别人的言论中,活得既肤浅又空虚,因此我们充其量
只是“二手货”人类。我们活在别人口中的世界,不是受制于
自己的个性和倾向,便是受制于外在的情况和环境,因此我
们只是环境的产物,我们不再新鲜,我们从没有为自己发现
过什么东西,我们的心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原创的、清新的和
明澈的。


  在宗教发展史上,我们不断听到宗教家的保证一一只要
举行某些仪式、诵念某些祷词或咒语、认同某些形式、压制
欲念、控制思想、升华我们的热情、限制口腹之欲、疏导性欲
等,身心饱受这些磨练以后,就能在这渺小的生命之后,觅
得某项至宝O这正是上百万宗教人士世世代代所行之道O有
些人退隐于沙漠或山洞之中隐修,有些人托着钵一村一镇地
乞食流浪,另外有些人则群居一处组成修道院,强迫自己的
心智臣服于某种既定的模式O但是一颗受尽折磨而四分五裂
的心,一个只想逃离一切干扰的心,它既舍弃了外在世界的
一切,又被规范及服从磨得迟钝不堪,这颗心就算花再长的
时间寻找,找到的也只是一个被自己扭曲之后的东西。

  在这焦虑不安、充满罪恶、恐惧及竞争的生存领域背后,
如果我们还想探索究竟有没有其他的境界,就必须彻底改变
方式。传统的方式是由外围向内包抄,通过时间、修炼和压
离,逐渐才能开花结果,才能培育出内在的美及爱。然而事
实上,这种方式反而使人变得更加狭隘、琐碎而低劣,就像
剥春笋般一片一片往内剥;曰复一日,年复一年,也许明天’
也许下辈子才能看到结果。等到这个人终于捣入核心,才发
现那里空无一物,只因那颗心早已被磨得无能、迟钝而又麻
痹了。


    既然如此,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能够直接从核心爆发出来?
    这个世界一向习惯遵守传统的途径,我们不假思索地追
随别人所担保的无忧无虑的精神生活。我们大多数人都反对
暴君式的专制政体,内心却接受了别人的权威或专断,允许
他们来扭曲我们的心智和生活,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因此
如果我们开始全盘拒绝,不是在思想上,而是在实际行动上
拒绝所有的宗教权威,所有的礼法、仪轨和信条,我们立刻
会发现自己陷入了孤立状态,与整个社会为敌,而不再是受
人敬重的高尚人士了。人们只要一涉及面子问题,就不可能
接近那无限的、不可臆测的实相了。


    你一旦开始主动否决那绝对错误的传统途径,你就上路
了O如果你的否决只是被动的反应,你就陷入了另一种模式
的陷阱中。如果你只是在思想上告诉自己:这种否决的说法
不错,却不付诸行动,你也不会有任何进展。但是如果你否
决它,是因为你智慧清明,身心自由而无惧,并且认清了它
的愚蠢和不成熟,虽然如此,你仍然会面临内在和外在的困
扰与不安,不过你毕竟跳出了“面子”的陷阱。人生的第一课
就是不再追寻。只要一有追寻的念头,你就沦人了橱窗浏览
的行列了。
   
  究竟有没有上帝、真理或某种超越的存在(不论你如何称
呼它)?这问题是无法从书本、神职人员、哲学家或救世主那
儿寻得答案的。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东西可以为你解答这个问
题,因此你必须先认识自己。由于完全不认识自己,人格才
不成熟,所以认识自己便是智慧的开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8

帖子

785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785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16: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究竟有没有上帝、真理或某种超越的存在(不论你如何称
呼它)?这问题是无法从书本、神职人员、哲学家或救世主那
儿寻得答案的。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东西可以为你解答这个问
题,因此你必须先认识自己。由于完全不认识自己,人格才
不成熟,所以认识自己便是智慧的开端O
  那么,你自己,这个身为人的你究竟是什么?我认为,人
及个人两者是有差别的O“个人”只是局部的存在,他存在于
某个国家,属于某种文化、社会及宗教,“人”却不是局部的,
而是普世性的存在。一个人在广大的生命领域中,如果只把
自己局限在某个小角落,他就和整体脱节了。因此,我们应
该谨记在心,我们是在讨论整体而非局部,因为只有在整体
之内,局部才能找到归属。相反,在局部之内,个人是找不到
归属的。所谓的“个人”只不过是个受限、不幸而又饱经挫折
的渺小生命,他对自己所信奉的神祇及传统已经心满意足但
是身为一个“人”,他关怀的却是整体人类的福祉、不幸和困
惑。
  我们人类在百万年的历史里,一直都在贪婪、嫉妒、仇恨、
焦虑和绝望中打转,虽然偶尔进发出了一点欢乐和深情O我
们是仇恨、恐惧及温柔的奇异混种,我们同时兼具了残暴及
和平的特质O外表上,我们已经从牛车进步到喷气式飞机;在
心理上,个人并未改变多少,而就是这群“个人”创造出了今
日的社会结构。外在的社会结构,就是人际关系心理结构的
成果,而个人则是整体人类的经验、知识和行为的总结O每
一个人部是过去历史的库存,因此个人就是整体人类。人类
的历史就写在我们身上。

    生活在这充满竞争的文化背景下,你总是活在权势、地
位、名望、成就及其他种种的欲念之中,好好观察你的内心
以及周遭的一切,观察你引以为傲的成就以及你称之为人生
的整个范畴,在每一种形式的关系中都充满着斗争,不断滋
长着仇恨、敌意、残暴和永无止境的战争。
  这种人生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因为不了解这巨大的生存
竞争,我们自然会恐惧不安,于是就想尽办法逃避它。我们
也害怕不可知的事物,害怕死亡,害怕吉凶难!、的未来O我
们既怕已知的,也怕未知的,这就是我们的例行生活,里面
没有出路。于是各种形式的哲学和神学应运而生,然而这一
切充其量只不过是逃避现实的方法。
  战争、革命、改造、法律、意识形态都只能带来外在的改
变,却丝毫不能改变人类和社会的本质。活在这恐怖丑陋的
世界中,我们不能不问:这种建立在竞争、暴力及恐惧之上
的社会,到底有没有转机?如果我们撇开理论,不谈理想,而
只是实事求是地活着,让我们的心变得清新无邪,那么是否
能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我想,作为人类的一员,不论生活
在世上哪一个角落或属于哪一种文化,都必须为当前的世界
情势负起完全的责任O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此共识,新世
界才有诞生的可能。
  我们每一个人对于每一场战争都有责任,因为我们生
活中的侵略性、我们的自私自利、我们的宗教信仰、偏见
和理想,都促成了分裂。而且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地助长社
会的斗争、分歧、丑恶、残暴和贪婪,因此我们对于这个
世界的混乱和不幸都有一份责任。除非我们能够明白这一
点,就像明白自己正在挨饿和受苦一样,我们才会开始采
取行动O
    要创造一个截然不同的社会,个人到底能做些什么?或
者,你和我到底能做些什么?这是一个相当严肃的问题。我们
究竟有没有可以效力的地方?我们能做什么?有人能为我们指
出方向吗?确实有些人已经告诉过我们了,就是那些所谓的宗
教领袖们,大家都认定他们更了解这些问题,因此情愿被他
们捏拿塑造成一个新的模子,结果却没有多大的改变,于是
饱学之士又教给我们另一套方法,其效果也不彰。
    我们常听人说,所有的道路都通向真理,你走印度教的
路,他走基督教的路,最后他们都会相遇于同一座门前。仔
细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合理的。其实真
理根本是无路可循的,而它的美也就在于此,因为它是活生
生的。一个死的东西才是有路可循的,因为它是静止不动的。
但是如果你知道真理是活的,互动的,不驻留的,既不在佛
寺、教堂里,也没有任何宗教、上师或哲人能领你到那儿去,
那时你才会明白,这活生生的东西就是你的本来面目一一你
的愤怒、你的残忍、你的凶暴、绝望、痛苦和悲伤。能认清这
些就是真理。只有学会如何去观察生活中的这些真相,你才
可能了解真理O你是无法透过空想、文字障、期望或恐惧而
得到它的。
    因此,你不能依赖任何人,事实上并没有向导,没有老师,
也没有权威,只有*你自己一一你和他人,以及你和世界的
关系一一除此以外,一无所恃。你一旦了解了这个真相,很
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因绝望而生出玩世不恭的犬儒心态,
二是从面对现实中认清:没有任何人,而只有你才能为这个
世界、为自己、为自己的想法、感觉、行为负起全责,然后所
有的自怜才会消失。通常我们总是怪罪别人,这其实只是另
一种自怜的形式罢了。
  那么,在没有任何外界的影响、没有信念,也没有被惩罚
的恐惧之下,我们能不能从自己的本质和内心里产生突变?我
们可能改变我们的残暴、好强、焦躁、恐惧、贪婪、嫉妒以及
构成今日社会的所有劣根性吗?
    我应该在此先声明清楚,我并不是在陈述哲学或神学的
观念,所有的观念对我而言,都是极其愚蠢的。人生哲学并
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观察日常生活中确实在发生的事,不
论是内在的或外在的。如果你仔细观察和检查眼前所发生的
种种,你就会发现一切都是建立在理念上的,而理念并不能
涵盖整个存在的领域,眼前只是其中的一个局部罢了,不论
我们如何灵巧地把它们凑合在一块儿,不论多么古老、多么
传统,它们仍然是存在的一小部分,而我们必须面对的却是
生活的整个领域。如果我们再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开始明白,
其实过程并没有内外之分,只有一个过程,那就是整体性的
发展过程。内心的活动表现于外,而外在的反应又源自内心。
对我而言,能有这种观察力,就已经绰绰有余了。如果我们
懂得如何观察,所有的事都能一目了然,而观察并不需要哲
学或上师的指导,你只要看就对了O
    你能看得出这整个情况吗?不是嘴上说说罢了,而是真正
地看到。你能顺其自然地改变自己吗?这才是问题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8

帖子

785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785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16: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能否彻底从精神上改变自己?
  我不知道你对这种说法会作何反应?也许你会说:“我并
不想要改变!”许多人确无此意,尤其是那些在社会地位及经
济上相当安稳的人,或是坚持某些教条,已经接受自己的现
状,只准备做些小小修正的人,因此上述这番话并非针对他
们而说的。也许你会委婉地推辞说:“那太难了,对我可能不
适用o”那么你已经画地自限了,你不再追根究底,我们这番
谈话便可到此结束。也许你们中间有另一群人会说:“我已经
知道我的内心需要一番彻底的改变,但是我该怎么办?请你为
我指出一条路o”如果你这么说,这表示你所关心的并非“改
变”这件事,你并不想彻底革新,你只想寻找一种能带来改
变的方法或制度罢了O
  如果我真的愚蠢到给你一套制度,而你也愚蠢到全盘接
受的地步,那么你就仍然在模仿、顺从与接受,在自己的内
心树立另一个权威O这个权威和你之间又会再发生冲突,因
为你觉得必须按照权威所说的去做种种事情,却又感到力不
从心,你自己独特的个性、气质及内在的压力,不断与你认
为应该服从的那套理论互相冲突,因而产生了矛盾。于是你
陷入了两面的生活,一面是制度告诉你该做的事,另一面则
是你每日的实际生活。其实,你之为你才是真实的,而不是
那意识形态,但是你如果向它臣服了,你就不得不压抑自己。
如果你老是按照他人的标准来认识自己,你就永远停留在做
“二手货”的人类。
    “我愿意改变,告诉我该怎么做?”这话听起来非常热忱认
真,其实不然O事实上,他正在期待一个可*的权威为自己
带来内在的秩序。但是外在的权威真能带给人内在的秩序吗?
实际上,从外在强制下得到的秩序,反而助长了内在的不安。
这个事实并不难理解,但是你能否把它应用在生活上,使你
的心不再投射任何权威,不论这个权威是书籍、老师、丈夫、
妻子、父母、朋友或社团O我们一直都在某种假定的模式下
运作,而这个模式就变成了意识形态和权威。如果你能识破
“我该怎么做”这个问题背后想建立的一个新的权威,你就彻
底结束了你与权威之间的瓜葛O
    让我再讲得明白一点。假设我已经从生命的深处看到了
改变的必要,而且也不能再依赖任何传统的途径,因为传统
使人懒散、被动和臣服,我又不可能找人来帮我改变,即使
是老师、上帝、信仰、理念等外来的压力或影响都无能为力,
那么,接下来呢?
  首先,你能不能拒绝所有的权威?如果你能办得到,就表
示你已经不再恐惧。然后又会如何呢?如果你拒绝那些已经在
你心中存在好几个世代的传统谬误,如果你抛弃所有的包袱,
然后会怎么样?你自然会感到有更多的能量释放出来,你会发
现自己有更多的能力、动力和更大的热情及活力。如果你没
有这些感觉,那表示你还没有扔掉那些包袱,还没有丢掉那
死气沉沉的权威。
  你一旦将其抛诸脑后而重获生命力,就不会再有任何恐
惧了。你既不怕犯错,也无惧于是是非非,这份活力的本身,
岂不是最大的突变?我们如果想见到真相就必须具有无穷的生
命力,但是内心的恐惧却把这股活力消耗了。如果我们能将
各种形式的恐惧抛诸脑后而重获生命力,那么这股力量的本
身就能带来内在的突变,你甚至根本不必再费任何力气了。
    因此你只有*自己了,真正有意革新的人必定会面临此
种情境。当你不再向任何人、物求助时,你就有了主动发现
的自由O何处有自由,何处就有活力。在真正的自由中,是不
可能产生错误的。自由和反叛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在自由
之中,没有所谓的对或错。如果你真的自由了,你的行动就
是由存在的核心出发的,因此无忧无惧;只有无惧,才能勇
敢地爱;有爱就能随心所欲了。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先认识自己,但不是根据我或其他
分析家、哲学家的观点。如果我们还是根据别人的标准来认
识自己,那么所认识的就只是“他们”,而不是“我们”,因此
我们应该认识的就是自己的真相。
    认清了我们无法依赖外在权威来改造自己的心理结构之
后,我们还得面临更大的考验,那就是我们必须摒弃自己内
心的权威,那些由自己的经验所累积的意见、知识、观念及
理想。昨天的经验教你一些事情,所教的就成了新的权威;昨
天才建立的权威和流传千年的传统是同样具有破坏性的。要
了解我们自己,不需要任何昨日的成千年以前的权威,因为
我们是活生生的生命,是永远在变动、流动而永不止息的。如
果我们透过昨天已死的经验来看自己,我们就看不见那活生
生的进展,以及那些活动的美和本质了。
    只有死于昨日种种,才能使你从内在及外在的所有权威
中解脱,你的心才能时时年轻、新鲜、天真无邪、充满热情活
力。只有处在这种心境中,人才能观察和学习。要达到这种
境界,你需要极大的觉察力,需要对自己内心活动的觉察力。
你只是觉察不去纠正,也不指示它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
为你一纠正它,便树立了另一个权威及督察。
    现在让我们一块来检视自己,这并不意味当你阅读时有
一个人在旁边解说,也不是要你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解说,而
是要一起进入心灵最隐秘的一角去探索。要进行这项旅行,最
好轻装上路,千万别携带我们搜集了两千多年的家当一一那
些观点、偏见、结论等的包袱。请忘却你对自己的认识,也放
下你对自己的看法,我们要好似一无所知地开始。
  昨夜还是暴雨倾盆,此刻已经雨过天晴了。今天又是崭新
的一天,让我们迎接它,把它视为仅有的一天。让我们摆脱
昨日的记忆,步上新的旅程,开始真的去认识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8

帖子

785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785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17: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悦又是什么?


你知道喜悦是什么吗?这就是欢笑,对万事万物都感觉快乐,没有任何原因的快乐,同时能感受生活的喜悦,也能直接深入于另一张脸孔,而没有一点恐惧。


你有没有真的看过一个人的脸?你可曾深入于你的老师、你的父母、大官、仆人、穷人的脸,然后看看会怎么样。大部分的人都害怕直接看着别人的脸,别人也不喜欢我们那样去看他们,因为他们害怕。没有人想剖露自己,我们都把自己武装起来,藏身在多重的神秘、痛苦、渴求和期望的背后。非常少数的人能直接深入于你的脸孔且面带微笑。


微笑及快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心中缺少一首歌,生活就变得极为乏味了。你可以从一间庙拜到另一间庙,从某个丈夫或妻子转换到另一个,寻找新的老师或上师。但是如果你得不到内心的喜悦,生命的意义就很小了。寻找内心的喜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大部分人的不满都是极为浮面的。


在你问爱是什么的时候,你也许会害怕看到真正的答案,因为它可能意味着一种彻底的剧变——它可能会毁了你的家庭。你也许会发现你根本不爱自己的妻子、丈夫或孩子。你真的爱他们吗?你可能会决定毁掉辛苦筑起的家园,从此再也不去教堂或寺庙了。


如果你仍然想追问真相,你就会认清恐惧不是爱,依赖不是爱,嫉妒不是爱,占有控制不是爱,责任义务不是爱,自叹自怜不是爱,不被人爱的痛苦不是爱。爱不是恨的另外一面,正如谦卑不是虚荣的反面一样。如果你能毫不强制地,就像雨水洗去绿叶上的积尘一般除净那些假象,也许你会突然见到那朵人们所渴求的奇葩。


如果你尚未获得那丰盛的爱,还没有满怀着爱,这世界就难逃厄运了。你的理智告诉你,人类的团结才是一切的根本,爱是唯一的途径,可是谁来教导我们去爱?有没有任何权威、方法、制度能告诉如何去爱?如果要别人告诉我们,那已经不是爱了。如果我们说:“我要练习去爱,我要每天静坐沉思,练习慈悲、温柔,尽量努力去关心他人的需求。”这是不是意味着爱是可以锻练,可以用意志力达成的?每当你有意训练自己的心去爱时,爱就从窗口溜走了。练习某种爱的技巧,也许能使你变得聪明伶俐、更加仁厚,或造就“非暴力”的人格,不过那跟爱仍然是两回事。

因为快感和欲望主宰着这个荒凉破碎的世界,因此爱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了。没有爱,每天的生活就失去了意义。而且,缺少了美,也就缺少了爱。美并不只是一棵美丽的树、一幅美丽的图画、一幢雄伟的建筑或一个漂亮的女人那种肉眼可见的东西。只有当你的心中有爱时,才会看到真正的美。没有任何德行可以缺少爱及美这两种因素。你很清楚,如果你只是凭着意志力去改善社会、救贫济世,结果往往会造成更多的不幸,因为缺少了爱,人心就剩下了丑恶及贫穷。反之,如果有了爱与美,不论你做什么都是对的,都会带来秩序与和谐。只要你知道如何去爱,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你就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了。


现在我们就必须面对核心问题了。如果不经过修练,不透过思想、强求、书本、老师或指导者的引领,一个人能不能像突然见到可爱的落日一般与爱相会?


我觉得有件东西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没有任何动机的热情。那股热情不是来自某些誓约、执着或色欲。不认识热情为何物的人永远无法了解爱,因为只有在彻底舍弃自我中,爱才能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8

帖子

785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785
 楼主| 发表于 2007-6-15 16: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心能摆脱恐惧吗?
我们有这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很不幸的是我们往往会倚赖别人,譬如专家学者,来解决这些问题。世界各地的宗教已经提供了各种逃避这些问题的方法,此外科学也被视为可以帮助人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之一;或者教育也能解除这些问题,可是你会发现这些问题不断在增长,而且变得愈来愈紧迫、复杂,好像永无止境似的。你会逐渐发现我们谁也无法倚赖,不论是僧侣、科学家或专家学者都无法倚赖。这些人并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因此你必须独自去探索它们;战争、宗教信仰的分歧、人与人的对立、人性之中的暴力等等,这一切都在持续地发生;恐惧与痛苦也一直在继续增长。
        你会发现你必须亲自去探索这一切;你也会体认到根本没有所谓的“权威”可以倚赖。任何一种形式的“权威”(除了科技上的专业权威之外)都失效了。人类把这些“权威”视为能带来和平的工具或引领者,可是因为他们失败了,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所以才会普遍出现对“权威”的反叛,包括宗教与道德上的反动。你会发现美国这个不到三百年历史的年青国家,在尚未成熟之前已经出现了衰败的迹象;处处皆是失序、冲突与困惑,还有无法避免的恐惧与痛苦。这些外在事件必然会迫使人为自己寻找解答;可是你必须把过去的一切一笔勾消,重新开始,并且认清没有任何一个外在的权威可以帮助你。没有任何信仰、宗教派别或道德准则可以带来真正的帮助。过往的救主或经典已经失去了重要性。人被迫靠自己来进行检视、探索与质疑,这样人心才能变得清明;它不再受制、颠倒或扭曲。
        然而我们真能靠自己来发现正确的答案吗?我们的心是如此地受制,它真的能获得最终的自由吗?──包括显意识与无意识在内?
        人心能摆脱恐惧吗?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议题。人心能不能从富有感染性的恐惧之中解脱出来?让我们来探索一下。不是一种理论上的探讨,而是真的觉察到自己的恐惧,包括生理及心理的,显意识及无意识底端的恐惧。有没有这个可能性?你或许能觉知到生理上的恐惧──这比较容易办到,但你能否觉察到无意识底端的恐惧?
        任何一种形式的恐惧都会污染心智,令其颠倒,带来困惑与精神官能症。处在恐惧之中,心是不可能清明的。我们要切记的一点是,无论怎么仔细地分析恐惧或创立对恐惧的种种理论,最终我们还是会害怕。但如果我们能深入地探究它,真的去体察它,或许就能彻底解除它了。
        某些恐惧是可以被意识到的:“我怕失业。”“我怕我的妻子会跑掉。”“我害怕独处”“我怕没有人爱我。”“我怕死。”等等。此外我们也害怕面对人生显而易见的乏味、无意义以及永无止境的陷溺,还有受教育、到工厂或办公室上班谋生,养育子女,偶尔享受一下性爱的愉悦以及不可避免的痛苦与死亡所带来的厌烦感。这一切都会助长恐惧,显意识的恐惧。我们能不能面对这所有的恐惧,穿越它们,而不再感到害怕。我们能不能扫除这一切,得到真正的自由?如果做不到,那么显然我们就会继续活在焦虑、自责、不确定感之中,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烦恼。
        然而恐惧到底是什么?我们真的认识恐惧吗?还是只有在它结束之后我们才发现自己有过这种情绪?去弄清楚它是很重要的事。我们可曾直接了当地接触过恐惧,还是我们的心已经对它习以为常,而且永远都在逃避它,因此从未跟这所谓“恐惧”的东西有过直接的接触?如果你能接受自己的恐惧,那么当我们共同探索它的时候,或许就能对它产生直接的了解了。
        恐惧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它的结构及本质是什么?譬如我们刚才举出了害怕舆论这件事;这里面其实涉及了好几种东西,包括怕失业等等。这类的恐惧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它是不是时间的产物?如果我已经了解了恐惧的起因,它会不会因此而消失?它会不会因为探索、分析及寻找到起因而消失?譬如我怕某种东西,就说是死亡好了,或者我怕明天过后会发生的事、以前曾经发生过的事;但是让这份恐惧延续下去的,究竟是什么东西?你也许做错过某件事,说错过某句话,一些属于过往历史的事;或者你很怕未来可能会生病、失业等等。因此我们有属于过去的恐惧,也有属于未来的恐惧。属于过去的恐惧是已经发生过的,属于未来的恐惧则是可能会发生的。
        然而是什么东西令过去的恐惧以及未来的恐惧继续存在呢?很显然是思想──有关过去种种的回忆,或者某个曾经有过的病痛可能在未来复发,等等。恐惧是由记忆及思想支撑的。忆起过去的痛苦或快乐,会让恐惧延续下去,得到滋养与支撑。有关未来的苦与乐,也是一种思维活动。
        我为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感到恐惧,因为它可能造成未来的某种结果。因此,思想就是一种心理上的时间感,这是非常明显的事。思想造成的心理时间感与外在的时间是两回事。
        把时间划分成昨日、今日及明日的思想,助长了心中的恐惧。思想制造出了当下与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之间的界分。思想藉由心理上的时间感促成了恐惧;思想就是恐惧的源头;思想也是痛苦的源头。我们接不接受这个观点?我们是否能真的看到思想的本质、运作的模式,以及如何制造出了整个过去、现在、未来的结构?我们是否能认清思想藉由分析而发现了恐惧的肇因,但这必须经过一些时日才能达成,所以根本没有解除恐惧?在恐惧的肇因与恐惧的止息之间,往往会产生恐惧的行动。譬如一个暴戾的人发明了无暴力的理论;他说:“我有一天会变得平和。”其实他只是在播下暴力的种子。因此,我们如果利用时间──也就是思想──做为解脱恐惧的工具,我们就永远也无法解除恐惧了。恐惧是不能藉由思想来解决的,因为助长恐惧的就是思想。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如果思想不是脱离恐惧的方式,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我们必须很清楚地去探索这个问题,不是在头脑里想一想就算了,也不是赞同与否的问题,而是必须深入地探究它,如果我们够认真的话。因此思想就是助长恐惧与快乐的一种东西。假如我们认清了思想会助长巨大的恐惧感,而且根本无法解除恐惧,那么接下来要怎么办?我希望你能亲自回答这个问题而不是等着我来回答。如果你不是在等着我回答,你就会面对它,而它势必会带给你挑战,所以你必须响应它。但如果你以老旧的反应来响应这个挑战,那么你会怎样──你其实仍然在害怕。这个挑战是崭新的,立即的,而思想只会助长恐惧,思想无法止息恐惧,那么你该怎么办?
        首先,当你说出:“我已经了解了思想的整个本质与结构。”时,你的意思究竟是什么?你所谓的“我了解了。”“我已经了解它了。”或“我已经发现了思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意思?一个会说出“我已经了解了。”的心智,到底是处在什么样的状态?
        请仔细听我说,不要下任何论断。我们现在要问的是:思想真能了解任何事吗?你告诉了我某件事,譬如你为我仔细说明了现代生活的各种复杂面向,于是我说:“我明白了。”这不仅只是字面上的了解,还包含对整个内容及深层面向的体认,因此我认清了人类是如何深陷于神经质的、官能症式的恐怖状态里。如果我们是以所有的感官、神经系统及知觉在了解这件事,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陷入其中了。我一旦体认到眼镜蛇的危险,就不可能再靠近它了。即使我再靠近它,我的行动也会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我已经了解了它。
        因此,我们是不是真的了解了思想的本质、思想的产物,亦即恐惧与快乐?我们是否真的有所领会?是否确实了知它是如何运作的,而不只是理论上的认知,或字面及逻辑上的理解?如果我对字面的解释已经心满意足,那么我就是在玩文字游戏。但如果这些解释可以让我直接觉知到那个被描述的对象,那么截然不同的行动就会产生。(就像一个正在挨饿的人,他真正需要的是食物而不是你对食物的描述。)
        当一个人发现了思想是如何在助长恐惧时,会发生什么事呢?当你对一个饥饿的人描述食物有多好吃时,他会有什么反应?他可能会说:“不要对我描述食物有多好吃,赶快把它拿给我吧!”这时你必须有立即的行动而非理论。因此你如果说:“我了解了!”就意味着你不断地在认识思想、恐惧及快乐;你的行动是从这种持续不断的认识之中产生的;如果你能如此去认识恐惧,恐惧就会止息下来。
        某些恐惧从未被揭露过,它们是深埋在内心底端的秘密,那么意识心要如何揭露它们呢?通常意识心必须藉由梦境来觉知这些恐惧带来的暗示,但是当人们梦见它们时,是否能诠释得清楚?如果一个人无法靠自己来了解它们,就必须倚赖外在的诠释者,但这个诠释者也只能依据自己的方式或专业训练来加以解析。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自己一边在做梦,一边在解梦。
        但人为什么会做梦?专家说人必须做梦,否则就会发狂;我可不能确定人是不是必须做梦。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白天清醒时开放地觉知无意识里的暗示或提示;这样我们就根本不会做梦了?如果我们在睡觉时还不停地做梦,我们的心就不可能安静,不可能更新。因此,心有没有可能在白天完全开放,保持警醒及觉知,以便让深埋的恐惧带来的暗示及提示被观察到及消化掉?
        白天如果能留意地觉知一言一行以及所有发生的事,我们深埋的恐惧及表层的恐惧就会暴露出来;然后你的睡眠才会彻底安祥,没有一丝的梦境,而且隔天早上起来,你的心会变得十分清明、无邪而活泼。这并不是一种理论──试试看就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269

帖子

0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0
发表于 2007-6-15 20: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我现在正在看那本重新认识你自己,也是这位哲人写的,他活了91岁,我想跟心灵上的自由是有很大关系的,但是其实现在急于去看,很多东西都吸取不到,我觉得象我们正处于强迫阶段的,很想好,吸取不到,又会产生很多新的矛盾和新的疑惑,所以,还是专一地学森田,以它为辅助比较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8

帖子

785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785
 楼主| 发表于 2007-7-11 12: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FREEDOM FROM THE KNOWN
從已知中解脫

If you think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about yourself only because I or someone else has told you it is important, then I am afraid all communication between us comes to an end. But if we agree that it is vital that we understand ourselves completely, then you and I have quite a different relationship, then we can explore together with a happy, careful and intelligent enquiry.


如果各位是因為我或什麼人告訴你們了解自已非常重要,所以你們就認為了解自己非常重要,那麼,恐怕我們之間的交流就要停止了。可是如果各位都同意了解自己非常重要,那麼各位和我的關係就完全不同,我們就可以快樂的,用心的,智慧的一起做一次探討。

I do not demand your faith; I am not setting myself up as an authority. I have nothing to teach you - no new philosophy, no new system, no new path to reality; there is no path to reality any more than to truth.


我不要求各位信仰,不自立為權威。我沒有什麼東西-沒有哲學,沒有體系,沒有認識實相的新路-可以教你們。認識實相如同認識其埋一樣,沒有什麼道路可循。

All authority of any kind,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thought and understanding, is the most destructive, evil thing. Leaders destroy the followers and followers destroy the leaders.


所有的權威,不論是哪一種權威,尤其思想和理解方面的權威,最是邪惡,破壞性最大。教主敗壞信徒,信徒敗壞教主。

You have to be your own teacher and your own disciple. You have to question everything that man has accepted as valuable, as necessary.


所以你一定要做自已的老師,自己的學生。凡是人們已經接受,認為必要,有價值的,你都要質疑。

If you do not follow somebody you feel very lonely. Be lonely then. Why are you frightened of being alone? Because you are faced with yourself as you are and you find that you are empty, dull, stupid, ugly, guilty and anxious - a petty, shoddy, secondhand entity.


不追隨某一個人,你會覺得很孤單。那就孤單吧!你為什麼害怕孤單,那是因為你一孤單,你就要面對自己,你就會發現自己空虛,遲鈍,愚蠢,醜陋,焦慮,充滿罪惡感,發現自己卑賤,發現自己是假貨,二手貨。但是,你要面對這個事實,看著它,不要逃避。

Face the fact; look at it, do not run away from it. The moment you run away fear begins.


你一逃避,恐懼就開始了。

In enquiring into ourselves we are not isolating ourselves from the rest of the world. It is not an unhealthy process. Man throughout the world is caught up in the same daily problems as ourselves, so in enquiring into ourselves we are not being in the least neurotic because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ollective.


要探索自已,我們就不能孤立於世間之外。孤立於世間之外並不健康。全世界的人都陷在因為自己而起的問題當中。所以,要探究自己,我們不能有一點點的神經質,因為,個人和集體是沒有分別的。

That is an actual fact. I have created the world as I am. So don\'t let us get lost in this battle between the part and the whole.


這是事實。我是怎麼樣,我就把世界創造成怎麼樣。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在部份與整體的戰爭中迷失。

I must become aware of the total field of my own self, which is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individual and of society.


我必須覺察我的自我的整個領域。個人的意識加上社會意識就是我的自我。

It is only then, when the mind goes beyond this individual and social consciousness, that I can become a light to myself that never goes out.


覺察這整個領域,我們的心超越了個人和社會意識,這時我才能做自己的明燈,永不熄滅。

Now where do we begin to understand ourselves? Here am I, and how am I to study myself, observe myself, see what is actually taking place inside myself?


那麼,要了解自己,要從哪裏開始呢?我在這裏,我怎樣開始探究自己,觀察自己,看見自己內在實際發生的事情呢?

I can observe myself only in relationship because all life is relationship. It is no use sitting in a corner meditating about myself. I cannot exist by myself.


我只有在各種關係當中才有辦法觀察自己,因為,生活的一切都是關係。獨坐角落,冥想自己的事是沒有用的。我不可能獨自一人生存。

I exist only in relationship to people, things and ideas, and in studying my relationship to outward things and people, as well as to inward things, I begin to understand myself.


我完全存在於我和他人、事物、觀念的關係當中。探討我和內在事物的關係,也探討我和外在事物與人的關係,我才開始了解我自己。

Every other form of understanding is merely an abstraction and I cannot study myself in abstraction; I am not an abstract entity; therefore I have to study myself in actuality - as I am, not as I wish to be.


要了解自己,除了這種方法,其他的方法都是抽象的。但我沒有辦法抽象的了解自已。我不是抽象的東西,所以我必須在實際事物中探討自已-探討我之為我,而非探討我之希望自己為何。

Understanding is not an intellectual process. Accumulating knowledge about yourself and learning about yourself are two different things, for the knowledge you accumulate about yourself is always of the past and a mind that is burdened with the past is a sorrowful mind.


「了解」這個過程不是理智的過程。學習到自己的事和獲得有關於自己的知識是不一樣的。你累積的有關自己的知識往往屬於過去。但背負著過去的心卻是悲傷的心。

Learning about yourself is not like learning a language or a technology or in the present and knowledge is always in the past, and as most of us live in the past and are satisfied with the past, knowledge becomes extraordinarily important to us. That is why we worship the erudite, the clever, the cunning.


學習自己的事和學習語言、技術、科學不一樣,否則你就必須累積,記憶。所有的事情重來一次實在很荒唐-在心理的領域裏,學習自己的事都必須在現在,但是知識屬於過去。只是大部分人都活在過去,都喜歡過去,所以知識於我們就變得十分重要。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才很崇拜博學之士,崇拜聰明的人,崇拜狡猾的人。

But if you are learning all the time, learning every minute, learning by watching and listening, learning by seeing and doing, then you will find that learning is a constant movement without the past.


可是,如果你隨時在學習,每一分鐘都在學習,用觀察和聆聽學習,用看和做學習,那麼,你就會發現學習是持續不斷的運動,其中沒有過去。

If you say you will learn gradually about yourself, adding more and more, little by little, you are not studying yourself now as you are but through acquired knowledge.


你說你要慢慢的來,漸進的來,一步一步加上去,一點一滴加上去。但這就不是在學習
自己之所以為自己,卻是在用已有的知識學習自己。

Learning implies a great sensitivity. There is no sensitivity if there is an idea, which is of the past, dominating the present. Then the mind is no longer quick, pliable, alert.


學習必須非常敏感。但是一存有觀念,由於觀念屬於過去,但又影響現在,人就沒有敏感可言。這一來,我們的心就不再敏捷,柔軟,清醒。

Most of us are not sensitive even physically. We overeat, we do not bother about the right diet, we oversmoke and drink so that our bodies become gross and insensitive; the quality of attention in the organism itself is made dull.


不過大部分人確實都不敏感-連身體都不敏感。我們吃太多,我們嫌適當的飲食太麻煩,我們抽煙抽太多,喝酒喝太多,所以我們的身體變得粗重,笨拙。

How can there be a very alert, sensitive, clear mind if the organism itself is dull and heavy? We may be sensitive about certain things that touch us personally but to be completely sensitive to all the implications of life demand that there be no separation between the organism and the psyche. It is a total movement.


這個有機體內在本有的「關注」質素也遲鈍了起來。如果身體這個有機體本身都遲鈍,笨拙了,我們的心怎麼可能警覺,敏感,明智?或許有些事情很令我們感動,所以我們很敏感。但是除此之
外,要對生活一切事物的涵意敏感,卻必須不分割身體和心靈。兩者是一個整體的運動。

To understand anything you must live with it, you must observe it, you must know all its content, its nature, its structure, its movement. Have you ever tried living with yourself? If so, you will begin to see that yourself is not a static state, it is a fresh living thing. And to live with a living thing your mind must also be alive. And it cannot be alive if it is caught in opinions, judgements and values.


不管什麼事,若想要了解,都必須與它活在一起,觀察,知道它的內容、性質、結構、運動力式。各位有沒有嘗試過和自己活在一起是什麼感覺?如果有的話,各位就會發現你自己並不是靜態的,卻是一百清新的活著。要和清新活著的東西活在一起,你的心也必須活著才行。但是,如果你陷在一大堆意見、判斷、價值觀裡面,你的心就活不起來。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movement of your own mind and heart, of your whole being, you must have a free mind, not a mind that agrees and disagrees, taking sides in an argument, disputing over mere words, but rather following with an intention to understand - a very difficult thing to do because most of us don\'t know how to look at, or listen to, our own being any more than we know how to look at the beauty of a river or listen to the breeze among the trees.


要觀察自己的腦和心的運動,要觀察自己整個存在狀態的運動,你的心必須自由。你的心不能同意這個,不同意那個,不能在爭論中採取一邊的立場,不能光是在言辭上辯論,而是要依循一種意欲了解的意圖。這種事很難,因為大部分人總是不知道怎樣看,怎樣聽我們自身的存在狀態,就好比不懂得欣賞河流的美,聆聽林木之間的微風一樣。

When we condemn or justify we cannot see clearly, nor can we when our minds are endlessly chattering; then we do not observe what is we look only at the projections we have made of ourselves. Each of us has an image of what we think we are or what we should be, and that image, that picture, entirely prevents us from seeing ourselves as we actually are.


我們譴責,找藉口的時候,就看不清楚事情。我們的心要是喋喋不休,一樣看不清楚事情。這時我們就不是在觀察當下即是,而是看到自己製造的種種投射。每一個人對自己都存有形象,認為自己是怎麼樣的人,或應該是怎麼樣的人。只是這一個形象,這一張圖畫卻阻礙了我們,使我們看不到真正的自己。

It i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s in the world to look at anything simply. Because our minds are very complex we have lost the quality of simplicity. I don\'t mean simplicity in clothes or food, wearing only a loin cloth or breaking a record fasting or any of that immature nonsense the saints cultivate, but the simplicity that can look directly at things without fear - that can look at ourselves as we actually are without any distortion - to say when we lie we lie, not cover it up or run away from it.


單純的看事情是世界上最難的一件事。因為,我們的心已經非常複雜,早就失去了單純的素質。我說的單純,指的不是穿衣吃飯很樸素簡單,不是纏腰布,打破斷食記錄,不是所謂的聖賢勵志的這一類幼稚荒唐的事情。我說的單純,指的是看事情百接而沒有恐懼,確實的看自己而沒有扭曲,自己說謊就說自己說謊,不掩飾,不逃避。

Also in order to understand ourselves we need a great deal of humility. If you start by saying, `I know myself\', you have already stopped learning about yourself; or if you say, \'There is nothing much to learn about myself because I am just a bundle of memories, ideas, experiences and traditions\', then you have also stopped learning about yourself. The moment you have achieved anything you cease to have that quality of innocence and humility; the moment you have a conclusion or start examining from knowledge, you are finished, for then you are translating every living thing in terms of the old. Whereas if you have no foothold, if there is no certainty, no achievement, there is freedom to look, to achieve. And when you look with freedom it is always new. A confident man is a dead human being.


另外,要了解自已,我們還要非常謙卑。假如你一開始就說「我了解自己,」你就無法再學習自己的事情。或者你說「關於我自己,沒什麼東西好學的,我只是一團記憶、觀念、經驗、傳統,」這樣的話,你也無法學習自己的事情。你一有所成,那一刻你就不再純真,謙卑。你一有結論,一開始用知識檢查事情,你就完了;因為你是在用舊觀點看現下活著的東西。然而,要是你不採取立場,不那麼肯定,不成就什麼東西,你就自由了-自由的看,自由的達成。能夠自由的看事情,事情就永遠是新的。自信滿滿的人其實是死人。

But how can we be free to look and learn when our minds from the moment we are born to the moment we die are shaped by a particular culture in the narrow pattern of the `me\'? For centuries we have been conditioned by nationality, caste, class, tradition, religion, language, education, literature, art, custom, convention, propaganda of all kinds, economic pressure, the food we eat, the climate we live in, our family, our friends, our experiences - every influence you can think of - and therefore our responses to every problem are conditioned.


但是,我們的心既然從生到死都在某一種文化之中,以「我」這個狹隘的模式接受塑造,我們又如何能夠自由的看,自由的學習呢?幾千年來,我們飽受國籍、氏族、階級、傳統、宗教、託理言、教育、文學、藝術、風俗習慣、各種宜傳、經濟壓力、食物、氣候、家庭、朋友、經驗-一切一切你想得到的東西的制約,所以一碰到問題,我們的反應也都受到了制約。

Are you aware that you are conditioned? That is the first thing to ask yourself, not how to be free of your conditioning. You may never be free of it, and if you say, `I must be free of it\', you may fall into another trap of another form of conditioning. So are you aware that you are conditioned? Do you know that even when you look at a tree and say, `That is an oak tree\', or `that is a banyan tree\', the naming of the tree, which is botanical knowledge, has so conditioned your mind that the word comes between you and actually seeing the tree? To come in contact with the tree you have to put your hand on it and the word will not help you to touch it.


但是,你是否覺察到自己受到了制約?你第一個要問的是這個問題,而不是怎樣解除制約。你從來不曾解除制約。然後你說「我一定要解除制約。」這一來,你又陷入了另一種制約。準此,你是否覺察到自己受到的制約?你看到一棵樹,你就說「這是橡樹,」「這是菩提樹。」但各位是否知道,即使只是講出樹木的名稱,你的心也已經深深受到這些植物學知識的制約,這些文字根本梗在你和真正的看見之間?要接觸樹木,你必須去摸樹木,文字絕對無法幫助你觸摸樹木。

How do you know you are conditioned? What tells you? What tells you that you are hungry? - not as a theory but the actual fact of hunger? In the same way, how do you discover the actual fact that you are conditioned? Isn\'t it by your reaction to a problem, a challenge? You respond to every challenge according to your conditioning and your conditioning being inadequate will always react inadequately.


你怎麼知道自己受到制約?什麼東西來告訴你?什麼東西告訴你,說你肚子餓了-不是告訴你理論的餓,而是真正餓的事實?同理,你怎樣發現自己受到制約的事實?不就是你對問題的反應,對挑戰的反應嗎?你根據自己所受的制約對挑戰起反應,而由於你的制約是殘缺的,所以你的反應也就跟著不足。

When you become aware of it, does this conditioning of race, religion and culture bring a sense of imprisonment? Take only one form of conditioning, nationality, become seriously, completely aware of it and see whether you enjoy it or rebel against it, and if you rebel against it, whether you want to break through all conditioning. If you are satisfied with your conditioning you will obviously do nothing about it, but if you are not satisfied when you become aware of it, you will realize that you never do anything without it. Never! And therefore you are always living in the past with the dead.


你覺察到這一點以後,這種種族的,宗教的,文化的制約會不會讓你覺得束縛?我們只看國家這種制約好了。你很認真的,完全的覺察一下這種制約,看看你是喜歡呢,還是在反抗?如果你在反抗,再看看你是否願意衝決所有的制約。如果你滿足於這些制約,你顯然不會採取任何行動。但是,如果你不滿,你一覺察到這種制約,你就會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不管做什麼事,背後無不有制約。都有!因此,你其實一直和死東西活在過去。

You will be able to see for yourself how you are conditioned only when there is a conflict in the continuity of pleasure or the avoidance of pain. If everything is perfectly happy around you, your wife loves you, you love her, you have a nice house, nice children and plenty of money, then you are not aware of your conditioning at all. But when there is a disturbance - when your wife looks at someone else or you lose your money or are threatened with war or any other pain or anxiety - then you know you are conditioned. When you struggle against any kind of disturbance or defend yourself against any outer or inner threat, then you know you are conditioned. And as most of us are disturbed most of the time, either superficially or deeply, that very disturbance indicates that we are conditioned. So long as the animal is petted he reacts nicely, but the moment he is antagonized the whole violence of his nature comes out.


只有在快樂的延續和逃避痛苦兩者的衝突當中,你才會看到自己怎樣飽受制約。你凡事順心,你老婆愛你,你也愛你老婆,你很有錢,房子漂亮舒適,孩子乖巧。這時你是絕對不會覺察到自己飽受制約的。可是一旦這些東西有了波折-你老婆在想別人,你損失錢財,發生戰爭或者什麼今人痛苦,著急的事情,這時你就會知道原來自己飽受制約。大部分人大部分時候-不論表面或內心深處-都有紛擾。這種紛擾本身就已經表示我們是飽受制約的。動物,你撫摸牠,牠自然投桃報李。可是一旦受到了敵視,牠天性中的殘暴將表露無遺。

We are disturbed about life, politics, the economic situation, the horror, the brutality, the sorrow in the world as well as in ourselves, and from that we realize how terribly narrowly conditioned we are. And what shall we do? Accept that disturbance and live with it as most of us do? Get used to it as one gets used to living with a backache? Put up with it?


我們的生活、政治、經濟總是紛擾不斷。整個的世界,還有我們的悲傷、殘暴、恐怖──這一切都讓我們明白,我們已經給制約得多麼狹隘。那麼,我們該怎麼辦?是和多數人一樣,接受這些紛擾,與之同在?習慣它如同習慣長期頭痛一般?還是只有忍受?

There is a tendency in all of us to put up with things, to get used to them, to blame them on circumstances. `Ah, if things were right I would be different\', we say, or, `Give me the opportunity and I will fulfil myself\', or, \'I am crushed by the injustice of it all\', always blaming our disturbances on others or on our environment or on the economic situation.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種傾向,會忍受事情,習慣事情,怪罪環境。我們會說「如果當時事情沒有出錯,我今天就不一樣了,」「只要有機會,我就會完成心願,」「整件事情根本對我不公平,」等等,總是怪罪別人,怪罪環境,怪罪經濟情勢。

If one gets used to disturbance it means that one\'s mind has become dull, just as one can get so used to beauty around one that one no longer notices it. One gets indifferent, hard and callous, and one\'s mind becomes duller and duller. If we do not get used to it we try to escape from it by taking some kind of drug, joining a political group, shouting, writing, going to a football match or to a temple or church or finding some other form of amusement.


一個人如果習慣於紛擾,表示他的心已經遲鈍了。這就好比一個人已經習慣自身周遭的美,於是視而不見一樣。他變得冷漠,僵硬,一顆心也越來越遲鈍。他如果不習慣於紛擾,他就逃避,方法是瞌藥,參加政治團體,叫囂,寫東西,看足球賽,上教堂或寺廟參拜,找什麼娛樂做。

Why is it that we escape from actual facts? We are afraid of death - I am just taking that as an example - and we invent all kinds of theories, hopes, beliefs, to disguise the fact of death, but the fact is still there. To understand a fact we must look at it, not run away from it. Most of us are afraid of living as well as of dying. We are afraid for our family, afraid of public opinion, of losing our job, our security, and hundreds of other things. The simple fact is that we are afraid, not that we are afraid of this or that. Now why cannot we face that fact?


我們為什麼會逃避事實?我們怕死-我只是舉例-於是便發明種種理論、希望、信仰,把死亡這個事實妝扮起來。不過事實就是事實,它並沒有走開。要了解事實,我們就必須正視事實,不能逃避。大多數人不但怕死,也怕生。我們為家人擔驚受怕,我們怕輿論,怕失去工作,怕不平安,怕一大堆事情。但簡單明白的事實是我們害怕,不是我們去害怕這個或那個。那麼,我們為什麼沒有辦法面對事實?

You can face a fact only in the present and if you never allow it to be present because you are always escaping from it, you can never face it, and because we have cultivated a hole network of escapes we are caught in the habit of escape.


你只有在現在才有辦法面對事實。但是,你因為逃避,所以總是不讓它存在於現在,所以你總是無法面對它。由於我們建造了整個逃避的網絡,所以也養成了逃避的習慣。

Now, if you are at all sensitive, at all serious, you will not only be aware of your conditioning but you will also be aware of the dangers it results in, what brutality and hatred it leads to. Why, then, if you see the danger of your conditioning, don\'t you act? Is it because you are lazy, laziness being lack of energy? Yet you will not lack energy if you see an immediate physical danger like a snake in your path, or a precipice, or a fire. Why, then, don\'t you act when you see the danger of your conditioning? If you saw the danger of nationalism to your own security, wouldn\'t you act?


但是,如果你還敏感,還認真的話,你將不只覺察到自己所受的制約,而且還會覺察到這種制約造成的危險,覺察這種制約造成了什麼樣的殘酷和仇恨。那麼,既然你看到了這種危險,你為什麼不行動?是因為你懶惰,因為沒有力氣而懶惰嗎?然而你如果在路上碰到蛇,碰到懸崖,碰到火災,你是不會沒有力氣的。那麼,為什麼你看到制約造成的危險,卻不採取行動?你要是看到民族主義的危險,你會不會採取行動?

The answer is you don\'t see. Through an intellectual process of analysis you may see that nationalism leads to self-destruction but there is no emotional content in that. Only when there is an emotional content do you become vital.


答案是你根本沒看到。你也許可以從理智的分析,知道民族主義會造成毀滅。但是你這個知道裡面卻沒有感情。人要有感情,才會有生命。

If you see the danger of your conditioning merely as an intellectual concept, you will never do anything about it. In seeing a danger as a mere idea there is conflict between the idea and action and that conflict takes away your energy. It is only when you see the conditioning and the danger of it immediately, and as you would see a precipice, that you act. So seeing is acting.


如果你只是用理智的概念來看制約帶來的危險,你就不會有任何行動。把危險看成概念,這個概念和行動之間就產生衝突。然後這個衝突便耗去了你的力氣。你只有當下看見制約和制約造成的危險,如同看到眼前有一座懸崖一般,你才會行動。所以,見即是行。

Most of us walk through life inattentively, reacting unthinkingly 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we have been brought up, and such reactions create only further bondage, further conditioning, but the moment you give your total attention to your conditioning you will see that you are free from the past completely, that it falls away from you naturally.


大部分人總是漫不經心走過人生,根據自己生長的環境,毫不思索的反應事情,結果只是製造了更大的束縛,更多的制約。可是,你一旦開始全神貫注於所受的制約,就會發現自己已經擺脫過去,過去從你身上自然脫落。

We said in the last chapter that joy was something entirely different from pleasure, so let us find out what is involved in pleasure and whether it is at all possible to live in a world that does not contain pleasure but a tremendous sense of joy, of bliss.  We are all engaged in the pursuit of pleasure in some form or other - intellectual, sensuous or cultural pleasure, the pleasure of reforming, telling others what to do, of modifying the evils of society, of doing good - the pleasure of greater knowledge, greater physical satisfaction, greater experience,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life, all the clever, cunning things of the mind - and the ultimate pleasure is, of course, to have God.


我們說歡喜和快樂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所以現在就讓我們來探討快樂涉及什麼東西,同時也探討一下我們到底有沒有可能活在一個沒有快樂,卻是大歡喜的世界,至福的世界。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追求快樂,追求某一種快樂-知識的,感官的,文化的快樂,改革的快樂,指使他人的快樂,懲治惡人的快樂,為善的快樂,知識豐富的快樂,身體健康的快樂,美好經驗的快樂,了解生命的快樂等等一切聰明的,慧黠的思想事物。當然,最大的快樂就是相信上帝。

Pleasure is the structure of society. From childhood until death we are secretly, cunningly or obviously pursuing pleasure. So whatever our form of pleasure is, I think we should be very clear about it because it is going to guide and shape our lives.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for each one of us to investigate closely, hesitantly and delicately this question of pleasure, for to find pleasure, and then nourish and sustain it, is a basic demand of life and without it existence becomes dull, stupid, lonely and meaningless.


社會的結構整個就是快樂。我們從生到死,公開的,偷偷的,狡猾的,一直都在追求快樂。所以我認為,不論追求的是哪一種快樂,我們都應該非常清楚,因為它將引導我們的生活,塑造我們的生活。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用心的,再三斟酌的,仔細的研究一下快樂這個問題。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尋找快樂,進而維持快樂,增進快樂,乃是生活的基本要求。沒有快樂,生活就會變得沉悶,愚蠢,寂寞,無意義。

You may ask why then should life not be guided by pleasure? For the very simple reason that pleasure must bring pain, frustration, sorrow and fear, and, out of fear, violence. If you want to live that way, live that way. Most of the world does, anyway, but if you want to be free from sorrow you must understand the whole structure of pleasure.  To understand pleasure is not to deny it. We are not condemning it or saying it is right or wrong, but if we pursue it, let us do so with our eyes open, knowing that a mind that is all the time seeking pleasure must inevitably find its shadow, pain. They cannot be separated, although we run after pleasure and try to avoid pain.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生活不應該由快樂引導?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快樂必然會帶來痛苦、挫折、悲傷、恐懼;由於恐懼,又帶來殘暴。如果你想這樣生活,那麼你就這樣生活吧!反正世人大部分都是這樣生活的。不過,如果你想免於悲傷,你就必須了解快樂的整個結構。了解快樂並不需要否定快樂。我們不譴責快樂,不說它對或錯。但是,如果我們追求快樂,我們就必須把眼睛睜大,清楚的知道老是追求快樂的心最後必然也會發現它的膚淺,它的痛苦。我們雖然總是逃避痛苦,追逐快樂,不過兩者卻是分不開的。

Now, why is the mind always demanding pleasure? Why is it that we do noble and ignoble things with the undercurrent of pleasure? Why is it we sacrifice and suffer on the thin thread of pleasure? What is pleasure and how does it come into being? I wonder if any of you have asked yourself these questions and followed the answers to the very end?


那麼,我們的心為什麼一直需要快樂?為什麼在快樂的潛流之上,我們做盡一切高貴與卑鄙的事情?我們為什麼攀在快樂的細線上寧可犧牲,受苦?快樂是什麼東西,又是如何產生?我不知道各位是否有人打破沙鍋問到底,問過自己這些問題?

Pleasure comes into being through four stages - perception, sensation, contact and desire. I see a beautiful motor car, say; then I get a sensation, a reaction, from looking at it; then I touch it or imagine touching it, and then there is the desire to own and show myself off in it. Or I see a lovely cloud, or a mountain clear against the sky, or a leaf that has just come in springtime, or a deep valley full of loveliness and splendour, or a glorious sunset, or a beautiful face, intelligent, alive, not self-conscious and therefore no longer beautiful. I look at these things with intense delight and as I observe them there is no observer but only sheer beauty like love. For a moment I am absent with all my problems, anxieties and miseries - there is only that marvellous thing. I can look at it with joy and the next moment forget it, or else the mind steps in, and then the problem begins; my mind thinks over what it has seen and thinks how beautiful it was; I tell myself I should like to see it again many times. Thought begins to compare, judge, and say `l must have it again tomorrow\'. The continuity of an experience that has given delight for a second is sustained by thought.


快樂的產生分成四個階段,也就是知覺、感覺、接觸、欲望。譬如,我看到一輛汽車很漂亮,接著我便去注視,注意,於是產生了感覺,產生了反應。接著我去摸這一輛汽車,或者想像自己摸這一輛汽車,於是產生擁有和炫耀的欲望。或者我看到天空襯托之下一片美麗的雲,一座漂亮的山,春天裏長出的一片新葉,翠綠的山谷,燦爛的夕陽,某個人漂亮聰明的臉龐。我看到這些東西,感到很愉快。我觀察這些東西,連觀察者都消失,有的只是類似於愛那樣純粹的美。有那麼一刻,我完全忘了我的問題、焦慮、痛苦  有的只是美那一回奇妙的事。我也許是看到它覺得很愉快,然後下一刻就忘記。也可能思想在下一刻跑進來,於是問題就開始了。我的心開始在想剛剛看到的東西,覺得它好漂亮。我告訴自己要再看它很多遍。我的思想開始比較,判斷,然後說「我明天要再看到。」某一種經驗給了我們一秒鐘的愉快,思想就想延續這種愉快。

t is the same with sexual desire or any other form of desire.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desire. To react is perfectly normal. If you stick a pin in me I shall react unless I am paralysed. But then thought steps in and chews over the delight and turns it into pleasure. Thought wants to repeat the experience, and the more you repeat, the more mechanical it becomes; the more you think about it, the more strength thought gives to pleasure. So thought creates and sustains pleasure through desire, and gives it continuity, and therefore the natural reaction of desire to any beautiful thing is perverted by thought. Thought turns it into a memory and memory is then nourished by thinking about it over and over again.


性欲或任何一種欲望都是這樣。欲望沒有什麼不對。有反應也很正常。你拿針刺我,除非我已經癱瘓麻痺,否則我一定會有反應。可是有了愉快的反應之後,思想就會走進來,回味剛剛有的愉快,轉變成快樂。思想想要重複這種經驗。但越重複,就越機械化。你想得越多,思想賦予快樂的力量就越大。思想以欲望製造並延續快樂。所以思想把欲望對美麗事物的自然反應顛倒了,把它變成記憶,而記憶又因為不斷的想而更加牢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8

帖子

785

积分

不违本心

积分
785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14: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知道你是否曾聆听过小鸟的鸣唱。想要倾听,你的头脑必须是宁静的----不是一种神秘的宁静,而只是宁静。

我要告诉你,听我讲话你必须是宁静的,不要让你脑袋里的各种想法在那里嗡嗡作响。你看着一朵花,就只是看着它,不要给它命名,不要为它分类,为要说它属于某个科目------当你这样做时,你就停止看花了。所以我说,倾听是最难的事情之一------去倾听一个革命者、一个国会议员、一个资本家、任何人、你的妻子、你的孩子、你的邻居、公共汽车售票员、小鸟------你只是倾听。

只有当你不带观念、不带思想地倾听,你才能直接接触,在这种接触中,你才会了解他讲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根本没有必要去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