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life 发表于 2007-8-27 20:33:56

有没有人看过卡夫卡的变形记?并且有很强的共鸣?

我是偶然接触到卡夫卡的变形记的, 当时去书城, 买了盗版的"短篇小说之王". 因为便宜, 故事够多.

里面很多短篇都很经常,包括莫泊桑的, 欧亨利的, 都是知名的,而且入选课文的教育型作家.

我也都很喜欢看这些短小却意义深刻的小说.

但是, 真正强烈震撼到我, 引起巨大共鸣的, 却是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 也几乎没有听说过的卡夫卡的 变形记.

我记得我看开始一段文字的时候, 觉得很荒诞, 一个人变成一只甲虫了. 难道是爱丽丝梦游这样的童话故事?

大概是说他历险之后, 懂得很多道理, 然后重新变回人类了吧.

但越看到后面越震撼, 短短文字却把我深深的拽入了另外一个时空, 我仿佛变成了那只大甲虫, 在那个漆黑的屋子里, 挥动着细弱的小腿, 到处磕磕碰碰, 无法立足.

看到周围的亲友, 父亲, 母亲, 妹妹, 不断变化的态度, 最后它的死亡对大家都是一种解脱. 随着它的死亡, 阳光和希望才投入这个屋子,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我从头哭到尾, 有一种深切的悲哀. 感情,亲情 都是有条件 和 有限度的.  都需要双方的付出.

如果你的行为和思想已经变成不能被正常人所理解的异类了, 那你就不再是亲友眼中的那个你了, 你不再是那个女儿, 不再是那个妹妹, 不再是那个爱人, 你成为了一只非人的甲虫, 嘀咕着难懂的语言, 做着怪异的举动, 变得陌生而难以理解.

即使家人还用理智维持着那残留和亲情和爱, 但它是在不断被磨损着的, 如果你不从甲虫变回人, 那么这个爱会最终消失.

你会成为他们潜意识里, 脱离道德, 其实想摆脱和远离的一个负担.

所谓感情, 也是这样的一个东西.

我觉得很悲凉......

当时我还没有强迫症, 但我却有强烈的共鸣感.  可见 我本性里, 骨子里, 就有心理上的缺陷和弱点.

现在, 我有强迫了, 更是切实的感受到, 如果我一直这样行为 言语 古怪下去, 我家人的同情 亲情 爱心 会消磨殆尽.

他们会想要摆脱我.

我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理想, 也几乎没有了尊严, 我不想失去最后的亲情.

但是, 我却一手在毁坏这份感情.

我想要不再举止古怪, 我想要变得可爱, 聪明, 我想诉说我的痛苦和我的爱.

但是我的思维已经不能被一般人理解了. 我絮絮叨叨的痛苦, 也是他们觉得自寻烦恼的. 我的重复行为, 重复思维, 提问式的言语, 已经让全家人厌烦了.

我已经失去最后一个朋友了.

如果不能从这个泥沼里出来,  我将来失去我最后的亲情.

我上网查了一下, 结果很多人都说看不懂 也不喜欢 变形记.

很少有强烈共鸣 和 深切悲哀 感同身受的.

也许, 有心理问题的人比较容易和卡夫卡共鸣?

听说强迫的人, 在个性上就有一定的问题的.  所以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同样的感觉?

happylife 发表于 2007-8-27 21:39:08

《变形记》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小说分成三部分,用一、二、三标明。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父亲发现后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格里高尔变了,养成了甲虫的生活习性,却保留了人的意识。他失业了,仍旧关心怎样还清父亲欠的债务,送妹妹上音乐学院。可是,一个月后,他成了全家的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改变了态度。

第三部分,为了生存,家人只得打工挣钱,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妹妹终于提出把哥哥弄走。格里高尔又饿又病,陷入绝望,“他怀着深情和爱意想他的一家人”,“然后他的头就自己垂倒在地板上,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死了。父亲、母亲和妹妹开始过着自己养活自己的新生活。

情节的发展由两条线索交互展开: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而死

家里亲人:惊慌、同情——逐渐憎恨——“把他弄走”

心语心理 发表于 2007-8-27 22:54:36

最好不要看这种文学作品。
实际上变形记写的是一种精神分裂的状态,而卡夫卡本人有严重的精神问题,最后抑郁自杀

这些文学作品中渗透着消极的人格倾向,多看对人无益

琛哥 发表于 2007-8-31 13:49:03

只要顺其自然就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没有人看过卡夫卡的变形记?并且有很强的共鸣?