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1|回复: 0

陈峰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复制链接]

372

主题

3680

帖子

4万

积分

OCDCN驻站嘉宾

积分
42780
发表于 2013-11-2 16: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文中为化名

症状的列表
强迫行为:

抄英语单词,自己感觉写的不美观,那一笔哪一画写的不美观就要涂了重写。如果不重写的话就会觉得成绩可能不好。
    走路的时候如果碰到某一样东西,就会感到很不吉利,很不舒服,就要重新碰,要碰偶数遍。如果不做的话,就感觉有坏的事情发生,但不确定是什么坏的事情。
     如果看到电视上某些病得广告,或者电视,就会联想起来,自己的亲人可能病,我就要重复的想。如果是癌症,我就默念一遍癌症,然后默念不会发生四遍,或者四的倍数变。
   
让自己脑子中什么都不想。感觉灵魂和肉体是分开的,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专心。这样可以让自己对抗强迫症的出现。没有办法让自己回忆。真空状态。
强迫思维:

考试的时候,做题目,会来回读,来回读,像在读字,但并不理解这题目的意思。15分钟
大脑中产生的想法大脑中处理
真空是为了解决强迫行为——真空影响到了自己的考试
想要自己去分析自己的情况
信念系统

核心信念——我是一个不能影响环境的人
            态度:没有意义是可怕的
中间信念——规则:想办法让自己有意义
自动思维——对各种关于自己做不好和向发起的认同

一、初次见面主诉症状与咨询动力

陈峰是一个20岁的男孩子。略有腼腆,但还算精神。大二的学生,学习一般,但并不差。家庭条件很好。强迫症开始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但具体的情况却自己都没有办法回忆。造成他无法回忆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另一个很特别的状态——真空。
他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有很多强迫思维会不时的打扰到他。比如,看到电视上有和病有关的广告或者电视剧,那么就会联想到自己的亲人可能会得病。就感到很焦虑,很痛苦。一定要去重复的想4遍或者4的倍数遍“不会得”。比如,走路的时候碰到栏杆就会想到这样不吉利,一定要去重复去碰4遍或者4的倍数遍。一定要在结束的时候脑中的想法是好的,是吉利的才可以。如果只有以上两个表现的话,
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强迫症从来不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心理疾病。他一定会以让人痛苦难受至极的方式呈现于每一个患者的生活之中。而对于他来说,几乎所有的情况都会出现类似的情节,比如,看书的时候,如果大脑中出现一个想法是他认为不好的,这书就读不下去了,而且要重复4遍或者4的倍数遍。凡此种种实在是让人心力交瘁。

经过长久的这种痛苦折磨之后,他认为是自己的过多的思维让自己陷入到了这些想法之中不能自拔,使得自己感受到了如此痛苦与焦虑。所以,他就想出来了一个办法,就是让自己处在所谓的“真空状态”。这样一种状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没有的状态。我自己的理解更像是“发呆”“走神”这样的情况。他认为只要一直处于这种状态,强迫症就不会来打扰他。但是这种状态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就是会让他没有办法思考。记忆力会变的奇差无比。确实是这样的,他都没有办法能够记得前一天他的强迫症的最重要最明显的表现。事实上,他的“真空”状态就是他症状的最大的表现。由于这样一种副作用,使得他虽然较少的受强迫思维的影响但更多的受到了“真空”的毒害,以至于他没有办法很好的学习生活。
如果“真空”可以真的让他摆脱痛苦的话,他是不会寻求心理咨询的。“真空”使得他的明显的强迫症减少,却使得他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变的越来越怪异了。他没有办法随意的进入自己的真空状态,或者说,当他多次进入所谓的“真空状态”之后,他已经没有办法让自己的放弃或者说从真空状态中出来了。所以,当他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在外人看来的话就是他表现的有点木讷,有点忐忑,有点所谓的呆。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发呆的时候,而如果一个人在多数时间不定期的发呆的话,那么,这个人确实会让人觉得挺怪的。
如果只是这些还不足以真正的让他形成治疗的动力。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感觉,已经没有了最开始的痛苦感觉。其实,痛苦就是这样,当你习惯了之后,你会发现,这习惯就成了你最大的痛苦,同时,我们却很难改变这种痛苦,因为习惯是非常难以改变的。
他的真正动力来自于他的女友。当时却还并不是女友,他喜欢上一个女孩,非常的喜欢。他希望可以追到到她。她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可爱,以至于他觉得自惭形秽。但强烈的吸引使得他不甘心放弃。他觉得如果能够把强迫症给治好,也许他就有了力量牵起她的手。
这才是他最大的治疗动力。
咨询动力的作用

对于人来讲,往往最大的能量或者动力就是爱情。我遇到过很多患者,他们来治疗或者寻求帮助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都是因为爱情或者是异性。特别是年轻的朋友。对他们来说有时候痛苦都是可以忍受的,但是对爱情的渴望却是不能够忽视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十四,十五都有了强迫症的朋友,真正治疗的时候通常都是在二十岁左右的原因。
做任何事情,只要没有动力,都不可能长久。而治疗强迫症可以肯定的就是——长久形成的强迫症,不可能只通过一天两天的治疗好转,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以我们的经验来看,4-6个月的疗程是比较恰当的。所以,没有一个很强的动力是没有办法坚持到胜利的。而动力,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对于痛苦的厌恨

强迫症患者当然生活的非常痛苦,虽然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痛苦,习惯了与强迫症为伍,但是,并不是说他们不难过,不痛苦。我们遇到过很多强迫症长到二十年的患者,对他们来说,痛苦已经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老朋友了,但是,他们仍然非常不想与痛苦呆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痛苦,是难以支撑起来足够的动力的。这也是为什么统计下来,强迫症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间多是在强迫症出现之后7到8年的原因。
2.  
对于幸福的追求

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是强迫症患者的权利好像就被强迫症给剥夺了。他们面对每一个美好的事物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对于他们是比痛苦还要难以忍受的事情。几乎每一个患者的亲人都备受强迫症的折磨。亲人的痛苦源自强迫症患者的症状,原本幸福的家庭会因为强迫症而变的面目全非。拥有过然后失去,比没有拥有还要痛苦的多。而面对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强迫症患者多是心有艳羡但力不从心。但是,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恰恰相反,向往的力量会变的越来越强大。当遇到他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鼓起勇气面对他们所恐惧的强迫。
所以,当我们由于某种原因让自己有了动力之后,千万不要放弃这样的好机会,强迫症不是不能治疗的疾病,只不过,强迫症的治疗需要的就是强迫症朋友自己巨大的动力。所以,努力的去生活,去幸福吧。激起自己最大的能量,让自己鼓起勇气过的幸福。
二 压抑的童年阴影显现的是父母的失职

当我们讲述一个案例的时候,不可回避的就是他自身的童年。陈峰的出生的时候家庭环境比较来说就已经不是很差了,物质上生活还是可以的。他的父亲被领导器重,前往日本留学,由于他实在太小了,以至于不可能和父母一起去日本。母亲也留了下来。但是,照顾他的却并不是他的母亲,而是他的祖父祖母和外祖父外祖母。至于为什么母亲没有照顾他,也许是母亲的工作是非常忙。
只要略有心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母爱的依恋是一个必须要有的过程。虽然在物质上富足,但仍然不能缺失母亲的陪伴。因为,母亲的作用在最初的3年之内,不只是哺乳,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是要让孩子建立起基本的信任感。因为只有母亲的抚摸与母亲的温度与气味才能让一个婴儿得到基本的安全感。如果一直是老人把孩子带大,孩子会自然的没有最初的信任感,直接的结果就是没有自信。还有关于他自己的内心阴影是一副他想忘掉却怎么都忘不掉的画面。
画面的内容是在一个很阴暗的房间之中,母亲坐在床边,脸上的表情非常的不耐烦,不情愿,不高兴,而当时的他仍然只是一个3岁的小孩子,看着面目可憎的母亲,他觉得非常恐惧。
这样的恐惧对他的成长造成了很大困扰。当时的他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如果从这个画面来分析的话,当时3岁的他看到母亲脸上的表情,很自然的会认为母亲的负面情绪都是由于自己造成的,所以他十分的恐惧,十分害怕自己会被母亲所抛弃,所责骂。这样一种内心的恐惧对他以后的成长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由于有这样的童年经历,再加上他的母亲是一个学校中的班主任,有着很多班主任的特点。关键是,在学校中是班主任,在家里应该是母亲的角色,可是在家仍然是班主任的特点。这就让他有点痛苦了。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一直都是生活在一个班主任的眼光之下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啊!
他的母亲对于他的管教是十分严苛的,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不低的标准,并且从来没有因为他做的好而夸奖他,更多的都是责罚,就算是他真的考试非常的好,全班第一,得到的也只是母亲一声淡淡的“哼”声。而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通常是不可能得到父母的同意的,就算是做了,也会被母亲批评。这使得他从小就认为自己是没有能力控制环境的变化的,因为他身边所有的事情几乎都被他的母亲所限定了。
这是他母亲的失职。
当然从母亲本人来讲,她的一切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她也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好,以她班主任的经验来讲,批评孩子比夸奖带来的好处要大,而且他认为只要孩子按着他们安排的路走下去,就一定会有美好的生活,至于这生活是不是他自己想要的,这他们不关心。他们认为,美好的生活一定是他想要的。
我们可以理解她的想法,却不赞同她的行为。她的这些行为为孩子未来的症状埋下了伏笔,没有无缘无故的心理障碍,生活一定是最大的原因。
三 痛苦的日子

在他6,7岁的时候,和母亲一起去日本找父亲。在日本的几年大概是他过的较为平静的几年。母亲一如既往的有些忽视他,母亲一如既往的对他要求极为严格。而当父母在他十岁的时候带他回国之后,他有一点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学习成绩变差了。这使得父母对他的管教变的更加严厉。整个生活中他的绝大部分的行为都受父母的直接控制。大到买不买电脑,小到一个铅笔刀,他的整个人好像都被父母所束缚。
但是人的力量是不能被轻视的。每一个孩子他都有自身对于自由的需要,父母可以不给,但他们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得到。而对于他,强迫症就是他得到自由的方式。也就是说,他的强迫症成为了他的工具,虽然这样的强迫症,同样让他十分的痛苦。
强迫症带给他的痛苦是一般人所不能想象的。举一个例子,他有一个仪式化的概念,就是看到形态上类似向下的东西会不自觉的联系到自己身上,认为自己可能会像这个符号一样,会让自己的情况变的不好。就只是因为这样的一个想法,让他几乎回避了所有类似的情形。比如,他家是在7楼,就是因为害怕电梯向下的那个按钮,他就可以常年不乘电梯下楼,几乎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如此,如果别人问他为什么不乘电梯,他的回答是为了锻炼身体。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回避行为。生活中还有非常多的类似的情况,他只认为自己不能这样做,但自己并不知道就算做了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他所不能忍受的只是当时焦虑的痛苦,以及对于无法控制事件发展的无力。
生活上的诸多恐惧与焦虑,再加上为了应对自身的强迫思维所创造出来的怪物“真空”,使得他的生活完全被强迫症绑架,没有任何一点的快乐可言。他的生活之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四 核心信念——我是一个不能影响环境的人

在他的生活中有一个核心的观念即我是一个不能影响环境的人。他把这样的观念看成是事实。这样的观念的形成则是源自于他自小的生活经历。他的父母把他的所有事情都给限定了,使得他从小就没有应该有的自由。
当孩子在三岁以后,就进入了所谓的“第一反抗期”。由于自由活动的能力大大增强,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增多,就表现出独立的愿望,虽然能力不强,也要自己动手自己干。这样的一个时期,是儿童获得主动感的时期。当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发现这个世界的变化的时候,他们自然有了一种感觉,就是我自己的行为是可以影响这个世界的,我自己的能力是可以主动对别人施加影响的。同时这也是一种自信的力量。想象一下,在三岁之前,孩子的一切都是要仰仗他人的,而三岁之后,通过自己的行动,孩子得到了控制的感觉,这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陈峰的问题恰恰就在于此。他三岁之后,没有得到应有的自由,而是被限定在一个很小的环境之中,做任何事情都得不到应有的回应。这使得他在内心深处有这样一个想法——我是一个不能影响环境的人。他过往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个想法,或者说加强了这个想法。
但是,人自身对于自由是有巨大的向往与能量的。当他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进行疏导的时候,自然会寻找在最能让能量流经的渠道。这个渠道在他看来,是强迫症。
他几乎所有的症状都是和未来有关的。没有任何一个症状是现在的问题,这也是强迫症的一个特点。之所以是这样的情况,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认为自己没有办法控制未来,强迫症呢,给了他一个机会,一个用现在的行动来换取控制环境的可能性的机会。
每一个强迫症患者,他们的强迫症都是有特定的作用的,或者都是被特定的结果所强化的。只是,这些好处或者作用掩埋在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使得患者自身都没有发现。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以及处理,对于强迫症的治疗是很重要的。
当我们和陈峰讨论了他的核心信念之后,他也承认想要控制环境是自己的一个行为目的。针对他的情况,我们一起讨论了治疗的方式与要达成的目标。
治疗方式:正念疗法与认知改善
近期目标:不受这些强迫症的影响
中期目标:改变自己现在的生活方式,让自己可以和父母更好的相处。
远期目标:改变自己的性格,让自己可以更好的融入生活。
五 治疗过程

1
、价值观的伟大

围绕这不受强迫症的影响这样一个治疗目标我们进行了一些讨论。
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目标。他的回答是如果自己可以不受强迫症的困扰,自己就可以从容的去做一些事情。这些事情主要指的是爱情与事业。更进一步的,我们明确了,他认为只有自己不受强迫症的困扰,自己才可能取得成功。
这种想法的存在是非常普遍的,不光是患者,就是咨询师自身也是存在的。问题是,这样的想法究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什么作用呢?
想一想我们自己的生活,我自己的体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长时间的想要减肥,但总难以坚持运动与节食,当我又一次吃了很多之后,给自己的理由——我之所以吃这么多,是因为我太胖了。事实上,胖只是一种状态,和我吃多少东西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我却通过胖这样一个理由放弃了我自己的计划和生活。从长远来看,恰恰是因为我吃了太多的食物与太少的运动,才造成了我的肥胖,而不是相反。
正常人都如此,他的问题在我看来也算是正常的,但这并不能让他好转,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囿于担心强迫症而没有行动,才失败的,而不是像他想象的那样没有强迫症就会成功。
如果把不受强迫症状的影响作为目标,我们讨论之后的结果其实可以把这样的目标改成——我要过上我认为有价值的生活。
价值观是我们在中学中接触过的一个很重要,但却被老师讲的很无聊的概念。中学的政治老师将价值观确立为自身认为有价值的事物。这样讲当然不能说不对,但却没有了味道。一提到价值,我们本能的会想到金钱,多数人会认为金钱是有价值的。其实结果恰恰相反,
金钱是没有价值的,只有用掉的金钱才有价值。也就是说,那些追求金钱的人们所追求的是这些金钱所代表的物质生活,当长久的习惯化之后,我们大脑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条件反射,即将我们追求的美好生活,简化为了追求为了实现美好生活所需要的手段——钱。

所以,价值观其实是一种永远不可能的,但可以无限接近的美好生活。《大学》中有言:“止于至善。”止即大脚趾,大脚趾的方向即为我们前进的方向,至善,即极端,是不可能达到的完美。既然不可能达到,我们为什么又要向着这个方向前进呢?因为这是我们希望的生活。
有价值的生活是我们希望过的生活。而有价值的生活并不是意味着一帆风顺,也不意味着只有欢乐没有痛苦。
他的一个价值观是想要和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如果这是他所希望的价值取向,那么,因为自己有强迫症就不去做这件事,看来是与自己的价值取向是相冲突的。那么,我们是否要做这件事呢?如果我们不做,屈从与强迫症带给我们的自卑与难受,我们当然可以得到一时的安慰,毕竟我们避免了遭受可能的失败的羞辱,而且我们还有一个看似美妙的理由“我们是病人”。但是,结果必然是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想要的生活的差距越来越远。最终我们得到的一定不是我们愿意得到的,但我们将不得不接受,因为这一切的时机都已被我们所错过。
经过沟通,他决定就算是自己有强迫症也要去追求自己喜爱的女生。
2
症状的分析

只要是强迫症就不可能避免对强迫症状的分析与治疗。这就像一个人得了感冒一样,医生会通过感冒的表象即流鼻涕,打喷嚏,发烧。来确定这是感冒,然后才会根据这些症状推测病情,推测这感冒是病毒性的还是细菌性的或者只是一个其他重要疾病的附属表现。但是,对于患者来说,他所感受到的痛苦,并不是那些看不到的细菌或者病毒,而是自己的身体表现。其实,自身的流鼻涕,打喷嚏,发烧这些表现,都是机体在与病毒或细菌对抗的结果。他们并不是我们痛苦的原因。但是,人类会很自然的讲原因归结于我们能够看到的表面结果之上。
强迫症也是如此,几乎每一个强迫症患者所追求的都是没有强迫症状。而非治疗产生症状的“病毒”。“病毒”不会让他们真正痛苦,让人真正痛苦的是我们与“病毒”的对抗。
通过对于症状的分析寻找“病毒”,当然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但事实,只靠认知的调整,是很难治疗强迫症的。但总是要做的。
强迫行为1:不断的将自己写好的英语单词擦掉重写。

针对这个行为,我们进行了一些讨论,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
诱因:自己在写单词
想法:如果我写的不好的话,我的成绩就会不好
强迫行为:不断的将自己写好的英语单词擦掉重写。
这样的一个模型是认知中的ABC模型。如果按照艾里斯的理论来治疗的话,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改变他的想法。但我并不是艾里斯的信徒,或者说,我更喜欢的是ACT。
我们将这个模型进行了发展。
诱因:自己在写单词
想法:如果我写的不好的话,我的成绩就会不好——学习不好价值低,不被人认可
评价:是真的
情绪:担心焦虑
强迫行为:不断的将自己写好的英语单词擦掉重写
这样的一个模型表明了他强迫行为的真正作用,其实是为了回避他的情绪。而他的情绪其实是自己不被人认可自己无能的信号。
他强迫行为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回避自己无价值,自己不被人认可的这样的想法儿出现的。
强迫行为2:看到电视上有和病有关的情况,那么就会联想到自己的亲人可能会得病。就感到很焦虑,很痛苦。一定要去重复的想4遍或者4的倍数遍“不会得”。

诱因:看到电视上治病的广告
想法:自己的亲人可能会得病——亲人可能因为自己看了这样的电视广告而得病
评价:有可能
情绪:焦虑痛苦担心
强迫行为:重复想4遍或4的倍数遍“不会得”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这组强迫行为中,他所回避的是其实是,可能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亲人生病,这样一种情景。
强迫行为3:走路的时候如果碰到栏杆,就会感到很不吉利,很不舒服,就要重新碰,要碰偶数遍。如果不做的话,就感觉有坏的事情发生,但不确定是什么坏的事情。

诱因:走路的时候碰到了栏杆
想法:碰到栏杆是不是一个不吉利的事情啊——担心自己可能会因此受到伤害
评价:有可能
情绪:焦虑担心
强迫行为:重新碰栏杆,而且要是偶数遍,直到自己感觉好为止。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这组强迫行为之中,他所回避的是自己可能会受到伤害,并且自己无力应对这样一组场景。同时这样的强迫行为也可以叫做仪式行为,即做一个只有自己能够明白其意义的一系列的行为。这在强迫症之中是非常普遍的。
   
强迫行为4:“真空”状态

诱因:当有强迫症状出现的时间
想法:真空可以让自己没有强迫症
评价:真的可以
情绪;安心
强迫行为:让自己真空
他的“真空”状态是一种仪式行为。是为了避免自己强迫症的痛苦所采用的只有他自己能理解的方式。但就像所有的仪式行为一样,刚开始的时候,这种仪式行为是可以有效的减少自身的强迫行为的。但当长久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些我们用来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渐成为了最让人痛苦的问题。这其实是他为了回避强迫症的情绪所进行的自我保护。
以上四个症状是他典型的症状。其他的所有的症状都可以归结到相似的想法上。这里我们要阐述的是,想法才是强迫症的核心问题。
通过以上的诱因,想法,评价,情绪,行为这样的五阶段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当想法出现之后的认同,才是强迫症最为关键的问题。
当诱因出现的时候,我们每一个其实都是有可能出现类似的想法的。
我们有一个基本的理念是人类没有办法控制想法的产生于消失。如果您不信,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小游戏:现在,在我告诉您,不要在脑海中想粉红色的大象,如果想了一次就一次数,时间为一分钟。结果怎么样?我们控制着自己不去想粉红色的大象的时候,我们的脑海恰恰被粉红色的大象的形象所充满了。只要我们关注自己的大脑,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其实是没有办法控制想法的出现与消失的。
好的,我们回到问题之上,当想法出现之后,我们一般人会将这些想法进行评价,就比如看电视上有关疾病的广告,就想到自己的亲人可能会生病,这样一个想法。我们一般的评价是不可能或者几乎不可能。强迫症朋友呢,所关注的恰恰是这几乎不可能中的可能性。所以,一般人有这样的想法之后就会很快的把这个想法放下,不去理他,仍然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强迫症朋友不同,他们关注到了“可能”并且会一直抓住这个想法,同时为了避免由这个想法所带来的焦虑与难受,他们会做一些不可理解的事情。这就是强迫症。
强迫行为其实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也是一种正强化。
我们将运用行为分析来进一步的说明强迫症对于患者的强化。

前因
之前发生了什么?

行为
你做了些什么?

后果
之后发生了什么




我们用这个表格可以更好的理解强迫行为的过程。

前因
之前发生了什么?

行为
你做了些什么?

后果
之后发生了什么

看到了自己写的字,感觉不好,可能会破坏自己的成绩,自己感到很焦虑难受

重新擦掉重写好几次

自己虽然感觉好点了,但自己学习的效率降低了很多,成绩也没有提高。

这样一种情形带给我们一个很有用的答案,这种强迫行为回避了焦虑与担心的感受。强迫行为成了强化物。这种可以回避焦虑的行为得到了强化,所以,虽然他自己感觉很痛苦,但并不是说他没有得到益处。
但在事实上他的回避行为并没有使得他的情绪从此不再出现。当以后他又遇到相似的情景之后,他仍然会被这种情况所伤害。并且他的回避也造成了其他一些附属的结果——效率降低,成绩下降。
3
接受事实

当我们明确了这些症状之后,我们要进行下一步骤的工作,即接受事实。
当我们提到接受事实这四个字的时候,会自然觉得消极,这好像和我们所接受的文化有所冲突。我们一直受到的教育都是永不放弃,勇往直前,所谓的接受事实,好像是认输。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多数情况下我们所遭受的痛苦多是由于我们否认事实,呆在曾经的光荣之中。
就以本案例来说,他的心态其实是停留在他没有强迫症之前的状态。当时的他非常的聪明,但自从得了强迫症之后,他的情况就完全变了。如果把他最光荣的时候的情况评为100分的话,那么,他认为自己现在的情况最多只有40分。但是,他并不接受自己现在的状况。他仍然认为自己应该是100分,而不是40分。所以,就算是他经过努力从40分达到了50分,他所感到的不是努力之后成功的喜悦而是50分和100分比较了之后的痛苦。同样的因为不接受事实,当他和人交往时,他一边高傲,因为他是100分的,高人一头,一方面又自卑,因为现在的自己只有40分。所以,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就觉得极为不自然,更多的时候,他是在回避这社会交往。
再做一个比喻,他的情况就像是07年的时候,股市一下冲到了6000点,而自己也在了6000点入市,不巧的是,入市之后,一下子跌到了1600多点,之后虽然涨到了3000点,但这并不能让他高兴,因为他的比较对象是6000点。
而接受现实可以这样认为,当我们在6000点入市,然后股票一路跌到了1600点,我们在1700割肉离场,虽然我们损失巨大,但是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损失,因为除了接受之外我们并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然后,我们再将我们剩下的钱财,在1700点入市,当股市达到3100点的时候,我们收获的是自身将近翻了一倍的喜悦。并且享受这一刻的喜悦,这就是接受现实。
我们一起讨论了他对于事实的回避,他接受我关于股市的隐喻。并且认为自己就是一直活在过去,所以才没有进一步的前进。
我们进一步的探讨了他现在所要接受的事实。“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天才能力,和其他的所有普通人一样。自己现在有强迫症,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治好强迫症。”这是他以前一直回避的想法,就像是当年的股市高点一样,在那个高峰中,他享受到了无比的喜悦,可是那只是过去的情况,如今,静下心来,接受如今的自己,当然并不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不接受又能如何呢?损失已经造成,我们能做的不是怨恨自己的无能,而是从新给自己机会,让自己收获进步的喜悦。
4
明确价值观

人生是什么样的,这要由我们自身的价值观所决定。从狭义上来讲,认为什么是有价值,就是价值观。其实这样对于价值观来讲就太为粗糙了,我们更愿意用隐喻来形容价值观。
西游记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我们就拿其中的故事来说一说。
玄奘是一个和尚,他没车没房,但是有一个有钱的结拜大哥,这大哥是唐朝元首,地位尊从。这大哥所管理的疆域十分广阔,疆域之内的百姓十分众多。在这个帝国中,当然会有悲苦喜乐,会有生老病死。而唐玄奘作为一个和尚,当然见惯了生死(经常做法事),见惯了贫苦。当然,玄奘很善良,有悲天悯人之心,听闻西天之下有三藏法经,宣扬可解众生疾苦,了却世间烦恼。便不顾艰难,一头扎入了西去的大道。路上艰艰难险阻不可胜数,好在自己收到了3个徒弟,大徒弟孔武有力,本领高强,二徒弟猪面人身,但心宽体胖,为人乐观向上,三徒弟本领不长,但勤劳苦干。师徒四人共同西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伤心痛苦,焦虑难过,种种变故皆是亲历。但从未改变玄奘取经之大志,终十年转眼一瞬间,玄奘完成了长征,得取三藏真经。他自己也得了个号——唐三藏。
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他得到真经之后,回到唐朝,宣扬佛法,普度众生,终成一代大德。
对于玄奘来说,他的价值观是取经吗?不是的,取经只是他的目标,而不是他的价值观。他的价值观是宣扬佛法,普度众生,是众生幸福,是天下安宁。西行,取经都只是他的方法。在他的人生之中,他的生活并不是只有欢乐没有痛苦,而是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但是就算是在最苦最难的时候,他仍然向着自己的价值观的方向前进。价值观之于他就是他行动的最大动力。也是他幸福的源泉。到最后,他成功了吗?没有。他并没有实现所谓的众生幸福。但这就是价值观,我们可以无限接近,但从来不能到达。
我们一起讨论的西游记的故事,我们一起探讨他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他一直想过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对他来说,他的“西方”是什么呢?
他可能觉得很不好意思,他说自己认为美好的生活就是有钱,有地位,有爱自己的女人。其实完全没必要有这种感觉,这样的理想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畅想。可是,我们对于这样生活的畅想更多是因为现在我们没有,而并不一定是因为我们真的想过这样的日子。
他的家庭其实是很富裕的,他自己并不缺钱。甚至可以说很有钱,当我们深入的探讨之后,我们发现,他之所以想要有钱,是他认为只有自己有钱之后,自己才可以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原来,现在他的父母控制他的方法就是控制他的金钱。这样看来,他真正想过的生活其实是一种自由的生活,而不仅仅是物质。这又可能是源自于他的生活关系,源自于父母的控制。
如果他的西方是“自由”的话,那么,什么是他的“普度众生”呢?自由更多的时候只能是他实现“普度众生”的手段,而不是他的终极生命梦想。有关于这一点,我们一起说了几次,总的结果并不特别明确,大概下来就是他要做一个有很大影响力的人。这并不奇怪,几乎99%的人都思考过“人活着为了什么”但多数情况下都是没有答案的。如果那位朋友有性得知自己的人生目的,那么,你一定是活的很明白的。
那么为什么在前文之中,曾经把他的价值观定为“和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呢?其实这不也是自由的一种吗?
虽然没有到他的“普度众生”的愿景,但有这样一个“西天”就已经足够了。它已经可以提供给我们很多的能量,让我们可以扬帆起航,奔向成长之路。至于“普度众生”会在他成长到一定时期自然显现的。
5
活在当下

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观之后,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活在当下。
其实他的症状如果概况总结一下都可以用“担心未来”来表述。不论是担心成绩不好,担心亲人得病还是真空的状态,他都是活在自己想象中的未来,而不是当下。
如果有人问:“你在干什么?”我们唯一的回答就是“现在我在做……”。没错,我们只能如此回答,而且我们还只能活在当下。过去永远不会回返,未来永远不会到来,只有当下是我们活着的时刻,也只有当下是我们真正的能够把握的生活。
不幸的是,绝大部分人所焦虑,所忧愁的是未来,绝大部分人所懊丧,所后悔的是过去,但是他们所用的生活却是当下。更多的时间之中,他们是处在自己想象中的情景与情绪之中而不可自拔。然后我们就会觉得生活是如此之苦,生命是如此之难。
他承认自己的担心与恐惧甚至自己的强迫症都是指向未来的,从来没有一件事是真正的对当下的生活有意义的。正常人也会感受到对未来的担心但并不严重,因为对于未来的情形一方面是真实压力下产生的(诸如考试),另一方面是这些压力造成的情绪并不会使得自己没有办法去做当下应该做的事情。而强迫症患者就完全不同了。
他现在的症状就是让自己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想象之中,完全放弃了当下自己的生活。这样的话,他当然不可能活的快乐,活的幸福。
而我们为什么会在治疗的过程中去强调活在当下呢?其实这只是想指出来他的问题所在,他因为没有活在当下,所以才会感到自己对于生活的厌恶与难过,只有当他可以活在当下之后,他才可从原来的状态之中脱离出来,去改变,去幸福。活在当下,不会让他的强迫症状立刻消失,但会让他生活变得生动起来。
我们是一起讨论过他的“西天”的,现在他要做的就是一路向西。从当下开始。这也是当下的力量。
6
如何做到当下

我们虽然一直都是生活在当下的,但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很轻易的体会到,觉察到当下。我们可以想一下,虽然我在很认真的看书,可我想的内容却是我以后的考试,这一刻,我并不在当下,而是在想象中的未来,这一刻,我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再比如,有一个强迫症患者,他在这一刻陷入了强迫思维之中,不管他的思维内容是什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他一定是在担心害怕或者想象一些未来或者过去的事情,从来没有当下。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我们知道当下有非常大的力量,那么,如何做到当下呢?这其实就是我们治疗方法的核心——正念。
正念是一种修行的方式,由于它的过程复杂与繁多,这里并不具体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正念》来了解。
我们正念的时间设定是每天一个小时,当他第一天做过之后,他并没有什么体会,这没有关系,我们也不需要有所谓的感受,我们只是在做一件很简单很平常的事情。
当我们经过了多次咨询之后,他也做过了近10个小时的正念之后,我们将正念引入生活,让他在生活中感悟正念,感受当下,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特别是当他处在强迫思维之中的时候,他发现,他仍然可以做原来他认为做不到的事情。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活在当下,完成每一刻的每一个简单瞬间。这是他的明悟。
这并没有结束,从第15次咨询开始,他又陷入了什么是当下的疑惑之中,感到生活又一次的被强迫症所控制了。当然这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当他成功的追求到他心仪的女生之后的一段时间,他们两个人总是不断吵架,这样的事件给了他一种感觉,即他的女友会离开他。这让他不能接受,又一次的陷入到了对未来的想象的情绪之中了。
这一次的反复,他的主要的症状变化很大。仍然用我们的模式来讲述。
诱因:看到电梯向下的按钮
想法:向下的图标可能预示着我和她的关系会变坏,如果我按下的话
评价:有可能
情绪:焦虑但心
行为:不去按,自己去走楼梯
结果:浪费时间,但回避了担心

从这样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他的症状又一次的核心,即对于和女友关系变化的恐惧。他的行为,其实就是在回避这种可能性。但,就现实来看,这个假设本来就是不可能的。对于他来讲,其实并不在意所谓的可能性,当时的他陷入了对未来的想象之中,以至于放弃了当下,这当然会让他觉得很不舒服。
但这并不总是坏的,强迫症是一项很顽固的心理障碍,他是长久的历史所形成的固有问题的集合。不可能通过仅仅是十来次咨询就改变一个人长久形成的心理习惯,所以这种治疗中的复发我们更应该把它看做是好转过程中的正常波动。
事实也是如此,当我们又一次进行了3次咨询,进一步探讨了你症状的核心观念,以及他人生价值观的长远导向,让他明白了现在的这种状况不过是又一次碰到了“妖怪”,他要做的就是不放弃自己的“西天”,不放弃自己的生活,不放弃自己的所爱,怀着一颗热切的心去面对生命中的种种不如意,面对这些自己曾将害怕与担心的想法。
我鼓励他去更多的乘电梯,去刻意的去按电钮,当然,最多的是去面对内心中的强烈感受,去追寻自由,这对于他来说,都是困难的,但都是他愿意的,以及向往的,所以,虽然困难,他也很好的完成了。对于他来讲,他又朝着他的“西天”前进了一步。
7
行为的改变

我们所使用的根治强迫症的疗法是正念行为疗法。正念让增强人的心理弹性,改善个人的心理环境。而行为的改变,则是真正的让患者得到变化的根本。
最让强迫症患者痛苦的是强迫症所带来的那种不想做,但控制不住去做的行为。在从理念上明白强迫是一种什么情况之后,并不是就结束了。我们需要在行为上进行很大的改变。
人其实就像一部车,虽然我们已经明白了强迫症前进的方向是错误的,但并不可能让这辆车瞬间停下转个方向。我们明白了强迫的缘由,并决定不在继续强迫,就像我们不再往油箱里加油,但是,我们现在的方向仍然是朝着原来的方向行进的。其中的惯性是十分巨大的。毕竟这是我们长久行进的方向。而行为的改变,就是我们要用能量,让我们先减速,然后,改变方向。这样的过程,就是行为的改变。
对于陈峰来讲,原来的生活让他有了很多的不好的习惯,我们虽然在理念上知道了强迫的问题所在,但并不能瞬间改变。我们要做的是列出他的症状表格,一件一件的改变。如果强行做这些,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排列顺序,从最简单的到最难的。这就相当于我们在给汽车减速。行为并不只是不去做原来的那些强迫行为,还包括,重新开展新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是根植于价值观之上,我们需要过上我们想过的生活,并用这种生活来改变生活中的种种强迫。对他来说,自由是他现在的价值所向,那么,我们的行为安排也要切合于此。
8
小节

当咨询进行到此的时候,已经是20次了。时间上已经过去了3个月了。最初他希望可以追求到那个他心仪的女孩。在我们咨询进行到第5次的时候他就已经成功了。之后的15次,我们一直在进行的都是有关于生活与症状的讨论。我鼓励他去面对生活中的不自由,去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自由,虽然在咨询中他的症状有所反复,但总的来说,仍然是不错的。特别似乎他在正念上的练习使得他更多的感受到什么是当下,以及如何用当下让自己更好的到达自己的“西天”。我由衷的感到他的生命力在我们的咨询过程中不断的增强,这一刻,他才变得像是一个20岁的小伙子朝气蓬勃,奋发向上。
咨询到了如今其实只是进行了一半,强迫症之所以难以攻克,真正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就他而言,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几个原因,我们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所以,咨询还得继续,改变并没有结束。当然,咨询的频率在这个时候已经降下来了,现在,基本上是2周会面3次。
在以后的21-26次,我们会面对一些他棘手的问题,我已经准备好了。
9
生命中的阴影

   就像我在开头的中描述的一样,他在童年期形成的一些阴影是一直在影响他的,这可能是他自己都没有发现的。如果要处理他强迫症的问题,我们不能不面对的就是他和母亲的关系的处理。但他并不愿去面对。原因就在于他母亲带给他的那种恐惧感。而这种感觉最早就源自于童年时“恐怖”画面的记忆。
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那么一些童年阴影,但绝大多数并不影响生活,或者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其实会自然的弥补掉一些童年的恐惧。但有一些的阴影是如此之重要,以至于彻底改变了我们人生的轨迹。而这些类似的阴影就是我们要改变的。
我们并不能改变记忆,但我们能够改变感觉。这其实就是心理咨询的核心。由于阴影处理的复杂性与专业性,在这里并不需要着重的描述。经过2次咨询,我们一起处理了小时候的恐怖记忆。当我们结束之后,我鼓励他去面对他的母亲。他努力的去做了,和父母的关系有改善但并不像想象中的大。我知道,这其实又是一个坚固的堡垒需要我们去攻克。我和他商议,决定让他的父母抽个时间一起来做一次家庭治疗。
10
针对根源才能痊愈

我一直认为人得什么样的病并不全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我们不能忽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就拿陈峰来讲,他的问题的根源在于和父母的关系。如果我们的心理治疗只局限于他个人的事情上,也许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会有很大的改善,但当结束治疗之后,他又一次的陷入到他原来的生活环境之中,而这种环境是在以前造成了他的强迫症,有很大的可能是他会又一次的复发。这其实也是很多患者复发的一个原因。所以,针对环境我们是要做一些工作的,虽然有时候很难找到这种环境上的问题,甚至是有时候找到了,我们也很难改变。
这一次我们比较幸运,他的父母都意识到了自己在孩子成长中所犯的一些错误,也确实是真心的希望孩子可以更加顺利更加幸福的成长。我们四个人,一起进行了一次家庭治疗。我们主要探讨了家庭之中的沟通方式的问题,事实上,他们3个人之间的沟通是不通畅的。孩子想要的并不敢像父母讨要,就算是这个要求非常的必要与正当。我们用了一些硬币的排列这样的一个小的游戏,探讨父母眼中的家庭关系。
11
巨大的改变

经过一次家庭治疗,他的家庭关系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和父亲僵硬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父亲开始欣赏儿子的改变,母亲也在尝试着慢慢放开对儿子的羁绊。这一切都给了他莫大的安慰,也更让他觉得实现自己的价值观——自由,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这让他有更多的改变的动力。
自26次咨询之后,我们的咨询频率已经变为了2周一次,有时候甚至一个月咨询一次,我们基本完成了咨询的过程,他的强迫症的症状表现已经基本没有了,他也走向了正常的生活。女友知道了他的强迫症,并没有离他而去,而是和他一起面对。母亲在慢慢的放松束缚,父亲在慢慢的欣赏儿子的成长。生活在慢慢的改变,虽然,他有时候仍然会有强迫类的思维,但当他面对着这样的想法的时候,他的行为完全变了,以前是逃避,现在是面对。
咨询并不能让他生活中没有悲苦,悲伤痛苦本就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唯一能做的不过是抹去这些情绪上的灰尘,看一看藏在下面的可怜的人儿到底是什么。当我们抚慰了这个哭泣的人,我们自己才能走出生命中的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