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审视过自己的想法?今天随着我们一起来重新的认识一下我们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对于一些焦虑障碍(强迫症、惊恐障碍和社交恐惧等)的来访者就更有必要来仔细的弄清楚这个过程了,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被这些想法所困扰却并没有深入的去看待这个过程。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这个过程,我们举一个强迫症的例子。假如你在照顾小孩的同时,突然间出现了一个想法,我会将小孩扔出窗外,然后对于这个想法,你觉作为一个母亲是不能有这样的想法的,然后你开始斥责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坏妈妈。还可能会有很深的害怕和焦虑感,担心自己是不是真的会这么做,然后极力的想要控制这些想法,同时也尽量的避免和孩子的接触。
以上的例子,我想对于那些有强迫意向的患者,一定是非常的熟悉,我们来看这个过程,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我们能很明显的发现一点就是思维对于我们的影响是多么深刻!我们借着以上的例子来说一说思维的过程,来搞清楚思维到底是怎样影响我们的。
我们一般把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原生的一个思维的形成,在例子中“我会将小孩扔出窗外”这个想法就是这个原生的想法,它是第一个脑袋中形成的想法,这个想法是没有办法消除的,我相信你们一定想过很多的办法试图消除它,结果呢?往往这些试图消除这个想法的努力最后只会造成更多难以估量的痛苦。
第二个阶段就是紧随其后的由于第一个想法的出现所产生的次生的想法。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有两个思维类型:评估和自我概念化。评估主要指的是对事物的判断,比如上面例子中“觉得作为一个母亲是不能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属于评估的类型。自我概念化主要指的是对自身做出评价,一般会用“我是”这样的句式,在例子中“觉得自己是一个坏妈妈”就是属于这个类型。还有两个常见的类型介绍给大家,一个是预测型,是指试图对未来做出预见。还有一个是后置型,指的是尝试对过去的经历加以理解和分类,比如“如果以前那件事情不发生,现在就不是这个样子了”之类的。而往往出问题的就是在这第二个阶段,就是因为我们的这个阶段中的想法让我们陷入到了一个漩涡和恶性循环中去。然而值得高兴的是,并不像第一个阶段的想法是不受我们控制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改变第二个阶段发生的事情。这里盖德神经症研究中心的周顺老师提醒大家需要明确的是对于这两个阶段的想法我们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