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观疗法 治疗 强迫症、失眠、焦虑症、社交恐惧症等
无法停止思考是可怕的折磨,无论你走到哪里,大脑都跟随你想到哪里,哪怕是睡觉,大脑也会以做梦、或者浅睡的形式的继续想。所以“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方法——不管大脑想个不停,努力充实生活,多做点事情——在强迫思维这里好像遇到了瓶颈。大脑会在你边做事的时候边想,可谓形影不离。有的人为了为所当为,每天忙个不停,都累的不行了,但大脑还是想,像被钢丝网住了一样。但这并非不能解决,止观疗法非常有效。
止观学说,并非新事物,由隋朝智者大师所创。止是禅定,是定力,是放下,是“伏结之初门”,是让心静止下来,勿使思想散乱驰骋。观是看破,是获得真智慧的途径,当“观的智慧”成就了,“止”才算是真正的成就。
止观二法犹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偏于任一边都会堕落。经云:若偏修“止”,不学智慧,名之曰愚。若偏修“观的智慧”,不修禅定,名之曰狂,例如强迫症困扰者经常阅读各种资料,不断地想解决之道,想各种问题。但从来没有训练过专心做事能力。这就属于谝修“智慧”,后果是“狂”——脑子想的更厉害了,定力更差了。
执着是一切身心疾病的根源,接纳就是放下执着,而止观是软化执着最有效最彻底的措施。各种能有效化解执着的方法,本质上都不出止观二法。戒定慧是佛法修行的总纲,止观也包含于其中矣,止者,戒定也;观者,慧也。
一宁心理将止观学说应用于化解心理困扰实践,渐渐摸索出成熟的经验,为便于称呼,称为“止观疗法”。相对而言,止观疗法更侧重于内在,不必为了“为所当为”,每天刻意逼迫自己去充实生活,丰富活动,无论当事人身在何处,无论行 住 坐 卧,只要没有睡着,意识清醒,都可以操作。娱乐时可以,工作学习时也可以。
止观疗法分为两大内容:止于身心内部,向内观察,简称“内观”;止于身心之外的现象,向外观察,简称“外观”。
一、内观:止于身心内部,向内观察;
1、修止,心止一缘。
身心内部的现象非常丰富:自己的声音、上中下三个丹田、呼吸、皮肤感受、心念、情绪感受、身体的各个部位、整个身体、清净的心、烦躁的心等等。
在这么多现象中,只选定一个现象,然后把全部注意力系于上面,就叫心止一缘。只要我们把心系于上面,狂乱的心就可以马上停止下来。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定哪种现象作为系心的所缘时,是有讲究的。比如女性最好不要选择下丹田(大约肚脐眼下面三寸处),因为在经期时,可能导致血崩。
心止一缘,看似简单,其实在认真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身心变化,如果身体有潜在疾病,变化又有不同,不认真练习者例外。这些变化有的是进步的表现,有的需要做其它处理,如停止练习,待身体修复后再继续。
止是观的基础,是入门,观包含止。
当通过修止,获得了宁静而平稳的、警觉而专注的、平等而平衡的心后,就可以修观了。
宁静平稳时,连呼吸都是平稳的,心中无求无杂念,心如止水,面部表情很安详,没有焦躁与激动;
专注警觉时,您很容易明察秋毫,发现您平时所未能发现的细微层面,看清自己和事情的真相,从而没有烦恼,做事能有的放矢,容易成功。
平等平衡时,您不贪不嗔,当有愉悦的感受和事情升起时,您不会希望它多停留一会,更不会为失去它而感到惊慌。当有不愉悦的感受和事情升起时,您不会希望它快快消失!
三种心其实是一体的,是从三种角度对同一境界的表达。
2、修观,观察事实真相。
强迫思维最初是由对生活的执着或排斥激发的,调查所有的强迫思维困扰者,都有各种各样令他们执取或者讨厌的东西,这是根源。所以要想彻底痊愈,获得相对稳定的定力,必须化解执着或排斥,这正是修观的目的。
如果执取和排斥的习气没有化解,那么修止是治不了根的,修止就像不断按充满气的皮球到水底,按下去又会浮起来。但这并不是说修止不重要,修止是修观的基础,是入门。
观察的对象与止的对象可以相同,但实质截然不同,止与观的差别,详见后面的表格说明。
认识必须是自己切身观察到的,才会对自己其作用,普遍认为:“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是因为所懂的道理并不是自己【切身】观察到的,只是从书上看到或者听到的观念而已。
通过修观能有效突破这一困难。
修观对象的选择也有讲究:
1、 要由难度较低现象的开始。
2、 不同情况的人,选择不同的观察对象,总体原则是执着什么就观察什么。
止观的成就有赖于【持续有力的】【反复的】【正确】练习。大多数人不仅浅尝辄止,而且错误百出,这必然失败,然后又说该方法没用,这是非常不对的,有谤法的过失。毕竟止观是软化执着最有效最彻底的措施,如同南师所讲:如果拿止观来讲,八万四千个方法都是止观。
为了达到“【持续有力】【反复】【正确】”的要求,还需配合饮食调理、生活坏习惯的改正等措施。
表格说明:(表格复制上来后,变成了如下格式,不知如何弄,帖子原出处最清楚。)
止与观的简要差别
止
观
1.以完全安定、宁静为取向。
1.以获得智慧、见到事实真相为取向。
2.止以坐姿为主,且不宜变换姿势,若身体不适须要换姿势,也要守住所缘(目标)。
2.观不拘姿势。
3.修止可镇伏心灵五毒,贪嗔痴慢疑。但离开止时,无法伏住五毒。
3.修观可彻底断五毒。
4.修止时不可思惟,因为起念头将离开所缘。
4.修观可作短暂的思惟
5.修止以杂念、牵挂减少,作为检查进步的重要指标。
5.修观时,不必要打得念头死。杂念减少只作为进步的辅助参考。
6.止是一时只能有一个专注的目标,专注、再专注。
6、观不需特定目标。
止观疗法的其它应用:
1、 与行为疗法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放下强迫行为冲动。
2、 对治焦虑症,因为思想是一切负面情绪的源头,强迫思维能对治,焦虑症当然也能对治。焦虑症与强迫思维是息息相关的。
3、 对治(由强迫思维或焦虑症引起的)失眠。
4、 对治抑郁症。抑郁症患者的负面情绪很有力量,任凭别人怎么解释,也无动于衷,部分原因是由于身体机能紊乱了,而正确的止观是最安全有效的修复身体机能的方法。
5、 对治社交恐惧症。例如,社交恐惧症困扰者总是容易猜疑,活在主观世界里,止观可以协助困扰者回到真实的现实。
本帖内容可能会不断充实完善,这里不方便及时更改,最新内容可关注一宁心理网。 散乱心(所谓的强迫思维)的危害
——认清危害,直面危害,以激发对治它的热忱!
散乱的心,又称妄想,俗称胡思乱想,散乱的程度表明我们贪执的程度!它像一股暗流,虽然很多时候你并没有觉察到,但它却并没有停息,在悄悄地影响你!
人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快乐或者焦虑的情绪,也不会无缘无故地说话,心念(认识)是它们的源头,你总是先有了相应的心念,然后才有了相应的言行和情绪。
所以当你浮躁时,本质是散乱的心没有得到控制。
焦虑和神经衰弱的本质就是心太散乱。
系统讨论散乱心的危害如下:
一、身体素质下降。
显著地表现为失眠、焦虑、神经衰弱、两眼无神。
更细微地表现在
气血不足或者不畅---à微循环变差==由腹式呼吸变成胸式呼吸---à各种生理疾病就是这样产生的!
思虑使气血凝固于某一个部位,全身其它部位的气血自然就少了,微循环当然不会畅通。《黄帝内经》:““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腹式呼吸就是腹部在参与呼吸,腹式呼吸时,您能感受到腹部在跟随呼吸起伏,腹式呼吸对您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帮助。腹式呼吸是人生下来就本具的状态,孩子大都不自觉地采用这种方式呼吸,但由于身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贪嗔之心,由此思虑绵绵越来越多,慢慢地就变成了胸式呼吸!
微循环变差 与 胸式呼吸 是相伴随而存在的。
微循环是身体健康与否的指标之一,有些保健药品就将其能改进身体微循环作为重要的销售亮点。
人生病了,特别强调要好好休息,我以前对此不信,毫无顾忌,现在我信了,休息好,心平气和,微循环畅通,药力便更容易直达病灶。
不通则痛,痛则不通,微循环本身具有清除疾病的功能,如化解某些炎症。
二、越来越没生活智慧。
不快乐往往是与客观事实真相不相符的错误想法造成的。
而散乱的心则是您与事实真相之间的一堵墙!无散乱的心您才能看见事实真相。例如,不少人心非常散乱,白天幻想,晚上做梦,走路想,吃饭想,工作想,入厕也想……虽然他们也在走路、工作、吃饭,但他们对他们正在走路、工作、吃饭的事实并不觉知,注意力飞到了他所想的事情上,他所想的事实99%就不在当下。
注意力不在当下,怎能看见当下的事实真相呢?结果,他们常常上错公交车:迷迷糊糊地以为901是903,常常走本来很熟悉的路;明明已经收了别人钱,但却认为还没有收,又不好的罪消费者,结果心中憋得慌……
这些很明显的生活事情看不清,那么对瞬间变化的微妙的身心现象,就更看不清了,如此下去,心理困扰必然产生。
一颗心,那怕只有丝毫的散乱,那散乱都会不断地打扰我们对实相的把握,散乱心就像玫瑰花瓣与手掌之间的手套一样,阻隔了手与玫瑰花的接触。
心理困扰让心更散乱,长久处于散乱之下,便与鲜活的真实的生活隔离了。
这时,
所掌握的词汇往往是被歪曲的,因此会错误地理解本来很经典的文章,或者看了没感觉。
会感觉人生没有什么有意思。
会经常与人生冲突和误解。
心理咨询时,他常常说: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
因此,对治散乱心,是让人生无病少脑的关键所在! 关于止观疗法的几点疑问
1、对强迫症、社交恐惧症、失眠等问题,有什么最新的研究成果吗?
答:
万古长新,关于身心健康、化解烦恼方面的学问,古人总结的已经很好了,只是我们将古人看瘪了,自然,就会走很多弯路。
在物质文化方面,从来没有像现代文化这么成功,飞机、火箭、美轮美奂的大厦、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电脑、网络……
在身心健康方面,从来没有现代医学这么失败,一个感冒病都可以误治成终生不愈的大病,以心理为主要、根本的原因的失眠焦虑强迫这一类问题,还动不动就“坚持吃药”、无有出期;各种慢性病成灾;一个绝症可以让人恐慌,因为不知究竟是怎么产生的,究竟如何预防?
这种截然相反的现状是由于东西方的根本文化不同:
“点石成金”是西方广为流传的故事,它代表了西方自古以来向外追求的、以改造自然为主要方向的文化。
而东方的中国帝王则不断地追求长生不老术。随便讲则故事,皇帝问道广成子,如何治理国家,结果被痛骂一顿,皇帝因此回去闭关三月,好好反省,再稽首拜见,恭敬地问如何活的更长久。广成子高兴地坐起,娓娓道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
2、止观的历史?
答:
止观是对佛法思想与修习方法的另一种表达。与佛法修行总纲戒定慧为同一内涵。它由我国陈、隋之际的智顗所创,佛法至东汉传入中国后,慢慢演变为北方重禅定,南方重般若义理研究的极端局面,在中国历史行将结束南北分裂,走向全国统一的隋唐之际,顺应南北佛学统一的潮流,人们尊称为智者大师的智顗,以《般若》、《法华》、《维摩》等经为根据,并加以发挥,创立了止观并重、定慧双开的止观学说。
3、为何有这么多疗法?几乎每一家心理咨询机构都有自己的疗法,加起来不计其数!
答:
要想这么多疗法消失,除非人们愿意“以平常心对治好奇心”!
一切一切身心疾病的根源是执着。如何化解执着,正确如法地勤修“戒定慧”即可!佛法对此总结的是多么经典!一切一切真正能见效的疗法都超不出这个圈圈。乃至道家儒家也超不出。
当然,道家与佛家,我们并不认为是谁包含谁。在佛法尚未传入中国的东汉以前,佛法的修习方法和思想,在道家也有了,大部分都是相同的,这真不可思议!相距遥遥几万万公里的祖先,在没有相互通信的情况下,不约而同地发展出几乎相同的修习方法,这也足以证明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4、能否谈谈止观疗法的创建?
答:
实在谈不上创建二字!
第1问已讲,万古长新,古人早有良方。我们只是身心健康的保养、恢复之道的发掘者和传播者。
我们力求把似乎博大精深的古文化尽量简便地提炼出来,与广大身心困扰者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直截了当地更效率地让困扰者早日痊愈。
为便于表达和称呼,供大家了解,便将我们一直以来协助来访者痊愈的方法命名为“止观疗法”。
5、止观疗法为何分为内观和外观?
答:
这可能会让各位“大善知识”、前辈、老师 贻笑大方!我们也知道,天台宗并没有这样的划分,但这是对我们实际咨询实践经验的总结,并非人为的主观臆想。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我选择这样的止,比如呼吸,我就把心思放在我在呼吸上,而且我能感觉到呼吸,一直这样,淡忘其它。
但是观要怎么做,老师可否给个实在的说明,有时看理论会加入个人想法,理解不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