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康复的几大关健要素-----笑脑心理医生*※
一,不要把强迫症当成“病”强迫症不是器品质性疾病,目前心理学所采用的是医学的疾病诊断模式,喜欢把心理问题命名为这个病,那个症的,这样会使很多“神经症”的朋友一看到自己是强迫症,或是社交恐怖症,觉得自己是个病人,有病那要治疗啊,不然会更加严重的,且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病人,然后很多不能完成的目标,没有做好的事情,最终给自己找个合理的借口,因自己有强迫症,不然我肯定会做得很好的,在我的咨客当中经常有人说,要不是我有强迫症,我早就考上清华大学了,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呢?说到底还是把这个目标没有实现最终归因到自己有这个毛病上了,他们就不会想想,难道那些没有考上清华大学的都有强迫症吗?
二,与普通人一样去做你该做的事
在我的咨客当中,有很多朋友问这样问,钟老师啊,我什么时候病才好啊?好了我就好好去找工作了,好了我就去谈恋爱了,好了我就开始考研了等等,他们之所以这样说,,还是觉得自己有病,一定要让自己好起来,一要让自己完全康复了才去找工作,才去谈恋爱,才去考研等等,那么我现在告诉你,如果你要等到你完全康复了才去做这些事,那么你是永远等不到这一天的,只有你从现在开始带着症状去找工作,带着症状去谈恋爱,带着症状去考研等等做你当下该做的事,做你当下想做的事,一定会有朋友这样问,这样做很痛苦啊,这样做很难受啊,是的,不错的,目前带着症状去做会痛苦的,会难受的,目前痛苦也好,难受也罢是正常的,是理所当然的,要是现在做不痛苦了, 不难受了,那不是与普通人一样了吗?那你们为什么要来参加咨询呢?只有你现在带着这种痛苦,带着这种难受去做你该做的事,那么只要你持续一段时间,你就会感觉到原来的那些强迫观念也好,强迫行为也罢,会在这个做事的过程中慢慢谈化,那么你的焦虑情绪也会慢慢减轻的,一定是这样的!
三,处理好一些现实中的冲突
在前面的一篇文章中我已经谈到,强迫症的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过去曾经受过心理创伤也好,受到什么刺激也好,这么多年已经记忆模糊了,在意识层面已经很难再现出来了,唯有当下的一些冲突,,当下的一些难以处理的事,使我们强迫症状久久不能淡化,甚至会加重,当把当下的冲突处理好了,你的焦虑情绪会缓解的,焦虑情绪缓解了你的强迫症症状也会随之而减轻的,哪些是现实中的冲突呢?如工作上的困扰,婚恋情感上的困惑,人际关系紧张等等,把这些现实中的一些冲突给处理好了,强迫症状也会减轻的
四,带着不完美的心态
有一句话叫做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我们强迫症的朋友总是过度的追求完美,比如摆放物品时,总是一定要摆放成横平竖直,不能有一点偏差,看见餐桌上一定要干干净净,不能有一点点灰尘等等,在他们的生活中会有很多类似这样过份的追求完美,可想而已,每件事都这样去做,他自己也觉得非常累的,结果因过份的追求完美了,反而导致不完美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举个例子,二个木匠,一个姓张,一个姓李,老板让他们一天的时间把他们所负责的木材的长度都量下,他们的任务是经过老板的分配是一样多的,张木匠用普通的木匠尺用了一天不到的时间把他所分的木材都测量好了,准备向老板交差,去之前他想看看李木匠是不是也测量好了,去一看,见到李木匠非常焦虑的样子在用很精细的测量工具正在测量,张木匠问他弄得怎么样了,他回答,到现在我一根还没有测量好,总是感觉不是太精确,发现他前后用了好几个尺子在测量,这时张木匠就对他说,有普通的尺子就可以了,不用那么精确的,我们学过物理学都知道的,再精确的测量工具,误差总是存在的,朋友们,你愿意当那个张木匠吗?他那种过份追求测量的精确,看起来是想把木材测量得更加精确(完美),结果别人早就测量好了,而他一根都没有测完(不完美)
在我们生活中,适当的一些完美,也很有必要的,很多知名公司正是对自己的产品想精益求精,好还要更好,正是有了这样的品质才能让他们的产品具有竟争力,更好的服务顾客,但这种完美也是无限接近的,也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完美的,另外这种完美心态看用在什么地方了,有的地方不需要那么完美的,而强迫症的朋友喜欢处处都要追求完美,结果当然弄得自己疲惫不堪. 说得很有道理, 基本上是治疗强迫症的共识。。。 谢谢支持 抑郁为谁忙?
我们的语言系统越发达,离事实的距离就越远。语言限制了我们的开阔思维,因为很多东西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语言很多时候传递的信息到了另一个人耳里就变味了。语言只能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我们永远找不到最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感受。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刻板的把事物分成两种,二分法,好坏,是非,对错,黑白,把事物看成非此即彼的状态。如果是好的就是对的,得到奖励;如果是不好的,就是错的,肯定会惩罚。我们就是生活在如此刻板的世界里,因为自从你生下来别人就约束好了,这是几千年来就传承下来的,你遵守,家长就表扬,你背道而驰,家长就训斥,说你不好,不讨人喜欢,是坏孩子。
近来,各大传媒,报纸,街头巷尾,传递一个信息就是抑郁症是杀手,得了抑郁自杀可能性非常大,我们要警惕抑郁,别让它找我们,抑郁症是世界第三大杀手。在这些资讯的渲染下抑郁症被描绘的跟死神一样……
我们为何会抑郁?抑郁的价值在那里?
比如你礼拜天晚上很High,玩到凌晨才休息,结果休息不好,第二天很没精神,觉得好烦恼,你抑郁了。我们的情绪就那么一点,昨天晚上你用光了,导致我们没有存储能量,所以第二天你的是亏空的状态,那么你肯定是精神不好,没劲儿,抑郁了。
比如说,你面临很大的压力,或者债务或者工作压力或者失恋等等,你难以承受的现实,结果你抑郁了。躺在床上你可以什么都不想,因为我抑郁了嘛,债主就可以宽限我几天,老板会让我好好休息,恋人可能会到家探望你,甚至原本不要好的同事也会问候关心你。
抑郁给你带来了正常健康状态下根本带不来的好处,可能你会说“抑郁真好,我可以不用还钱了,不用工作了,不用烦心那么多烦心的事儿了,我就乖乖躺着,多享受”。
结果休整一段时间过后,你会活过来,抑郁在给你补充能量,给你充电,让你更有力气面对各种麻烦,而不感到窒息。
我们的情绪就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一个平衡被打破就要建立新的平衡系统,这样我们才会舒服。我们大量情绪释放过后,身体会呈现一个亏空状态,抑郁帮助我们调理这个平衡,他告诉我们,该歇一歇,你要补充能量了,抑郁走了,你的能量又重新回来了。
同样,过分释放情绪必定会造成身体的亏空,据我所知,周星驰,潘长江等戏剧演员,台上是喜剧明星,台下不苟言笑,他们不想笑了,因为笑的太多了,这就是情绪没有达到新的平衡,他们在储备新力量,通过抑郁的方式来达到新平衡,然后台上才能把他的喜剧发挥地淋漓尽致。
再从抑郁引申一个话题:强迫真的那么可恶吗???
下面介绍一个真实的强迫症案例,强迫症拯救了他!
一个副行长,患有强迫症,拒绝工作上的任何贿赂和礼物,收了很小的东西也忐忑不安,失眠好几个晚上,因为他完美主义,不允许自身的任何缺点和不足,结果,整个部门被中央一锅端,全部门的领导除了这个强迫症患者不受贿以外,其余人全部因为贪污受贿,结果判刑,他很自然的当上了行长。强迫症真的一无是处吗???
情绪,症状本身具有他的修复能力,没有好坏,我们要做的是巧妙地利用它们为我们服务,转变它们成为我们成长和发展的推动力。 不要让抱怨包围你!
日常生活中,几乎随时都能听到各式各样的抱怨:
为什么老天对我如此不公,为什么就我得病?
为什么别人挣的钱比我的多,还付出的少?
为什么我想得到的却偏偏没有?
为什么除了靠自己,国家社会就不能多照顾我一些?………
唯独没有自己抱怨自己的:我为什么总是这么多的抱怨呢?
一头老驴掉进了一个废弃的陷阱里,很深,根本爬不上去。主人也懒得去救这头没多大用处的老驴,就任其自生自灭了。那头驴一开始也放弃了求生的念头。它掉进陷阱后,每天还不断地有人往这里面倒垃圾。按理说老驴应该很生气,应该成天抱怨——自己倒霉掉进了陷阱,主人也不要它,就算死也不让它死舒服点儿,每天还有那么多垃圾从头上扔下来。可是有一天,老驴决定改变它的人生态度(更确切点说,应该是:驴生态度),它每天都从垃圾中找到能维持自己生命的残菜剩饭,把“无用”的垃圾踩在自己脚下,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没。终于有一天,它重新回到了地面。
抱怨能够解决问题吗?抱怨能够帮助你改变现状吗?抱怨能够使你的工作、学业、生意越来越好吗?什么都不可能。与其如此,还不如让自己暂时抛弃那些让自己烦心的事情,多想想自己怎么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这不是比在那儿抱怨要强上百倍千倍。
因此,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心态。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就是要停止抱怨。只有不抱怨的人,才是最快乐的人,只有不抱怨的人,才是最睿智的人,只有不抱怨的人,才是令人向往的世界。
持续的抱怨会使人在思想上产生动摇,进而产生敷衍了事的心理,有强烈的逃避心态,使自己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甚至被迫离开。
没有安全感、质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确定自我价值的人,才会吹牛和抱怨。但是你要知道: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你都有资格得到。不要再找借口,快朝梦想迈进吧!
仇恨者本身就是受害者,伤害者自己也是受伤的人,抱怨的人也是久经创伤的人。
不要再打压自己、替自己找借口,假借抱怨批评指责刁难将责任和注意力转移到他人身上,而是去接受痛苦的不安感来袭,同时在这样的时刻支持自己。当你觉得不舒服、悲伤、压抑、不悦的时候,就开始告诉自己:“没关系,我就坦然接受自己的感觉,有这种感觉也没关系”。当你学会对自己的不安全感(不自在)有安全感(自在)时,你会觉得不安的状况变少了,持续的时间也变短了,最后消失了。
优秀的人,绝不抱怨!当你的嘴巴停止表达负面思想,你的心灵就会转而制造其他更快乐的念头。如此以来你的心灵快乐加工厂就会启动,源源不断的提供你给快乐的资源! 神经症康复之对症状有种掌控感
作者:笑脑心理医生
康复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对症状有种掌控感,何为对症状有种掌控感呢?笑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说了,不管是强迫症的康复还是社交恐惧症的康复,当你达到了康复的程度,你有时还是会有症状的,只不过这时的症状没有原来那么多了,没有原来没有康复前那么严重了,那么最主要的一个人指标就是当有时症状来时自己会去处理它了,不像原来那样太容易被症状牵着鼻子走了,这时你对症状的接纳、觉察、无为等都能用得上的,最后这个症状也就不会再影响你了,或者说你已经没有被这个症状影响了,这时你会发现你已经很轻松了,你的内心的冲突已经慢慢的被化解,如果你对其它症状也能做到这样,那么你离康复就不远了。这就是你能对症状有种掌控感。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那如何才能获得对症状有种掌控感呢?下面笑脑就来列举一个案例,一名强迫关门的咨客,他关门时每次要关6次他才舒服,他自己也知道的其实关一次关好就可以了,要是不放心再关一次或者再确定下就可以了,这是正常的情况下,但是这位咨客呢,他也明白正常人是这样的做法的,到自己要关门的时候了,一定要关6次才放心,才舒服,要是没有关到6次,他是非常焦虑,根本无法做下一件事,这时他的冲突是关吧,又觉得为什么自己是这样子的,这样很浪费时间,有人在场时,别人会认为他是不正常,是有问题的,他受不了别人这样评价他;不关吧,虽然没有前面所说的浪费时间和怕被别人有不好的评价,但是非常的焦虑,焦虑到自己无法做下一件事的,一定要关好才能做下一件事的,这就是这位咨客朋友的内心冲突。
那么在咨询过程中一开始笑脑用钟友彬认识领悟疗法分析了下他这个症状的产生机制,分析后他明白了这个症状的来龙去脉了,接着用森田思想,让他深刻明白接纳与顺其自然的本质,这时他再次面对关门这件事,他不想原来那么内心强烈冲突了,一他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二他不去与症状对抗了,这时他的内心较放松的,且关健的一点是他这时明白多关一次与少关一次已经无所谓了,也就是能控制了,不但能控制这个症状的次数,更重要的是他能掌控自己的情绪了,不像原来那样症状一来,马上就非常焦虑了。
当你能对症状有种掌控感时,你会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得自由了,不像原来那样的死板,不灵活的,这时你会变得有种像行云流水的感觉,你会发现自己很放松了,人在放松的时候当然是较舒服的,这时你的大脑思维也会变得更加的活跃了,遇到问题你会想到积极的一面的,这时你会发现自己进入一种良性循环,这样持续下去,你会发现你原来症状的兴奋点会越来越小的,你会发现你对生活的投入程度和热爱程度会慢慢增加的。
你离康复越来越近了!
当然这只是康复的道路上一个维度而已,还有其它的方面也要调整的,笑脑一直强调神经症的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的,治疗师不但要告诉你症状的产生机制,同时要告诉你如何去应对他,这些还是不够的,要想真正的康复,治疗师还要告诉你你自己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人,将来会在什么方面易出现问题,同时告诉你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的,对于一些有人格缺陷的朋友,治疗师可能会要花更大的时间和精力来协助你康复。
注:前段时间较忙,一直没有写些文章给朋友们,今天上午刚好有点时间,随意写点自己的一些在咨询过程中的体会,供朋友们作下参考,有不少同行和我的咨客们要我多写些这方面的文章,这个确实有点难做到,一来对于神经症的咨询确实没有太多的理论好讲,说得太多会让人深陷理论当中的,二来自己在写作水平上欠佳,有些康复过程中好的心得难以书面化的,写文章可不同于咨询哦,在咨询的过程中我可以做到耐心的倾听的,在关健的时候可以给对方做下点评的,把一些康复的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理念通过打比方让对方理解和领悟,也有的咨客朋友建议笑脑除了写专业文章外,最好能在自己博客上写些自己的私人日记,呵呵,这点提得很好的,笑脑会抽空一定会写些自己与同事们,或同行们在生活中的一些情况,让你们能了解下笑脑生活中的一些点点滴滴。最后提醒下朋友们,这段时间天气越来越冷了,大家注意保暖! 笑脑咨询语录首度公开
1, 从现在起把自己当成康复者或者正常人,做自己该做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 能等强迫症好了再去做,否则你想等自己强迫症完全好了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再去做自己该做的事,那一万年也是等不到这一天的。
2, 带着症状去生活,这是你要走的第一步,也是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3, 不要指望强迫症几次咨询就康复了,如果那样,那一定不是强迫症,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这也是现在为什么对于强迫症的治疗有很多疗程机构产生。
4, 强迫症的本质就是内心两个小人在自相搏斗,就像《射雕英雄传》最后一集中欧阳峰与自己的影子在做斗争样。
5, 治强迫,找笑脑。(呵呵,这是我的一个康复咨客说的)
6, 快乐快乐过三个月胜过闷闷不乐活三十年!
7, 强迫症不是一种病,只是一种不良生活习惯。
8, 问:强迫症治疗最好的药?答:生活!
能具体点吗?用心生活!
能再具体点吗?把每天自己的生活充实好!
9, 对待强迫症症状只能是不战而胜。如弹跳的乒乓球一样,想让这个球停止下来,你想通过手的拍打或者球拍的拍打来停止下来,这样它永远也不会停下来,让他停止下来的方法很简单的,什么也不用去做,可能这个球还会跳几下,跳着跳着过会一定会停止下来的, 这就是症状消退的秘籍。
11, 强迫症的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的,想治好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想康复的朋友一定要静下心来,在享受生活的同时顺便把强迫症治好,一举两得。
12, 很多咨客朋友问我,笑脑老师,强迫症能自救康复吗?笑脑:当然可以的,用森田就可以,完全可以的,打个比方,如果找一名咨询师帮你康复,像当于自己去学校读书,上课的,有老师教的,那么自救,相当于在家自学,自学也可以成才啊!呵呵,不过这样的情况不多见。去上课有老师教,有问题可以问老师,当然比自己在家慢慢模索要来得快了,当然在家自我摸索,可以省钱啊,去学校要花很多学费,不过在学校也有学校的好处了,有一种学习的氛围,同时老师给你一个支持,在家自学,学着学着就不想学了,特别是遇到困难时就有种想放弃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在网上很多自救的朋友不能真正康复的原因之一,没有人给他一种信心和力量坚持下去的,很多是半途而废了,甚至是功亏一篑。
2008年6月笑脑于上海
更多笑脑咨询语录,请关注笑脑心理网站 笑脑心理医生强迫症康复之六------增强心理免疫力
一般人常缺乏对强迫症患者的同情,对接受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常不给予支持和合作,并且挑剔得很厉害。甚至有个别人还故意进行嘲笑。总之,一般人对强迫症和强迫症患者的态度是很不公平的。
如对要接受治疗的患者说什么:“强迫症能好吗?绝治不好的,别痴心妄想了”、“还不如把治疗费拿出来吃一顿”、、、、、、百般地进行阻挠。对好些已经有了明显好转的人,不去鼓励他们已好的一面,而是讥笑、拆责没好的一面,说:“告诉你好不了,偏不相信 不还有强迫症症状吗?”对已经好了的人,则竭尽全力地注意寻找他们的强迫症。一旦发现他们的强迫症,那就如获至宝地挖苦说:“你不是说好了吗?好了怎么还有强迫症症状?”等等。
正常人相互间谁也不会注意谁有否发生了强迫症症状,对一个接受正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关心地或者好奇地观察注意一下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达到这样挑剔,非难的程度实在叫人不能原谅。当然,有些人的不公平态度并不是恶意的,但对强迫症患者来说也是一个消极因素。还有一些人的不公平态度确实是出于善意和关心。有位强迫症的青年,强迫症治疗好了以后,妈妈老是不停地在他耳边叮咛:“要注意呀!自己要当心些,别再强迫症了。”这种善意的关心往往反而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压力”。这位青年被妈妈絮叨烦了,就向妈妈解释说:“注意什么!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我以前不就是因注意而成了一个强迫症的吗?强迫症就让它强迫症好了,有点强迫症算得了什么!你们不是有时也强迫症吗?为什么一定不准我强迫症!”
上面说的这些情况,有些接受治疗的患者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今天要求所有的人都能公平合理地对待强迫症和强迫症患者似乎还不太可能,但是,患者自己必须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强迫症。
客观环境的这种压力是经常会出现的,重要的是增强自己心理免疫力,顶住这条线,任凭别人说长道短,我自巍然不动。只要认准方向,那就照马克思引用但丁在《神曲》中的话去作:“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对于这点笑脑个人觉得强迫症做系统治疗时,最好能让其家人要密切配合,这样可能对康复起到很得要的作用,在我的一个个案中一名很严重的强迫症患者,早期治疗二个多月感觉效果甚微,后来与她总结了下,发现她的母亲还是用她原来的模式来与她女儿互动,那种模式是不健康的模式,后来加入了家庭治疗到治疗方案中,与其母亲沟通了两次,接下来一个月后,感觉求助者明显不一样的心态,对自己的康复非常有信心。 笑脑社恐康复系统文章之------强烈建议社恐的朋友要坐第一排
你是否注意到,无论在会议室、教室或各种聚会中,很多人都喜欢坐在后面的座位,而且后面的座位往往都先被坐满。事实上,大部分抢占后排座位的人,都是希望自己不要“太显眼”,他们怕受人注目,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信心。其实这样的情况社恐的朋友很多的,笑脑当年也是这样的,不但是坐在后排,而是遇到学校或者班级里有什么活动,那最好是不要来了,因来了觉得自己不知道站在哪,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看到其他同学们有说有笑的,自己想参与进去又不知道从何下手,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下次这样的活动再也不来了,每每有这样的暗暗决定时,一到搞活动了,全班都参加了,就你一人不去,大家是怎么看你的呢?自己又是不知道如何是好?不去吧,大家觉得我不爱集体,去吧,自己也知道结果是什么样子的。真是苦不堪言,那到底怎么办呢?
笑脑结合自己社交恐怖症的康复体会,在这里告诉你一条,要去的,一定要去的,不但要去,且还要坐在第一排,让大家都来看看自己长得什么样子,呵呵。你问你自己你在怕什么?你到底在害怕什么呢?你可能说这时我会脸红的,我会不敢对着那么多人讲话,我的眼睛不知道往哪放,我甚至会紧张得尿裤子,我。。。。。。
还有其他的吗?你问问你自己出现最严重的结果又是什么呢?是不是觉得自己没有面子了,在其他人面前丢脸了,是不是觉得自己与别人不一样,是不是怕自己的紧张被别人发现了,是不是。。。。。。
还有最严重的情况吗?说说看,你问问你自己,到底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呢?
是不是别人觉得你不像人呢?(呵呵)
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吗?是什么呢?大声的说出来,大声的说出自己的内心恐惧!
这时做你最真实的自己,你当下最真实的自己就是紧张的,就是脸红的,就是讲话发抖的,就是说话声音沙哑的,这才是你目前最真实的自己,这时你说不应该这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是不错的,你过去没有患社恐的时候和你将来康复后可能不会出现像当下这种情况,但是过去的过去了,将来的还没有到来,你自己想想,现在当下的你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接纳!
勇敢的去接纳,因这是事实,你目前就是这种状态,你想逃避,你想否认这种情况,你准备逃避,否认到什么时候呢?
还是乖乖的接纳吧!这是改变的基础,同时也是蜕变的第一步!
不然你去逃避,你去否认,这只能让你更加的痛苦的。
那笑脑老师,我知道这就是接纳了,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坐在第一排!呵呵。
刚才说了,也是这个文章中要讲的,就是每次开会、上课或者搞活动等让自己坐在第一排,充分的曝光自己,要主动的去争取这样的机会,坐在第一排的机会多了,你会发现你的社恐症状会慢慢发生变化,你会发现自己原来这样子也是没有什么的,相信自己!相信坐在第一排的力量。
笑脑的社恐虽然康复有六七年时间了,但是现在我坐在第一排的这个行为我一直没有改变过,曾经在心理咨询师班上听课的时候,我通常每次都是能坐在第一排的,有的时候是自己来得早,坐在第一排自己可以选择的,但是也有时自己来得晚,看见很多学员差不多都坐满了,向前一看,每次前面总是有很多空位的,这时我就去坐,放心没有人与你竞争的,呵呵。不过现在坐在第一排不是为了训练社恐了,而是原来做习惯了,不坐在第一排心里还有点难受,呵呵,开玩笑,现在坐在第一排是为了更好的去听课,这点可是地利优势哦,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下课了可以迅速问导师的问题,因有时问问题的人多了要排队的,很多人的问题都没有得到导师的解答,为什么呢?因等我问完了,上课时间到了,或者导师说我还要去下洗手间等回来早就是上课的时间了,朋友们,我为什么每次都能得到导师的解答呢?
这就是坐在第一排的好处!
“永远要坐在第一排”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在第一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第一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第一排”仅仅当成人生的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
朋友们,特别是社恐的朋友们,你们想坐在第一排吗?
笑脑
2009年12月26日于江苏 笑脑文章:为什么人没有被饿死?
-------------谈神经症的康复之简单的事重复的做
行为心理学里说到21天能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其实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的康复道理是一样的,我们想想我们自己这么多年,不管你现在是十岁,还是二十岁,或者五十岁六十岁,为什么能活到现在而没有被饿死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的,就是吃饭喝水。
就这样简单的事重复的做了,就是这样的,你每天都在重复做这样的事,且每天至少三次的重复,这样的重复才能让你活到今天,不是吗?你试试不吃不喝一个星期试试?
笑脑曾经在《健康报》上看到过人不吃不喝通常情况只能活三天的,只有三天啊,你想想你现在活了多少天了?为什么能活这么长时间的,就是你天天简单的事重复的做了,且做得那么自然,那么熟练的,且还很享受这样的过程,难怪你能活这么长时间,这样说朋友们能明白我表达的意思吗?
对于一些强迫行为,笑脑据自己的体会和一些康复者朋友的经验总结,为什么有些人强迫行为症状恢复得不是很好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你简单的事重复的不够,这里指的是正面的重复,而很多朋友是负面的重复了,如当它有一个强迫念头时,这时他去做了这个行为,当时觉得是很舒服,但是做了这个行为本身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负面强化,正是因为这个负面的强化不断的存在,不断的发生,最终使他这个强迫行为牢牢地固定下来了,不是吗?
如果你对这块还不是很清楚的,笑脑不防结合自身的经验来列举其中一个强迫行为产生的例子来,有一天张三在洗手时,突然大脑里有一个念头来了,告诉自己洗手时先用右手洗左手,再用左手洗右手,洗6下比较舒服的,第一次你这样做了,感觉很舒服,当你第二次洗手时,为了像上次一样获得同样的舒服的感觉,于是无意中又像上次那样按先用右手洗左手再用左手洗右手的顺序和次数来洗,这次洗过后同样获得了好的感觉,后来第三次,第四次。。。。。。这样的情况重复了无数次,这样的行为就被固定下来了,当自己洗手的顺序不是先用右手洗左手,或者不是洗6次,这时心里就很不舒服,只好重新洗,这样当事人就觉得很浪费时间,因浪费时间和精力感到很焦虑,同时要是不按这样的顺序和次数来的,也是很不舒服,这样就要去做到自己舒服为止,而做了又觉得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这就产生了内心冲突,正是这种内心冲突让当事人感觉非常焦虑和痛苦。
待续。。。。。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