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窗心理咨询 发表于 2015-12-3 13:02:04

孩子的性格取决于夫妻关系

      孩子看似是与爸妈是分离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同一屋檐下,与自己不可分割的爸妈,夫妻两人的关系好坏以否,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性格。

一、爸妈恩爱→孩子性格健康开朗

      爸妈恩爱、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这类孩子的性格也会更加平和、开朗、不轻易动粗,由于父母关系很好,孩子也会对婚姻产生美好的感觉和向往,能有健康的异性恋。

二、爸妈感情淡薄→孩子任性自私

      爸妈感情淡薄,两个人常常靠通过孩子来交流或维系家庭,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在父母关系的作用下,孩子被过多关注或干涉,性格会变得任性和自私。

三、强势妈懦弱爸→男孩子胆小、自卑、懦弱

      由于爸爸软弱,大权旁落给母亲,在这个家庭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之后,母亲就会变得日益强悍甚至说一不二。孩子总会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认同,女儿会向强悍的母亲认同,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强悍的女儿,儿子就会变成没有担当的懦弱、自卑的儿子。

四、爸妈过早离异→孩子冷漠 、没安全感

      很多从不幸婚姻中解脱的夫妻,疏忽了最重要的一点,永远无法从中解脱的是孩子。他们内心的创伤往往终生难以平复,他们的担忧感、不安全感、恐惧感也许永远无法医治。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孩子,更易发生犯罪和焦虑、抑郁、敌对、报复、冷漠等心理障碍问题。

五、爸妈爱相互指责→孩子敏感、爱找借口、执拗

      爸妈喜欢相互指责,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处世方式。 特别是当夫妻双方有争论时,更容易对着孩子说另一方的不是。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以后对爸妈都不会尊重。一方攻击另一方,想借此让孩子对另一方不满,最后带给孩子的只是伤害。

六、爸妈爱打架→孩子喜欢暴力、脾气暴躁

      父母吵架对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对孩子而言,却是天塌下来了,他的安全感会受到很大冲击。与此同时,孩子也会由于耳濡目染变得喜欢暴力、脾气暴躁,像父母一样大吼大叫。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生物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不良的环境生活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有些创伤终身难以愈合。亲爱的爸爸妈妈,为了孩子,夫妻两人该如何相处太重要了。

启窗心理咨询 发表于 2015-12-4 17:00:59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强迫症是怎样形成的?

答:行为主义学派是以两阶段学习理论解释强迫症状发生的持续的机制。

       在第一阶段,通过经典的条件反射,由某种reshuffle情境引起焦虑。为了减轻焦虑,患者产生可逃避或回避反应,表现为强迫性仪式动作。如果借助于仪式动作于仪式动作或回避反应可使焦虑减轻,则在第二阶段,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使这类强迫行为得以重复出现,持续下去。中性刺激如语言、文字、表象和思想与初始刺激伴随出现,则可进一步形成较高一级条件反射,使焦虑泛化。

启窗心理咨询 发表于 2015-12-5 14:51:45

高三,强迫,我的大学

      我是一名高三毕业生,高考成绩还算比较满意,621分,志愿已填好,在等待着大学通知书的到来。此刻正享受着假期时光的同时,把握时间充实提升自己,每天忙里有闲,生活得很充实。然而这在半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大概在一年前这个时候我经历了失恋,当时的我很不甘心却又无能为力于是自甘堕落,开始在脑海里营造一个我无所不能的完美世界,我幻想我是一个多么完美的人,总能在各种场合引人注目,幻想考上一所好大学,想象着自己在若干年后成为一方大人物等等等等;然而现实之中,我是最晚睡也是最晚起的那个;我总以为自己处在舞台中心自以为举手投足都有人关注,可我却不敢表现出来以至于别人对我的评价形象点叫高冷直接点叫内向;上课发呆睡觉,下课睡觉发呆,每天就是在脑海里幻想幻想幻想,或者大喊痛苦痛苦痛苦,又或者不停地自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这就是我的日常;而我的成绩也很稳定,一直是这个重点班的垫底(学校重本率92%)。
      这样的生活看上去不过是一个差生的自甘堕落罢了,但其实更大的危机已经来临。
      大概在上学期的期末,一次在和男同学聊天时脑子里突然冒出“我是不是喜欢男生”这样的想法,我被吓到了,拼命抵制这样的想法”我怎么可能是同性恋?我绝对不是同性恋!”可这样的想法却一直笼罩着我,就像一团乌云一样,原本晴朗的思想一下被黑压压的一片罩住了,越想摆脱压得越重。当时的我万分恐惧,以为人生就此完蛋,却又不甘心,还有“宏伟大业”等着我呢,怎么能就此屈服?于是拼了命抵抗,自认为能战胜这样的想法,这样抵抗了一星期,徒劳无功,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无助。于是当我回到家借助网络查询之后我初步判断,这应该是OCD(当时只找到国外的一些案例,还不知这就是强迫症的一种)。
      在接下来的搜寻中我认识了强迫症、森田疗法、内观疗法等等,像许多患者一样我疯狂阅读许多相关文章,希望从中寻求解决之道。并在这个过程在幸认识并选择了上海启窗的岳老师,因于学习的安排,开始经过几次正式的预约咨询后,后面基本上是通过手机QQ留言互动,一直到我高考的前几天结束,如今回想,非常感谢岳老师在这段时间的耐心指导和陪伴,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纠结着、坚持着、体悟着,同时也在变化着。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也很好理解,就是该干嘛干嘛去,这样的理解大家都不会有偏差。然而如何运用到生活中这是一个关键。
      开始总是艰难的。当我心念着顺其自然时为所当为时,像是有一个强大的队友在一旁帮助,可没一会,念头便冒了出来,它总是那么逼真,逼真到让我总去反抗。这样一次一次下来,形成了“建立信心-被摧垮-建立信心-被摧垮-建立信心••••”的循环,于是信心渐渐被削弱,渐渐怀疑森田疗法,怀疑各种疗法,强迫症那一团阴云刚被扒开一点就又再一次围拢甚至更压迫了。这或许就是老师们所说的“陷在念头中、和念头做斗争、活在脑海里•••”了吧。现在,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我却无比清醒地认识到,我就是在和自己作斗争。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是“当时的我坐在教室中独自和自己较劲”的画面。而我此刻想对“他”说“先把作业做好”。没错,就是为所当为。
      顺其自然,便是我们所想所思没有个对错之分,既来之则安之;为所当为,便是先把手头的事做好。把这八个字运用到治疗中生活中,还需要忍耐、毅力、耐心和时间。
      学会忍耐。念头来了,很不舒服,很痛苦,很心酸,没关系,抗住。痛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而成长发生在我们生命的每时每刻,不分年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那是痛苦;同样的强迫症是痛苦的,当我面对这些痛苦时我就对自己说“痛苦是来帮我的,没有这样剧烈的痛苦我会一辈子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回过头来,我发现正是有了强迫症我才能成长的如此之快,我在其中学到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而这段经历会让我终生受用。
      忍耐不是无为,还需拿出毅力。可这毅力不是用来对抗症状念头,把它用到你的学习你的事业上去。高三下学期一开学离高考就只剩99天,那时开始每晚我仍是最晚睡的,因为我在开夜车;每天早上我又是最早起的;可我仍有一大半时间受到念头症状的影响,很苦恼,但我还是坚持着。有时候想到高考就害怕,没关系,继续学习;有时候怕强迫症好不了,没关系,继续学习;有时候学习不下,没关系,休息一下,继续学习;什么都不是问题,顺其自然;也不能因为什么而停下脚步,为所当为。这么下来,到高考前,大部分时间,我都能投入学习之中。你以为到现在我就没有任何念头了么?如果这么想,那还说明你还没有意识到念头是无法控制也不需要控制的。就是到现在,我还是有念头,可又怎样,该干嘛干嘛,这才是一个正确的对待强迫症的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治疗强迫症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意识到,我们的生活不能以情绪为中心。在离高考只剩五十多天时,我的成绩依然不起色,而我对强迫症的认知也还存在误区时,我似乎又陷入消极,情绪恶劣,一筹莫展。生活似乎一点起色都没有,努力好像都进了大海。每天面对坏心情,再次进入了低谷。于是我尝试以学习为立足点,只以学习为目标而不过分在乎情绪,即情绪好也罢坏也罢,都可以,没关系,我还是继续学习。这样,无形之中信心又建立起来,我又开始了良性循环。
      做到忍耐和付出努力,剩下的就是耐心和时间了。只要大方向正确,态度正确,那么痊愈只是时间问题了。我相信每个患者都希望一瞬间强迫症就好了,或者在某个节点上就痊愈了,没问题,这就是个必经阶段。但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对待强迫症和对待人和事一样,不劳就绝对无获,不要期待有奇迹,只相信自己的双手。而痊愈也不是一瞬间的事,是一个缓慢领悟的过程。
      回望整个历程,当初那么痛苦不堪,现在看来都是云淡风轻;当我写这篇文章时我差点连“顺其自然为所当为”都想不起来,然而我的所作所为无不是围绕着八个字展开的。
      突然领悟世上本没有强迫症,只有不正确的生活态度。
当有关强迫症其他记忆淡去,留在脑海里的就是一种生活态度,专心致志的做事,脚踏实地的生活。

启窗心理咨询 发表于 2015-12-7 16:50:12

强迫症与性格有什么关系?

答:强迫症与性格有较密切关系,甚至有人认为:在精神疾病中,没有一种疾病其发生与病前性格的关系像强迫症那样明显。E.Kringlen(1965)报告72%的患者病前既有强迫人格,我国报告为26%(成都,1960)。各国的调差都发现强迫症病人的病前性格具有相当类同的特征,并称之为强迫人格(或强迫性格),过去有称为精神衰弱(与精神衰弱非同义词)。

       所谓强迫人格,其突出表现为不安全感、不完美感、不确定感,因而有以下表现。

       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男性多于女性2倍,约70%强迫症病人病前有强迫性人格障碍。这种人以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要求自己,总是对自身的工作和生活难以满意,因而感到紧张、焦虑和苦恼。他们常常过分地自我克制,过分地自我关注和责任感过强,平时拘谨,小心翼翼,唯恐出现差错,思想得不到放松,具体表现为以下7个方面。

      (1) 对任何事物都要求过高、过严、按部就班、常拘泥细节,犹豫不决,往往避免作出决定,否则感到焦虑不安。当任务增加或职位提高时,一时不能适应新环境更易引发情绪紊乱。

      (2) 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律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日常用品,如衣服、饰品、书籍、家具等都必须妥放在特有的位置上,一般多具有几何学的整齐性和对称性;被褥等都折叠得整整齐齐,安放位置固定不变。如果一旦发现有人移动或坐在其折叠整齐的床边,就会感到十分痛苦或恕不可遏。

      (3) 常有不安全感,处事办事唯恐疏忽和出差错,经常需要检查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也不信任自己的记忆,往往穷思竭虑,对实施的计划反复检查、核对,唯恐疏忽或差错。需要做各种记录,见医生时,通常带着许多不同的便条,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件"要事",在便条中常赘述自己的体验和疑问。

       (4)好洁成癖,过分 讲究清洁卫生,其家人有时也觉得和患者共同生活深感劳累和疲惫。

       (5) 主观、固执,要求别人也按照其方式办事,否则即感不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即使担任领导职务,事无巨细都要事必躯亲。

      (6) 过分节俭,甚至吝啬。

       (7) 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过分投入工作,常被人称为"工作狂"。业余爱好少,缺少社交往来,完成一件事情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体验,经常感到处处有不周、不足之处,从而产生悔恨和内疚心情。

启窗心理咨询 发表于 2015-12-11 12:15:07

强迫症是单纯的心理问题,还是大脑出了问题?

答:应该说本病是很多方面的问题的综合,不仅是心理方面的问题,也有生理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不能用单一因素去解释。再就是具体到每个病友,每个因素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启窗心理咨询 发表于 2015-12-11 12:15:32

强迫症是单纯的心理问题,还是大脑出了问题?

答:应该说本病是很多方面的问题的综合,不仅是心理方面的问题,也有生理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不能用单一因素去解释。再就是具体到每个病友,每个因素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启窗心理咨询 发表于 2015-12-13 13:54:10

生活事件对强迫症的影响是怎样的?

答:强迫症病友是责任感很强的人。当遇到一些不顺利的生活事件后,会害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导致伤害自己或其他人。并且病友会不断地夸大这种错误的可能性及伤害的严重性,甚至产生灾难性的后果预计。强迫症状一旦出现,开始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焦虑和罪恶感。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会变得越来越泛化,但是初期的事件因素却逐渐被掩盖而忘记了。所以虽然是生活事件诱发了强迫症,但是在后期症状发展后诱发事件可能会被遗忘。

启窗心理咨询 发表于 2015-12-17 12:17:51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强迫症?

答:谈到什么样的人,一般我们会觉得从每个人的个性说起较为合适。临床发现有1/3~1/2的强迫症患者在病前即存在强迫人格特点。强迫人格有如下的特点:自我要求高、完美主义、注重细节、求准确、办事仅仅有条、力求一丝不苟、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严肃古板、分过疑虑等。

启窗心理咨询 发表于 2015-12-21 13:36:47

本帖最后由 启窗心理咨询 于 2016-1-12 09:30 编辑

强迫症会遗传吗?

答: 目前对遗传方面的研究很多,研究显示强迫症的发病时多基因的,而其确定的发病基因还不明确。除遗传因素外,感染因素、神经发育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在不同的强迫症亚型中都有致病作用,这些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对病友的家族成员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强迫症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中焦虑障碍的发病风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一级亲属,也有结果表明,强迫行为的某些素质是可以遗传的。但是目前都没有研究表明一定会传给后代。

启窗心理咨询 发表于 2015-12-22 13:23:19

强迫症与生活经历有关吗?

答:强迫症的发病原因与本人生活经历非常有关。大部分患者能回忆起在症状出现和加重前的一些生活事件:大到亲人亡故、父母离异、家庭矛盾,小到生活或事业的不顺利、压力的存在等。但是,目前的大多数研究认为,生活事件是强迫症的诱发原因,而不是唯一致病因素。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强迫症研究中心】强迫症病因问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