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解脱 发表于 2010-3-10 09:59:04

“事实唯真”的一点思考

  
  森田说的“事实唯真”,是就百姓生活日用来说的。所谓的“事实”,是从很粗糙的层面来讲,是唯物的想法,也就是一般老百姓的观念,以感官所感受的境界为实。
  
  从科学或哲学角度来讲,也就是说从真正的实际来考察,科学无法证明,你看到的是外面的世界还是自己的幻想,这个好像是哪本科学史之类的书上说的。即使假设你的生活是一场梦,你的周遭世界是梦中虚幻的世界,也没有任何逻辑上的问题。
  
  科学史上、哲学史上的某些著名人物,研究问题探不出头绪而精神错乱或绝望自尽的,不乏其人,相信生活中这样的无名人氏更多。
  
  森田说的“事实唯真”,是指前一种粗糙的问题,是就百姓生活日用来说的,没有说到后一种问题,即哲学问题,至少目前我看过的书里没有森田引用这样的案例。
  
  但其实后一种问题也可以采用“事实唯真”的态度来对待。何为“事实”呢?没有麻木是不成立“事实” 的。即使所谓承认世俗谛的真实性,大部分也只是麻木而已,所以混混过就可以了。这样使原来紧绷的心弦松垮下来。不过应该说这种“事实唯真”的用法是我自己的重新思考和解读,森田本人好像不包括这个的含义。
  
  这里混混过主要不是指和某些人一样昏天黑地过活,虽然那样也可以松垮下来,而且我认为对某些太紧张的人来说在某个阶段是必要的,但并非长期适合的。而是指和普通人一样正常地生活。然而所谓普通人的“正常”生活也只是麻木而已,也就是以感官所感受的境界为实。
  
  引一段:〖这个世界原本就是神经症的,“大多数人麻木而已”,一方面人们生活在神经症之中,且彼此积极制造着神经症,一方面又排斥、鄙视神经症,大概正是神经症的一个表现。如何化解这类心病?告诉他们世界是多姿多彩的,生活还是有滋有味的,事物也有美好的一面,你们不要那么神经?如果这话出自咨询师之口,是零分的。要是这样还强迫什么?那只是个谎言,因为他们和一般凡夫众生一样,看不见人生的出路,看不见因果的道理,迷惑于纷繁的境相,为了给自己莫明其妙生活一个理由,只好拿些没头没脑的东西来哄哄自己。这种因为空虚无聊,出于无可奈何,为了逃避内心根本性的恐惧和焦虑,而发展出所谓生活事业爱情,或者所谓叛逆之类,通过这样世俗生活的不断重复和刺激的模式而暂时麻痹自己和获得一点安全感,和强迫动作、强迫思维的神经官能症,是一回事。一名通达空性具足悲心的贤哲大概不会给出如此教诫。要疗愈这种病态,也只有佛法才是根本的治疗药方。〗
  
  普通人的“正常”生活也是症状的显现而已。他们的所谓“正常”和“神经症状”之间没有明确界线,只是程度不同,而无本质差别。“事实唯真”对后者“神经症”适用,对前者“正常”也自然是适用的,也就是麻木而已。麻木者是不会得神经症的,麻木就避免了内心冲突的痛苦。
  
  既然麻木者不会得神经症,那么反过神经症只要麻木或混混过也就可以对治,即使只是暂时的对治。
  
  举个例子,这个例子不是哲学问题,但可以说明一类“事实唯真”和麻木是什么关系。比如在我写的“出离心与悲悯的体验”一节里,那名问者感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对任何人都没有信任感,甚至有的时候都怀疑自己。这种感受应该一般人都曾有过,但一般人会觉得,这只是有时候的遭遇,大多数时候生活还是正常的,生活也有美好的一面,生活中还是好人多之类,不能只看到生活的负面,问题反正以后总会解决的,所以不要神经质地瞎想。此即所谓的“事实唯真”。
  
  然而正如佛对末劫的描述一样,那名问者的这种对人事、人心趋向的体会是对的,是符合事实的,现在发展趋势就是这样,谁能安心呢?要从根本上解决,只有在佛的无上智慧和无限慈悲当中,才使我感到究竟和唯一的希望与安慰。
  
  我相信一般人都曾有过这种体会,只是他们不敏感,也无力深入思考,加上世事纷扰,烦恼欲望炽盛,早已经忘了这个问题,也回避了这个痛苦。然而那只是麻木而已。所以他们生不起出离心。
  
  如果太紧张了,好比心弦绷得太紧,需要调松些,然后才会有正常的思考。好比佛经里说的有人思维恶趣苦以致厌食,那是逼得太紧,需要放松,可以转而思维修行的功德、后世的快乐,虽然那样思维不是究竟的,虽然那不是“事实”,但有效、实用,可以暂时对治。如果放松都不会放松了,那可以采取极端些的方式,比如麻木、混混过,可以暂时缓解痛苦。从神经症治疗的角度来看,便是一种“事实唯真”的态度。
  
  这种“事实唯真”的态度对于形而上的终极归宿性的问题也一样适用。
  
  如果说古人参究心性却没有精神错乱,或者也有大科学家探究真理却没有精神错乱,我想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过多的攀缘计较,没有过多的得失之心,但首要还是因为他们有“信心”,比如对佛的信心、对解脱之道的信心、对未来的信心。因为有信心,心灵有归宿,所以心里安稳踏实。或者干脆说他们有福、有缘吧。如果没有信心,成了个怀疑主义、虚无主义者,心里不踏实、没有“根”,那是很痛苦的。虽然他们未必有精神错乱的“症状”,虽然他们在生活中可以表现得是个好人、是个很“正常”的人,但他们心里很痛苦,因为他们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麻木。对于这类人,如果有佛缘,有般若智慧之缘,或许可以步入佛门。
  
  引一段:〖强迫症患者至少某一方面的不安全感/不踏实感比一般人强烈,至少某一方面的自卑/自大/自恋感比一般人强烈,至少某一方面的完美主义/理想主义情结比一般人强烈,这几点是普遍的,其它没有一定。这个某一方面,可以是某种具体的事情,也可以是一种普遍的生存焦虑,也可以是一种形而上的终极归宿性的问题,当然更可能是各个方面都有一点。〗
  
  我觉得,森田说的“事实唯真”是对治人们生活日用上的问题,也许九成情况都适用,但似乎没说到形而上的终极归宿性的问题,这也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更重要的方面。
  
  最后引一段:
  
  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的关系
  
    都是通过谈话的方式解决问题;
    都是通过交流产生效果;
    都以不同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目的--认识自我;
    任何关于人性的哲学若没有心理学的洞察力都将是不完全的;同样,心理学若被剥夺了哲学洞察力也会失效。懂得个人的心理学有助于培植个人自己的哲学。每个人都背着心理学的重负,但去掉多余的重量就需要哲学咨询。
  
    心理学与哲学洞察力的平衡才是真正使许多人受益的所在。
  
    心理咨询与哲学咨询的不同之处:
    *心理咨询是一种探索你对问题的反应并与你对问题的反应达成和解的方法。那是一个良好的起点。哲学咨询是一种探索你问题本身并与你问题本身达成和解的方法。那是一个良好的终点。
    *立意和角度不同。心理学与精神病学中的太多部分都重在将一切所见之人或所见之事看成病因,注重诊断每一个人,找出是什么综合症或失调症导致求询者的问题。有更多的医学的模式,偏重于病态的狭窄的空间和视角。哲学咨询更多是给健全人的疗法。
    *关注人的问题的时段不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通常更易于去挖掘人的历史,寻找病源。哲学咨询更重视现在的问题,并着重于展望未来。
    *解决问题偏重的方式不同。心理咨询偏重于情绪体验,关注情感变化,咨询师需要有更多的爱心。哲学咨询偏重于问题的思考,着重于寻找智慧,并超越情感和问题本身。
    *疗程和疗效不同。心理咨询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易于导致求询者的依赖性,单次咨询的效果通常表现出一时性的情况较多。哲学咨询通常需要较少的时间,注重求询者对于问题的思考和挑战,易于产生长效的独立性结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事实唯真”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