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迫的我们很多时候会感到同样的痛苦,虽然我们每个人忧虑的事也许都不一样。比如,有的人担心自己可能会患不治之症;有的人则害怕自己的粗心会酿成大祸,可能忘了关火,可能忘了锁门;有的人恐惧碰到脏东西会感染病毒细菌;还有的人成天忧心自己会伤害到别人。不管我们怎么做,怎么努力宽慰自己,同样的想法、同样的影像、同样的恐惧一次一次地向我们席卷而来,让我们的痛苦总是挥之不去。
强迫的我们当然都想从这种痛苦中得到解脱,即使是一时半会儿的解脱也好。心理学家南迪·内森发现,一般人一生平均有十分之三的时间处于情绪不佳状态。因此,不论我们任何人,都需要常常与那些痛苦作斗争。我们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摆脱痛苦,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到底是该逃避还是该面对,才能真正解除痛苦呢?
很多人会说当然是逃避,因为人们的本能反应几乎都是逃避,其实我们每个人在面临一些事物,感到痛苦时,我们都会想要逃避些什么。所以我们会为了能够暂时逃避痛苦缓解痛苦而采取了一些强迫行为或仪式行为。我们会不断重复这些行为,即使有时我们并不想这样,但我们却难以控制自己,因为我们以为这是能从痛苦中解脱的唯一办法。但最后我们发现,这些行为逐渐变成了新的痛苦将我们进一步吞噬。我们不断地重复强迫行为,本来是为了消除那些不想要的痛苦,却没有发现,我们因此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失去了更多生活的乐趣,为了最初那一点点痛苦,我们变得越来越多的痛苦。因此,逃避虽然是人类正常的第一反应,但它并不适用于强迫症状,如果我们想要真正的摆脱痛苦,就必须经历“面对”这个阶段。
这里和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花样滑冰运动员说了一件她刚学习滑冰时发生的事,当时她和姐姐都被母亲送去学滑冰,一开始练习滑冰很痛苦,特别是又冷又硬的冰面,由于掌握不好平衡,姐妹俩总是摔得全身淤青,她姐姐每次练习时,总是自己一个人躲墙边,这样就不太会摔跤,而她每次都一点一点的靠近冰面中心去滑,这样可以活动的空间就大了很多。一段时间之后,姐姐还像以前一样总是在墙边徘徊,每次往前一点就会摔跤,然后又退回来,而她却可以在冰面上驰骋了。后来,她就成了花样滑冰的运动员,还获得了奥运冠军,而姐姐最后也没能学会滑冰。记者采访她时,她说当时妈妈问过,“你不怕疼吗?为什么每次还要到中间去。”她回答道,“当然会疼啊,而且还会摔更多的跤,不过我喜欢滑冰,不能因为疼就放弃滑冰。”是的,不能因为疼痛就放弃滑冰。我们也不能因为痛苦而逃避生活。
既然该面对的总归要面对,那就正视它好了。也就是说即使痛苦来临,我们也还是努力去面对,做自己该做的事。其实面对了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痛苦会随着时间自然缓解,我们实际上完全有能力去应对它们的。于是慢慢地,痛苦对我们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少,我们也就不怕痛苦了。
生命中的任何一件事,快乐的或者痛苦的,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学习和成长。所以,我们给自己一个机会去面对自己害怕的痛苦,那么我们也就有机会摆脱痛苦的束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